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义军再谈学习东北抗联历史一定要研究伪满

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48276.html

研究东北抗联历史,离不开对伪满洲国的行政区划的研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黑龙江历史》第页中说:

年“11月14日,他们来到汤原东部抗联军密营,在鹤立岗解决了御寒的棉衣。12月初,远征军顶风冒雪绕道北上而后西进。”

这里需要明确“鹤立岗”这个地名现在是哪里?

鹤立岗这个地名就是居住在黑龙江省鹤立、鹤岗附近的年轻人现在也说不清楚这个名字的来历。鹤立和鹤岗的“鹤”字,在我的家乡发音为hao之四声,就是“浩”音。说到这个地名得先说说伪满时的鹤立县。

鹤立县位于黑龙江省汤原县境东部。伪满始设县的建制,隶属三江省管辖。鹤立县,以鹤立河得名。清末,黑龙江总督、巡抚曾奏请于鹤立冈设置鹤冈县,隶属兴东道。虽拟“即设”,但人口稀少,未能成行。中华民国年间,鹤岗农、商代表联名呈请要求将“汤原之鹤岗镇分区设治”,黑龙江省政府以“库储空乏”,令复“暂从缓议”。东北沦陷后,年6月1日,伪满公布,“以三江省汤原县及萝北县区域之一部,设置鹤立县”,伪县公署驻鹤立镇,隶属三江省。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合江省管辖。年12月,经合江省政府批准,将鹤立县所属兴山镇划出改设兴山市,由鹤立县领导。年4月,兴山市改由合江省管辖。同年9月,复将兴山市改由鹤立县领导。年2月,合江省政府于鹤立镇设立第四专员公署,将鹤立县及兴山市同时划归第四专区管辖。同年7月,撤销第四专区,鹤立县改由合江省管辖。年10月1日,合江省政府发布《布告》,经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将汤原、鹤立两县合并为汤原县。(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我家年至年曾在鹤立居住过,那时的老人把鹤立叫做鹤立岗。伪满时的日军地图将现在鹤立标注为“鹤立岗”,而鹤岗标注为“兴山”。《汤原县志》第页关于鹤立镇这一节说“民国五年(年)鹤立岗为汤原县第五区,辖63保。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之后,伪满康德6年(年)设鹤立县。”

毫无疑义“鹤立岗”就是今天的鹤立。

关于最后一批西征的路线我考察过,是沿着梧桐河向西北方向进入小兴安岭今天的鹤北林业局施业区老白山东麓的跃峰林场密营进行休整,这里距离鹤岗兴山也就五六十公里,当年西征部队是从这里奔袭鹤岗筹集布匹棉絮的,而非鹤立岗,《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第页的记载也是错误的。关于是在鹤立还是在鹤岗(兴山)筹集到物资的问题我曾问过卢连峰,他明确和我说是鹤岗(兴山),而非鹤立。另外鹤立是在一片平原上,而且距离老白山密营更远,到鹤立筹集物资也不现实。

(赵亮先生)

年底,我在已故东北抗联史研究专家、原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研究员赵亮先生家看到一本复印的《三江省政要概览》第十章,这本书中有个表是关于保甲制度实施状况的调查表,这个表让我了解到了伪三江省年建省之初都有那些县,抄录在此,也供朋友们学习东北抗联史时参考:

桦川县、富锦县、宝清县、勃利县、依兰县、方正县、通河县、凤山县、汤原县、萝北县、绥滨县、同江县、抚远县、饶河县,共14县。

看到这个区划,也使我想到了东北抗联在伪三江省活动的情况,想到了去年7月以来,黑龙江省重走抗联路自佳木斯市开始走起,各大媒体最初的报道说中出现的笑话:

“佳木斯是东北抗联的诞生地、主战场和核心区。东北抗联11个军中,有5个军在这里诞生,有8个军在三江平原浴血奋战,涌现出以赵尚志、李兆麟、夏云阶、祁致中、冷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人物,流传着土龙山暴动等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

现在佳木斯的区域划分,截至年,佳木斯市共辖1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分别是向阳区、前进区、东风区、郊区、富锦市、同江市、抚远市、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

如果按照游击队、人民革命军、东北抗联这样一个阶段划分,按照游击队创建算起,我怎么也没有数出来有“5个军在这里诞生”。

汤原县诞生了东北抗联六军,桦南县诞生了八军、十一军。

还有那个军是在这里诞生的呢?没有啊!一军诞生在吉林。二军诞生在吉林。三军诞生在珠河,也就是现在的尚志市。四军诞生在密山,如果按照李延禄的说法,应该是吉林救国军时期,也可算作吉林。五军诞生在牡丹江地区。六军在汤原。七军在饶河。八军在桦南。九军在依兰,如果按照自卫军支队时期算,八军也是在依兰。十军在五常。十一军在桦南。

伪满洲国年建立三江省,伪三江省设置之初的管辖范围,包括原黑龙江省的通河、凤山、汤原、萝北、绥滨5县与吉林省的方正、依兰、桦川、富锦、勃利、宝清、饶河、同江、抚远9县,共14县。年7月,设置佳木斯市,由省直辖。年6月,增设鹤立县;撤销凤山县,并入通河县;将宝清、饶河2县划归新设之东安省。

年1月,将勃利县划归东安省管辖。同年8月,将黑河省的佛山县划归三江省管辖。至此,全省共辖1市、12县,即:佳木斯市,方正、依兰、通河、汤原、桦川、富锦、萝北、绥滨、同江、抚远、鹤立、佛山县。

这样看来,佳木斯市有关方面是按照伪三江省区域划分来统计东北抗联诞生地的。佳木斯有关方面确实是按照年的统一口径统计的,六军、七军、八军、九军、十一军在这里诞生。

这样统计,其实还是地方观念在作怪,还是一种争抢文化资源的表现,如此哈尔滨有关方面、双鸭山有关方面、牡丹江有关方面怎么看呢?其实这样统计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由此,我想到在书写东北抗联历史,一定要搞清当年的区划,比如当年伪三江省没有桦南县,八军诞生地就应该是依兰县土龙山,加注释说明是今天的佳木斯桦南县。这样就能使读者清楚。

年年底,帮朋友看稿子,就经常能看到这类问题,如表述东北抗联战斗情况时,经常出现“逊克”、“嘉荫”等地理名词,其实年以前是没有逊克这个地理名词的,之前是“逊河”县和“奇克”县。嘉荫是年才出现这个地理名词的,以前叫佛山县。

学习和研究东北抗联历史首先要搞清楚地理,否则很容易出错,写文章也要前后统一,尽量按当时的地名表述,加括号间注的方式解释,如“依兰土龙山(今桦南县土龙山)”,这样不容易出错,也能使读者学到地理知识。

(小兴安岭林区)

附:伪满洲国的行政区划

1、黑河省:漠河、鸥浦、呼玛、璦珲、奇克、逊河、孙吴、乌云、佛山9县。

2、兴安北省:额尔克纳左翼、额尔克纳右翼、索伦、陈巴尔虎、新巴尔虎左翼、新巴尔虎右翼。6旗。

3、兴安南省:扎赉特、科尔沁右翼后、科尔沁右翼前、科尔沁右翼中、科尔沁左翼中、科尔沁左翼前、科尔沁左翼后、通辽。8旗。

4、兴安东省:巴彦、莫力达瓦、阿荣、布特哈、喜扎嘎尔,5旗。

5、兴安西省:扎鲁特、阿鲁科尔沁、开鲁、巴林左翼、巴林右翼、林西、克什克腾,奈曼,8旗。

6、龙江省:讷河、甘南、富裕、饮克朗安、林甸、泰康、龙江、景星、泰来、大赉、安广、杜尔伯特、镇东、白城、开通、醴泉、瞻榆、洮南、18旗县,其中:16县2旗。

7、东安省:饶河、宝清、虎林、林口、东安市,5市县其中4县1市。

8、北安省:嫩江、北安、德都、克山、克东、通北、拜泉、依安、明水、海伦、绥棱、庆城、铁力、绥化、望奎,15县。

9、三江省:扶远、同江、绥滨、萝北、鹤立、汤原、通河、方正、依兰、勃利、桦川。11县。

10牡丹江省:穆棱、绥杨、东宁、宁安、4县。

11、滨江省:青岗、兰西、安达、呼兰、巴彦、东兴、木兰、肇东、肇州、郭尔罗斯后、双城、阿城、宾县、延寿、苇河、五常、珠河、17县其中16县1旗。

12、吉林省:扶余、榆树、乾安、郭尔罗斯前、农安、德惠、舒兰、长春、怀德、九台、通阳、磐石、蛟河、桦甸、敦化、永吉、16县旗其中15县1旗。

13、间岛省:汪清、珲春、延吉、和龙、安图、5县。

14、四平省:长岭、双辽、梨树、昌图、西丰、西安、东丰、开原、海龙,9县。

15、通化省:扶松、长白、蒙江、临江、辉南、金川、柳河、辑安、通化市,9市县其中1市。

16、奉天省:康平、法库、铁岭、沈阳、新民、抚顺、清原、兴京、本溪、辽阳、辽中、海城、盖平、复县(旅大租借地)、14县。

17、安东省:桓仁、宽甸、凤城、岫岩、安东、庄河,6县。

18、锦州省:彰武,吐默特左、吐默特右、吐默特中、黑山、北镇、台安、盘山县、义县、锦县,锦西、兴城、绥中、13市县,其中10县3旗。

19、热河省:翁牛特左、翁牛特右、敖汉、喀喇沁右、围场、喀喇沁中、喀嘲沁左、隆化、丰宁、滦平、承德、兴隆、青龙,13市旗其中7县6旗。

计19省,县,40旗,2市,1租借地。

史义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laixianzx.com/tlgk/8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