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的金鱼村窖藏,两次出土瓷器千余件,而且大都没有使用的痕迹。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埋入地下,一去不返了呢?没有文字的记载,也许永远是千古之谜了。推测,南宋末年的瓷器商人,从浙江龙泉贩运了一批龙泉窑,也有少量饶州窑的瓷器到四川地区去销售,遇到蒙古大军入侵,为躲避战乱或其它不测,匆匆掩埋。您看出土时拍摄的视频,掩埋深度大约就在人腿的膝盖处,可见当年形势紧迫。器物的主人忍痛而去,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一大笔财富。
南宋吉州窑花卉海浪纹银锭形枕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历史上的战乱影响了千家万户,金鱼村窖藏的瓷器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不仅是南宋的消亡,北宋的覆灭也在瓷器制作上留下了印记。南宋初年,金国女真人大军南下,成批的汉民渡过黄河、淮水投奔南宋政权,不愿接受异族统治。南下的汉民中不乏有烧瓷的窑工,他们成群结队来到南方,聚集了北方窑工较多的地方之一就是吉州,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
吉州窑之名当然起自吉州。吉州在秦时设名庐陵县,到隋开皇十年(),改庐陵郡为吉州。到唐天宝元年()又改为庐陵郡,乾元元年()复改为吉州。宋太宗淳化三年()改为吉州军,元代改吉州路、吉安路,明洪武元年()改吉安路为吉安府。改来改去,吉字未动,是好兆头。
吉州籍的著名人物南宋初有一位杨万里,是个大学问家,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塑像
不仅是诗人,他还写了一本《诚斋易传》,用历史人物、故事阐释《易经》中的爻辞,比如:大有卦上九的爻辞是“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杨万里用“此伊尹告归,子房弃事之徒与”来注解,意思是说:到了上九的高位,就应该像伊尹、张良那样,辅佐商汤、刘邦成就大业后即归隐,这样上天就会护祐他,吉祥无不利。吉州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才子解缙,明初永乐年间曾任总裁编纂《太祖实录》、《列女传》,书成后,又主编《永乐大典》。后因参与皇子的嗣立惹恼永乐帝,被用酒灌醉后埋在雪地中冻死。
言归正传说瓷器。吉州窑因地处永和镇又称永和窑或东昌窑,兴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吉州窑以黑釉瓷著称,也是中国古代黑釉瓷生产中心之一,“油滴”、“兔毫”、“洒釉”等窑变色斑更是黑釉瓷中的名贵品种。您看江西省博物馆藏“北宋吉州窑黑釉碗”、观复展出的“南宋吉州窑黑釉满天星纹斗笠碗”。吉州窑很像北方的磁州窑,瓷器种类繁多,按胎釉分有:青釉瓷、乳白釉瓷、绿釉瓷、黑釉瓷、彩绘瓷和雕塑瓷等。
北宋吉州窑黑釉盏
江西省博物馆藏
南宋吉州窑黑釉满天星纹斗笠盏
观复博物馆藏
因从北方聚集来很多磁州窑烧瓷工匠,使吉州窑瓷器明显带有北方的装饰风格,您看观复展出的“吉州窑白釉褐彩缠枝海浪纹梅瓶”,既有南方的细腻,也有北方的粗犷,所以吉州窑也被称为南磁州窑。
宋代吉州窑白釉褐彩缠枝海浪纹梅瓶
观复博物馆藏
剪纸贴花和木叶贴花装饰仅见于吉州窑,您看故宫藏“宋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南宋吉州窑树叶纹茶碗”,还有江西省博藏“南宋吉州窑黑釉剔花折枝梅纹梅瓶”。剔花,我们前面说过,这也是北方常用的瓷器装饰工艺。
宋代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吉州窑树叶纹盏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南宋吉州窑黑釉剔花折枝梅纹梅瓶
江西省博物馆藏
您看,战争既给人民带来灾难苦痛,又使文化交流融通。这就是否极泰来,福祸相倚吧?(待续)
往期文章链接:名人·历史·龙泉窑
观复遥远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