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热身历史现场教学系列活动之肇庆篇

这个周末,我们即将前往肇庆开展咱们系第一次历史现场教学活动啦!小编特地挖掘整理了肇庆历史文化概况,来给大家热热身呢!

01

地理概况

肇庆,古称端州,位于广东省中西部。东部和东南部与佛山市、江门市接壤,西南与云浮市相连,西及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和贺州市交界,北部和东北部与清远市相邻。现辖端州,鼎湖2区,德庆、封开、广宁、怀集4县,管高要、四会2个县级市。土地总面积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8.31%。肇庆自古以来就是粤西重镇,有“控扼东西镇设疆”之誉,历来是粤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

02

历史概况

肇庆城区已有多年的历史。公元前年(汉元鼎年)设高要县,以境内有峡山(羚羊峡)“居高扼要”而得名。唐代始名端州。—年宋代包拯任端州知郡事;宋徽宗(赵佶)时期,升端州为肇庆府。明景泰三年(年)至年,肇庆是两广总督府所在地,是两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间,大批达官贵人、贤士名流汇集肇庆。肇庆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的汇集点,宗教遗址很多。肇庆也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汇点,年9月至年8月,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澳门到肇庆传教,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的第一人”,留有仙花寺遗址。明末朱由榔在肇庆丽谯楼登基,建都抗清,改作“永明宫”。年8月,叶挺独立团在肇庆成立,阅江楼是独立团驻地。

03

历史古迹

(一)宋古城墙、披云楼与丽谯楼

宋古城墙位于端州区城中路附近。始建于宋代政和三年(3年),原名端州城,8年升端州府为肇庆府时改称肇庆城。城墙长.96米,厚4.8米,高7.04米。旧城有4门,各门均有楼。

北门楼之西城墙另有一楼高耸山岗,雄视端州,曰披云楼,楼高3层,有炮台、刀枪等物。年因古城墙阻碍城市发展和交通,多处被拆除,但城基保存完好,是广东保存得最好的宋古城墙。

丽谯楼位于肇庆市城中路(医院右侧),始建于宋重和元年(8年),原称“御书楼”。因宋徽宗赵佶曾为端王,继皇位后,升端州为府,更改名为“肇庆府”并御笔赐书。守臣即于当年在府衙前筑高台,上盖楼宇,供奉御书而得名。现在丽谯楼的台基拱道门石匾额上书有:“古端名郡”,两旁石刻对联映入眼帘:“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赞颂曾在端州任职三年的宋代名臣包拯离任时,不持一砚归的清廉之风。在年(明天顺六年),郡守黄瑜将御书楼重建,并改称为“丽谯楼”。建国后,又因台基与楼宇油成红色漆,人们习惯俗称之为“红楼”。

(二)梅庵

位于端州区西区之梅花岗,为纪念唐代禅宗六祖惠能插梅为标而兴建。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年),现存山门、大雄宝殿、六祖殿。大雄宝殿保留了宋代木架遗构,并具有岭南地方特色,“梅庵香雪”为肇庆八景之一。唐玄宗先天二年(年)七月初,六祖慧能从韶关南华寺回家乡,在梅花岗插梅为计,其弟子智远得其真谛,后在插梅处建庵纪念恩师,取名梅庵。梅庵在岭南佛教史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同时也是广东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其宋代建筑艺术高超绝伦,国内罕见。

(三)阅江楼

位于肇庆江滨东路,建于明代,原名石头庵,明宣德年间改为崧台书院,年两广总督张镜新加以改建,命名为阅江楼,乃明清文人进修之所。今之阅江楼,楼高两层,分前后两座,左右有楼廊,中为庭院。面积平方米,内设“馆藏文物陈列”、“端砚春秋”、“叶挺独立一团”三个常设展厅。登楼远眺,西江浩荡,心旷神怡。

(四)白沙龙母庙

位于城西南角白沙渡处,始建于南宋咸淳年(-),是西江龙母行宫中规模最大、也是唯一一间皇帝赐封的行宫。整个建筑群采用砖木结构,目前保存较好的“广荫坊”建于清光绪年间,由三品肇庆知府绍荣以当年府属堤险为由,请督抚奏请光绪皇帝加封龙母。年白沙龙母庙按皇帝“九五之尊”的建筑格局很快恢复原貌。正门石牌坊建筑、附属设施中的龙母亭在建筑技巧上水平很高,呈现“八悬臂顶均”的力学运用奇迹。该庙是岭南伦理、风俗的集中反映。

(五)包公祠

北宋名臣包拯在肇庆任端州知军州事三年(年~年),政绩颇丰,深得百姓赞誉。宋熙宁年间端州始建包公祠,清道光十四年(年)砚洲百姓在砚洲建了包公楼。

(六)广信塔

广信塔位于封开县新城区西江与贺江交汇处东岸广信文化园内的犀牛头山顶,是以广信命名并采用仿汉风格,集楼、阁、城、亭、庙于一身的方形塔楼结构建筑,也是两广标志性建筑。塔楼结合的广信塔,十分奇特、雄伟,堪称岭南第一塔,西江第一楼。更因雄踞西江与贺江交汇处东南岸的犀牛头山上,居高临下,江、天、山、城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气势恢弘,有俯瞰四野、天人合一之意境,被誉为“画出两广第一塔”。

04

历史名人

(一)慧能

史载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密传衣钵给惠能,立其为禅宗六祖,并密嘱其“逢怀则止,遇会则藏”。密嘱里的“怀”就是指广东怀集县。惠能在怀集隐居15年,后人在其修行“石室”(上爱岭的鹰嘴岩,又称六祖岩)兴建寺院。怀集六祖禅院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禅院前有平原,后有上爱岭,左以泰来冈拱卫,右借湖郎山护持,四周无数竹树、岗丘土墩,如万众朝谒,既是风水宝地,亦是禅修圣地。

(二)“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

莫宣卿(-),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唐朝文宗大和8年(公元年)农历八月十七日出生在封川县(今广东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十七岁考取制科第一名,是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是封州人民传颂的历史人物,他的家乡以状元公为荣,“公族子姓,言动气象犹有公之遗风,虽五尺童子,与夫田野愚夫愚妇皆重公名,莫不喜谈乐道之”。

(三)包拯

包拯(-年)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康定元年(年)为端州知军州事。在肇庆三年,为官清正廉明。包拯执政端州3年间创办的星岩书院,是岭南最早的书院之一。明万历年间创办的端溪书院,至清初发展成为岭南学术研究的中心之一,乾嘉学派鼻祖全祖望等10多名儒士曾在该书院掌教。

(四)叶挺

叶挺(-年)广东惠阳人,叶挺独立团于年11月21日在广东肇庆成立,团部设在肇庆阅江楼,全团有多人,设有三个营及两个直辖队。年5月率北伐先遣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离肇庆北伐,为第四军屡建奇功,该部荣膺“铁军”称号。

05

文人墨迹

李邕《端州石室记》

《端州石室记》,唐代正书碑刻,李邕书。开元十五年(年)刻于端州七星岩。正文连同标石刻整体高l.07米,宽0.79米,题、落款共18行,满行23字,共字。该石刻可见文字字,如今清晰可见文字字,连模糊但尚可辨认的31字在内,实存字。书法疏朗峻拔,为著名唐楷之一。有影印本行世。

碑文:

日者托宿秘篆,寄傲神府,撰奇讨异,注灵通感。冥搜海臧,遇瞩坤极,敞金阙,疏玉堂,河汉未目祭其源,今昔尝聆其语。

曷若宛此山郭,介在江坟,薄人寰,腾物外,妙有特起,灵表秀开。绮田(石互)平,锦嶂壁立。肇允洞穴,延袤中堂。蹙(忄左)形以万殊,砑地势以千变。伏虎奔象,浮梁抗柱,激涛海而洪波沸渭,欱杳窱而群峰嵯峨。飞动逼人,屹耸惊视。密微微而三分地道,风萧萧而一变天时。窦乳练于玉颜,石床列于仙座,融阂尘境,矫集福庭。

寂兮寥兮,恍兮惚兮,使营魄九升,嗜欲双遣。体若振羽翼,志若摩云天。秦汉之间,莫知代祀,羲皇之上,自谓逍遥。当是时也,慕名者执雌而退,徇物者守心而安;求道者息虑而凝,怀书者陋古而默。

有若邦伯毕公守恭,广孝闻家,志忠观国。政门尤迹,谈者不容于口;义心厚行,游者每藉于名。故能吏修其方,人乐其业,流冗归心,介特义安。于是命友僚,挟琴酌,一歌一咏,以遨以游。莫不解榻于斯,张乐于斯。腾驾五龙,遗士驷马,岂直避暑窟室,缔赏林峦,击石如钟。固亦转丹灶,掇紫芝,迹参寥之远心,惟习隐之幽致者也乎?开元十五年正月廿五日李邕记。

06

端砚文化

端砚,是指以广东肇庆羚羊峡端溪栏柯山(斧柯山)至北岭一带出产的砚材制作之石砚而言,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始于唐武德年间(公元~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它是绽放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朵灿烂的奇葩,其石质细腻、娇嫩、致密、坚实,且石色丰富多彩,有绚丽多姿的石品花纹,温润如玉,叩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不损毫的美誉。从晚唐以后端砚就被列为贡品。

端砚以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最为名贵。老坑砚石外观青灰色,微带紫蓝色,石纹细腻而幼滑、娇嫩、致密而坚实。较常见的石品是冰纹和金线、银线,鱼脑冻(包括碎冻)和蕉叶白则是稀有的,非常难得。古人曾赞美老坑砚石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的特点,即古人所谓“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坑仔岩砚石质优良,幼嫩、纹理细腻、坚实且滋润,仅次于老坑。石色青紫稍带赤,颜色花纹均匀,尤以石眼多著称。其石眼色翠绿(间有黄色),有的作七、八重晕,黑睛活现,形似鸟兽之眼,乃是端溪各坑中的高级砚材。麻子坑砚石质地高洁,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石媲美。砚石中有猪肝冻、金钱火捺、天青以及石眼等石品花纹,石眼尤佳,多碧绿,且作数层,可制成高档砚材。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汽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

07

自然山水

肇庆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示范区。由于地质、地貌、水文、天气的久历多变,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灵山秀水、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急流瀑布、珍贵植物等自然景观。

(一)七星岩

七星岩景区有多年的旅游历史。景区内的七座岩峰如北斗七星布列,矗立在6.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构成一座奇丽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观”之美誉。七星岩景区内有:七星岩摩岩石刻、石峒古庙、玉皇殿、水月宫、三仙观、荫梓亭、南华亭等重要文物古迹。其中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国家的瑰宝,已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诸岩上镌刻着自唐代至当代的石刻、碑刻题勒则。其中唐开元有名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的《端州石室记》最为著名。此外,唐代李绅;宋代包拯、周敦颐、郭祥正、黄公度;明代俞大猷、吴国伦、郭都贤、郑芝龙、陈璘、陈献章;清代清简、冯敏昌、屈大均、陈恭尹、陈建侯,以及当代朱德、叶剑英、陈毅、郭沫若等诸多名人在七星岩留下了大量诗文、题记石刻。这些石刻记述了肇庆的地理环境、山湖变迁、历史大事、宗教信仰、庙宇建设、岩石水土、动植物、风景名胜及朝代更换,不仅是精美的书法、石刻艺术精品,也是研究我国唐以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二)鼎湖山

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景区中的庆云寺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其独特的东方建筑风格闻名中外。庆云寺位于鼎湖山中部天溪山谷,寺院始建于明崇祯六年(年),寺内有舍利子、千人镬、大铜钟、白茶花树、平南王大法座、《碛砂藏经》、百梅诗碑、梅花图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诸多文物以及一株两百多年的菩提树。景区内的荣睿纪念碑,是为纪念日本入留学僧荣睿大师圆寂端州而建,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鼎湖山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类型。而保存较好的南亚热带森林典型的常绿阔叶林是有多年历史的原始森林。这里还有野生高等植物种,栽培植物种,其中珍稀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3种,以鼎湖山命名的植物有30多种。鼎湖山因其独特的研究价值闻名海外,被誉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年,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科教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保护区。

最后,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参考资料,有兴趣不妨读一读吧,让书香随你一路而行!

参考资料:

《肇庆宋代钩沉》,肇庆市地方志编委会编,.5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丛书·肇庆》,肇庆名城与旅游发展研究会编,

《肇庆市志》(上下),肇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

《肇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源流》,.3

《肇庆历史古迹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以肇庆城区(端州区)为例》,肖光明,李晓莉《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

《包拯与肇庆》,刘正刚,魏霞,《广东史志》,(点击“阅读原文”)

采编

侯明珠

美工

江哲昊

编审

冒荷芬老师

中文系(珠海)新闻中心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症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医院的最好治疗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laixianzx.com/tlly/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