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
年亲子共读系列
人世间最大的勇气,不是无所畏惧。
而是能够直面恐惧,还坚持自己的选择。
★问题一★
小说开头很具体地描绘了新年将至的街景。作者设计这样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图|《红岩》
韩孟祥:
首先,刚开始小说先描写了新年的场景,我们都知道新年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刻,也暗示着重庆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本来是张灯结彩的景象,但是小说却描写一种非常压抑的场景,而且描写的地点是国民党统治的阵地,就导致一种压迫的感觉,暗示着黑暗的统治和险恶。还有刚开始的描写也预示着重庆开始斗争,斗争形势激烈,和大规模改天换日的革命斗争,其次还有我们在电影里能看到刚开始出现一个报童,这个报童吆喝说公教人员全家服毒,这种情况下,公务人员都无法存活,那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就更没有保障了,暗示当时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且反抗压迫力量也在增强。
韩孟祥妈妈:
在小说开头出现的几个场景,对于后面故事的发展会有一些暗示和铺垫。
首先,小说写的是年到年的重庆,文中提到抗战胜利纪念碑隐秘在灰蒙蒙的雾海当中,这个纪念碑浓黑本身就给人们一种悲壮的感觉,也预示着要想取得胜利迎来新中国,也需要人们付出更大的牺牲去换取,也预示着胜利来之不易。雾蒙蒙,灰暗暗,也暗示着这场战争可能会比较血腥,牺牲会比较大。
其次,在电影片段中,一个美国人开着一辆汽车从路上疾驰而过,小说中也写到一个美国人在街道上行走,还有轿车后面贴的标语上都提到美国,这暗示着国民政府和美国合作的一个背景。小说后期写的主要场所和地点是中美合作所——白公馆和渣滓洞,这为后续的内容作了铺垫。
第三,小说当中的一个场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新年人们没有挂彩旗,而是挂万元甚至十万元连成的彩带,在人们心中十万元的彩带还不及彩旗值钱。说明那个时候通货膨胀已经非常严重了,钱对于人们来讲已经换不到任何可以使用的物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情节和小说后面,许鹏飞拉拢许云峰的那个奢华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小说中写到,这是一个“变态繁荣的市区”,也说明街市上那个繁华的景象是虚假的,一种不太正常的景象。
最后,小说开头整体环境的描写,和后面叛徒甫志高出现的场景形成了一种对比。前面的场景是一种非常阴暗混乱,像一锅粥一样上下翻腾的一个场景,而到甫志高出场却变成非常温暖,非常安静,非常整洁的一个环境,这也构成了一个对比,暗示着甫志高的一些变化,他已经不再像劳动人民底层走出来的革命同志一样,体现出来的特性反而有点像国民党的官员,追求着一种奢华和情调,这也形成了一种对比。
向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