蕉园村位于鼎湖山下,北嶺东南面,处于鼎湖坑与蕉园坑之间台地。引村西坑水入村,村东、村北分别有多口池塘环绕。村西北角有泉水涌出。村周边有50多棵古树,树种有仁面、木棉、五味子和榕树等,而以仁面树最多。村西边是一片面积多平方米的古树林,林中有几十棵树龄数百年的古仁面树,这些古树形态各异,参天挺立,郁郁葱葱。古树林东面紧接着一大片竹林,林中翠竹婆娑,空气清幽,香逸雅致。竹林再往东,与村中其他榕树、木棉、五味子等古树连在一起。整个村庄树竹掩影,绿色环绕,溪流清澈,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景象。
古村建于明初,至今已有多年村史。
村况卫星图截图
一、村周边景色
村口大道及牌坊
村前稻田
村前弯月形长塘
村北下塘
村北稻田
村北中塘
村西水系
二、古树
村西南角古树丛
村中古榕树
位于村北的古树丛
古村下塘古树
仁面古树丛(西南角)
五月茶古树
年树龄
有年树龄的仁面树
三、梁氏古宗祠
正门及明堂
1.始建明成化六年(公元年)2.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年)平基重建3.清光绪十六年(公元年)修葺4.曰军侵占时,后进被炸毁,年修葺5.年进行维修。摘自《肇庆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P-.节选。
门口对联“对策魁多士,兮符牧远州”乃鼎湖名士彭泰来所撰
彭泰来(年-年)字子大,号春洲,今肇庆市鼎湖区广利街道龙头村人。14岁能写诗,15岁考取邑痒生(秀才)。清嘉庆十八年(年)拔贡,入国子监读书,考进士落第,选为教谕,不久摆归,居家以文字自娱。得省学使李棠阶敬重,曾亲笔题“操行修洁”赠之。彭泰来勤奋好学,使晚清得一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人称其诗可与杜甫、李贺、韩愈诸家比美,书法隶、草俱佳。吴川状元林绍棠在肇庆主讲端溪书院时,与彭泰来来往甚密,题“天问屋”刻匾以赠。著有《诗义棠后集》6卷,《昨梦哉文集》4卷。《高要金石略》四卷,《读史仇笔》6卷。又辑录《端人集》4卷。其事迹已经收入《中国名人大辞典中》。
天井立四柱三门牌坊一座,原处宗祠大门前面,后重修时改立天井。
内院天井牌坊正面阳刻"绩箸通州",为颜体楷书,是梁埠任江南通州直隶知州时,因其政绩显著,正统英宗皇帝所赐。
内院天井牌坊背面阴刻“恩荣奕世"为楷书,表示世代感谢皇恩。
四、龙溪书院
正门
大门口
宗祠与书院并排
书院北侧
五、不竭泉
处于村西北角,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年),年加盖井口六角大理石。因其终年有泉水涌岀,故名不竭泉。
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面刻:“泉水清如明镜”六个字,不是按顺序排列的
分区洗涤取水:井口供饮用取水;一级渠池供洗涤食品用;二级渠池供洗涤生活用品用。
六、苏真人祠
何为真人?
真人:指古代道家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觉醒,觉悟的人称之为真人。常用作称号,如关尹子、文子、列子、庄子在唐代皆封为真人。道德经与四子真经所代表的玄学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问。历史上天师改为真人封号,明朝洪武时,正一张宇初天师来朝,洪武帝大喝:“妄甚!天岂有师乎?改号真人。”摘自《百度百科》
七、商业痕迹据村里人说,过去蕉园村是邻近乡村的圩市,因为古时蕉园村是陆路必经之地,、国道未开通之前,附近的水坑、九坑等村民都会来赶圩做买卖。
位于仁厚街的广发行(旧时)
广发行临仁厚街的门面
广发行内景,看门头上方的文革语录
广发行内景,现做了机械展米作坊
与广发行并排的仁厚街旧商铺门面
八、其它
镇邪符碑
古宅与巷道门楼
仁厚社坛
古宅地脚
民初建筑风格的谦光幼儿园
文章来源:不羁的种子(赵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