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贫困
——文学采风掠影
文/铁群
贫困,这个令人揪心的字眼,可以带给人们多少的回忆,可以带给人们多少思索,又可以让人们怎样觉醒奋起,弃旧图新。
摆脱贫困,是世界级难题。这个难题,在考验着中国,考验着人们的良知和同情心。
我们的父辈,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从贫困中走出来的。我们穿过带补丁的衣服,我们住于脱贫,我们有热切无比的期盼。
——机会难得印象颇深
文学采风,每年都在搞。而此次采风,别具一格。这是一次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采风(此次活动由县政协组织,主题是为脱贫攻坚增添光彩大型采风,参加的团体还有县作家协会、诗词协会、桑榆诗词协会、摄影协会、书画院),是一次非常严肃的生活体验,是一次需要交出真实答卷的考试,谁敢掉以轻心?
从早晨八点到晚上十七点,我们走了11个地点或景点,真是马不停蹄地奔跑。
看花不易,绣花也难。我在各处拍摄的照片累计有多幅,这些都是眼见为实的写照。
变化,我们看到的是变化,或是巨大变化。人心齐,泰山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定胜天。这些口号,是奋斗的人们让其变成了现实,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变成了五彩缤纷的图画。
我感到,我们这次最大的收获,是对于贫困的重新提起,重新认识,重新体验,重新挑战。
——医院讲述扶贫
医院,人们的心情总是有些压抑。
在我们生存的土地上,在广大的农村,有多少人、多少户因病致贫。
许多疾病只所以让人望而生畏,治疗的条件是一个天大的制约。
在新的脱贫行动中,医院表现出博大的爱心,表现的积极主动,充满爱心。
据院长讲,对于农村贫困户,除了认真落实医保上的有关政策外,还有新的优惠政策、绿色通道、减免措施。也就是说,患病的贫困户,医院治病,根本就不会有太大的负担,直至花不多少钱。
“为65岁以上贫困的老年人免费进行健康体检。”“持有爱心卡的贫困患者”,可以“免收挂号费和诊查费”,可以“先诊疗、后付费”。
这真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实事。
——在江桥养老院体会快乐
江桥养老院,曾经到过几次,印象都非常好。
这里是乐园,这里是花园,这里老年人的微笑尤其灿烂。
他们的温室大棚,有花卉,有蔬菜。让人看了,仿佛就是走进了一个生产基地。
真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这里安排了多位老年人,许多来自农村,他们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在这里,让人可以感受到老年人开心、乐观的精神状态。
养老院,一个不贫困的地方。而办好养老院,又是最大的扶贫。办好养老院,是在为更多的家庭分忧解愁、排忧解难。
——通过艾伦村认识新农村
脱贫是为了致富,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农村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艾伦村是江桥蒙古族镇的一个村,走进这片土地,可以感受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步伐和成果。
第一印象,是村容村貌文明、整洁、规范、宽敞。村屯有保洁队,这里的环境真正告别了脏乱差。
有活动广场,有健身器材。乡村在迈步走向城市化。
年11月,这个村被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奖牌。
他们建有艾伦现代农机合作社,看那一排排现代化的农业机械,非常气派。
在精准扶贫的管理上,他们也是做到了建册立档,心中有数。(“原有贫困户户,人。现有贫困户60户,人,点总人口的3.6%”)
——走进胡勒村体会更加深
胡勒村与艾伦村相距不远,他们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色。比如,村屯绿化、美化;在村委会大院,都建起了卫生室,好像是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标牌。
胡勒村的会议室,设备整齐,布置大方。
他们在扶贫上,态度也十分积极。全村共有贫困户76户,目前,已经脱贫的38户。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占全村原有贫困户的50%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胡勒村在扶贫上,还有一个较大的看点,就是幸福大院(“由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捐建”,“占地多平方米”)。这是针对解决贫困户住房难的实际问题,而提供的公建免费住宅。一眼望去,这个大院好似一个学校般宽阔,前后两排适应当然居住的标准房屋。共计16户,已经入住8户(“基本上都是本村的贫困户、五保低保户、残疾户和孤寡老人。”“为他们安装了暖气、自来水,水费、电费由村里负担。”)步入室内,明亮、温暖,给人一种迎面扑来的幸福感。
——江桥抗战纪念馆焕然一新
在这块土地上,人们能有今天,不能忘记是多少英雄志士艰苦奋斗的结果。
今天的江桥抗战纪念馆,展厅新装修,展品新摆放,图文新布局。
再现当年的战斗场面,是对于革命后来人的激励,是对于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激励。
同时,也让人感受到,革命老区依托历史资源发展旅游事业,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光明之路。
一条嫩江流经当地,这是天赐的自然资源。
这里的风光,这里的植被,是家乡人可以引为骄傲的资本。
绿水青山,可以流金淌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江桥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到宏程看温室大棚
去年,就听宏程村介绍过,他们与东北林学院挂钩,试种和推广豆角等蔬菜新品种。
再次来到他们的田园,已经是大棚一排排,很有规模。棚内蔬菜郁郁葱葱,很养眼,很喜人。(“种植反季有机绿色蔬菜,豆角、辣椒、番茄等。”“使用资产收益金带动贫困户32户”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便捷的田间硬化通道,可以将汽车开到大棚边。
他们还赢得附近电厂的巨大支持,无私援助,冬季免费为蔬菜大棚提供热源。
科学种田,发展绿色食品;工农携手,充分利用优势。泰来镇宏程村在脱贫致富的进军中,在走新路,创新业,摘取新的丰收硕果。
——六水香泰来米业的标杆
在泰来的城南,建有标准较高和很规范的泰来工业开发区。
蓝天下,这里的道路、厂房、广告以及飘扬的旗帜显得特别醒目。
泰来在很有眼光地发展工业,发展与农业相匹配的粮米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
六水香米业,是典型的现代化企业,采取的是高端的科学管理模式。
这里设备先进,工艺精良,生产文明,企业文化鲜明。
生产车间的走廊,被设计成为宣传泰来文化、宣传泰来产品的长廊。给人一种爱家乡、为家乡的温馨氛围,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热情。
先进的流水线,高大的机器人,在向人们展示着泰来加工业的进步和跨越。
生产不忘扶贫,在这里同样是鲜明的理念。
泰来要富,工业是必不可少的产业支柱。
——明月村在安居上作脱贫的文章
人们的生活中,衣食住行用,住是大头。
有一个暧时通风、寒时保温、坚固宜居的住房,是许多贫困户的热切愿望。
在泰来镇明月村,我们看到了改造危房、泥草房的新成果(该村“新建房屋10户,贫困户新建房屋6户。”)。
改造危房、泥草房,让传统的土坯老宅成为历史,是一场革命,是当今村屯农户生活提档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项举措,也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那是实实在在的红砖墙,彩钢瓦屋顶,标准的两大间。南北通透,室内显得十分明亮。
已经入住的农户,说起他们感受,心情特别激动。他们感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激组织派来的住村工作队。说这些同志是亲人,周到为民又胜过亲人,真是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贴心人。
——宏升村广开门路求致富
后面的三个典型都在和平镇宏升村。他们分别是宏升手工编织厂、和平镇老乡技能培训中心和宏升光伏电站。
想出路,学技术,多就业,快致富,是这里的突出特点。
我们看到,在编织厂厂房的墙壁上有这样的标语:“扶贫手拉手,大爱心连心。”企业的宗旨是“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造福一方。”
在商品展示中,有花色品种繁多的汽车座垫等编织品,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奋。
光伏电站是位于宏升东山根下的新项目,它给人们带来光明,带来希望。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
光伏电站还是农村的一大美丽景观,让人心情舒畅,大开眼界。
——从脱贫致富的中感悟更多的道理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从现实的状况来看,泰来正在走出贫穷。在物质扶贫的基础上,还要加强精神扶贫、文化扶贫。
从长远的意义上讲,泰来这个地方,不应该贫穷。
我们有诸多优势和资源。我们是鱼米之乡,我们有江南一样的风光,我们有勤劳智慧的人民,我们有四通八达的交通,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有闻名全国的劳动成果。
“泰来在中国,泰湖在北方。”明天,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泰来一定会是佼佼者、胜利者。
——愿美好的梦想成为现实
一天的奔波,的确,感到有些疲劳。当晚,我在做着这样那样的好梦……
我梦见,泰来在大力弘扬“四种”文化,宣传上开辟了绿色通道,本土的优秀作品(尤其是歌颂家乡的好作品)得以迅速地上电视、上广播、登舞台、入书刊、进校园,传民间。
我梦见,泰来在扎扎实实地推进旅游线路的科学衔接和有效延伸,重视发展旅游文化的可行性研究,经心保护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存,成千上万的好奇者向往泰来,并慕名走进泰来。
我梦见,我们创作的《泰来大米赞歌》一夜之间在家乡唱响。
我梦见,某一日,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东北传出好消息,中国泰来已经全面脱贫。
作者简介
铁群(网名:北国渔樵、苏醒等),年生人,大学文化,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艺术爱好者。年11月,其编著的《唱响心声——网络放歌首》已经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另有多部文学书稿待出版。
点击并识别上方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