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闻仁义之举,要在安民;吊伐之师,莫先去暴。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自赵、丁、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虽强弱时有不同,而豪杰世未尝乏。”
——年阮廌《平吴大诰》
这是公元年,当黎朝太祖击败明朝军队后,由其首席谋臣阮廌写就的《平吴大诰》。在胡志明市市中心的“统一宫”中,也就是越南共和国(南越)总统府著名的会见厅内,装饰有巨幅背景木雕画,描绘的场景亦是这篇文章——越南的义师击退明朝的入侵,威风凛凛的场景。
胡志明市统一宫:平吴大诰.2
有趣的是,这篇被誉为“千古雄文”的文章是用流利汉文写就,多采用汉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全文叙事流畅,文采飞扬。笔者初读至“与汉、唐、宋、元各帝一方”时,虎躯亦为之一震,亦感叹其不愧为“千古雄文”。
这个五岭以南、长山以东的国度,自嬴政“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五十万秦军驻扎于此开始,这片土地就在政治上的臣属与独立之间摇摆,开始了两千多年来的矛盾和羁绊。
河内李太祖像,.2
在今天的越南首都河内市中心,有一座李太祖广场,有李朝开国皇帝李公蕴的雕像,十分瞩目。作为民族英雄,李公蕴迁都升龙(今河内),开创了以河内为中心的历代越南王朝。李朝与宋朝的战争,越南人亦对战争的结果津津乐道。这场战争以一首诗而闻名。
《南国山河》
李常杰
南国山河南帝居,
截然定分在天书。
如何逆虏来侵犯?
汝等行看取败虚。
这是爆发于宋神宗熙宁八年的熙宁战争。关于这场战争的起因,双方的叙述完全相反。在越南人的眼中,这是一场抵御大国侵略的民族独立战争,不但保卫了越南李朝政权,获得了国家的独立。但在宋朝看来,是越南不断蚕食北宋南境,甚至在熙宁七年主动攻宋。
熙宁八年,宋军反攻,双方在富良江大战,李军战术失误,洪真太子和昭文王子战死。宋军也在局部胜利后由于瘟疫多发而死伤过半,双方就此讲和。
其实,从文学赏析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也就是一首打油诗。作者是李朝将领李常杰假托天神而作,以在战斗中鼓舞士气。然而,“南国山河南帝居”七个字,确是之后一千年越南王朝政治史的简介。
年奥巴马访问越南,发表主旨演讲,在提及越南历史时,亦有所暗指地提到了这首诗——
Andyet,overthecenturies,yourfatewastoooftendictatedbyothers.Yourbelovedlandwasnotalwaysyourown.Butlikebamboo,theunbrokenspiritoftheVietnamesepeoplewascapturedbyLyThuongKiet——
“theSouthernemperorrulestheSouthernland.OurdestinyiswritteninHeaven’sBook.”
再看这首诗,这其中虽然尽是对本民族的自信,对中原朝廷的轻蔑。但仔细观察越南近一千年史,不难发觉,一千多年来,越南对北方广土巨邦那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2
近年来,“何谓中国,何谓中华,何谓华夏”这几个问题是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的讨论热点。葛兆光在《殊方未远——中国古代的疆域、民族与认同》中认为:
“在中国文化中,天下具有双重内涵,即指理想的伦理秩序,又是以对中原为中心的世界空间的想象。与天下所对应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夷夏,华夏和夷狄,在古代并非种族概念,乃是一文明的分野。
血缘和种族是先天的、不可改变的。但文明却可以学习和模仿,因此,以华变夷,不仅在中国历史中成为常态,也是中华帝国文明扩张的使命所在。
古代中国是一个国家,却不是近代的民族国家,而是王朝国家。历史上的王朝经常更替,但有一个超越了具体王朝而始终存在的政治-文明共同体,不仅具有制度典章的政治连续性,更具有宗教语言礼乐风俗的文明一贯性,这一以中原为中心的政治-文明共同体就叫做“中国”。”
这回答了何谓中国,那么如何定义处于中国周边的、处于朝贡体系中的次级政权呢?胡鸿《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中认为:
华夏帝国通过开疆拓土将一些非华夏族群纳入统治,之后是利用文化霸权创造了华夷符号秩序。
在今天越南的历史书上,公元年,丁部领在安南地区建立独立政权,国号“大瞿越”,这是越南独立建国之始。而之后的一千余年,在官方的宣传口径下,越南亦是无时无刻不为自由独立而奋斗之国家,时刻与来自北方的强权相抗争,是以“南国山河南帝居”自视。
然而,且不论在血统上,越南人大多为汉人移民与当地土著的后代。更多的,文化上,越南历朝历代受到中华文化的浸润,知识阶层被中原的诗书礼乐深深吸引。自李朝仁宗太宁四年()始,至阮朝弘宗启定四年()止,科举制度全盘引入,使得成批精通汉文化的儒生加入到国家的统治阶层中,这个世界上最晚废除科举的国家,从此“渐慕华风”。
欲知华风何在,我们且聊聊几首越南汉诗。
《答北人问安南风俗》
胡季犛
欲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玉瓮开新酒,金刀斫细鳞。
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公元年,胡朝太上皇胡季犛写下了这一首《答北人问安南风俗》,以“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自称,颇有上承尧舜,下继汉唐之气魄。
今天,如果行走在越南北部的大街小巷,你就会深深感慨于这里近乎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只要是上了年月的庙宇、祠堂、佛寺,都可以看到中文的楹联、匾额、题词。而几乎每一家每一户的墙壁上,都会有汉文“泰山石敢当”的石碑,这亦是华夏风俗。
河内:玉山寺——“天光云影共徘徊”
.2
河内:玉山寺门
.2
而到了越南南部,文化的多样性又会使你大开眼界:占婆人的神庙、京族人的斗笠和奥黛、法国人的洋楼,混杂着社会主义的红旗,异彩纷呈。
胡志明市中央邮局,图片源自网络
X?h?iCh?ngh?a!!!
胡志明市.2
3
恰似朝鲜李朝《燕行录》,作为东亚朝贡体系中的重要一员,越南亦定期有使臣前往中原王朝。其中,清中期的阮攸就是十分有代表性的一人。他是越南古典文学最著名的作品《金云翘传》的作者,亦是越南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年,阮攸奉命出使清帝国,得《北行杂录》,其中有汉诗多首。下面节录其中极具意味的一首。
《桂林瞿阁部》
阮攸
中原大势已颓唐,竭力孤城控一方。
终日死中心不动,千秋地下发犹长。
残明庙社多秋草,全越山河尽夕阳。
共道中华尚节义,如何香火太凄凉。
、年,清军全面南下,进占西南,南明永历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中。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瞿式耜率军驻守孤城桂林,两次挫败清军,延续永历国祚。
然而,年,南明党争激烈,粮饷匮乏,桂林城中无一兵。面对清军再度来犯,瞿式耜独不去,与总督张同敞相对饮酒。后城破被俘,劝降不屈,后在桂林风洞山仙鹤岭下英勇就义。到年,阮攸来到桂林,提笔挥毫,抹掉一百三十余年的尘埃,写下了这一首怀古七律——《桂林瞿阁部》。
“中原大势已颓唐,竭力孤城控一方。终日死中心不动,千秋地下发犹长。”首联和颌联写瞿式耜的孤城不逸、从容就义的事迹和不朽英名。到这里,这首工整的怀古诗似乎没什么出彩之处。但颈联和尾联却引读者无限遐想。
“残明庙社多秋草,全越山河尽夕阳。共道中华尚节义,如何香火太凄凉。”——明朝残破的宗庙长满萧瑟的芦荻,岭南山河的空中尽是血红的夕阳。大明朝与安南都道是中华正统和节义千秋,却奈何神州陆沉、汉家衣冠的香火太过凄凉。
河内还剑湖玉山寺
上学期读了《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之后,看到这首诗后感慨尤为强烈。纵观朝鲜李朝历史,年,明亡6年,朝鲜孝宗立誓北伐复明;年,明亡60年,朝鲜肃宗设“大报坛”祭祀明神宗。小中华意识和华夷之辨不可谓不明显。
而试想,作为一个生活在明清交际已经过去一百余年的越南人,作为一个出使清朝的使节,阮攸能吟出如此诗句,说明在越南的精英阶层中,充斥儒家正统观念,越南“小中华”意识堪比与大明“义则君臣,恩犹父子”的朝鲜王国。
这也更加说明,这是个华夷秩序中的次级政权,这是个尊明抑清的“南朝”,这是个具有小中华意识的国家。
《金云翘传》人民文学出版社年汉译本封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金云翘传》,这部越南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作为国民文学长篇叙事诗,原本为中国章回小说《双奇梦》,青心才人编次。其内容主要是明中后期王翠翘和海盗徐海的爱情故事。在越南又名《断肠新声》,用喃字写就,共行。此处且摘录前四行。
人生不满百
才命两相妨
沧桑多变幻
触目事堪伤
——《金云翘传》人民文学出版社年汉译本。
虽然以中国文学的眼光,这不过又是一部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翻版。但是,中国的故事在越南成为了最为家喻户晓的史诗,在笔者越南朋友的口中亦是“上学必读”的内容,那么越南有史记载以来的“渐慕华风”,岂不是不言自明吗?
那么,何谓喃字呢?
顶部为越南拉丁化的“国语字”,中部为喃字。
与日韩极为相似,近代从汉字文化圈中独立的国家,无不是极力去除汉字的影响。日本仅保留数千汉字,朝鲜全面废除汉字,韩国则摇摆不定。
喃字,亦称字喃,是一种汉字的变型,10-19世纪用以表示越南地方“固有词”,类似朝鲜半岛之谚文,日常一般用汉喃混写。后来,传教士将越南文字全盘拉丁化,成为一种奇特的带有声调的拼音文字。笔者在胡志明市曾向几个越南朋友学过一课,深感玄妙,可以专开一贴聊聊南国的语言。
一些喃字、汉字和粤语的发音对照。尤其是学习完粤语之后,会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越南语词汇发音与粤语极为相似。
毕竟赵佗封关绝道保据岭南之时,从南海到桂林、象郡,从广州到河内,无不是南越国的疆土。
不过相对于广州白话,越南语的发音似乎更接近于南宁白话?有待于与广西人交流而得出结论。
升龙皇城内的一首诗
越南语拉丁化之后,如何处理老祖宗的汉诗和书法,便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越南人倒是富有想象力,采取的做法是创造了全新的拉丁字母书法。不过笔者却是完全找不到其美感何在。
4
何谓朝贡体系?它表现为以礼为核心的同心圆秩序。以文化礼仪将汉字文化与礼乐典章推广,建立中华文明的文化霸权。越南作为朝贡体系中的一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是比较叛逆的一份子。
胡志明市历史博物馆:宋越(李朝)富良江之战
胡志明市历史博物馆:明越(黎朝)战争
上面说到宋越熙宁战争。到了蒙元时期,越南就有自封的皇帝称号和独立年号。又到了15世纪击败明军,不仅仅是一篇《平吴大诰》,中原王朝鞭长莫及的事实,又给了越南以朝鲜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的高度自主的机会。
从明清到近代,越南都是以一个与“北朝”相对立的“南朝”概念自居,甚至以武力迫使周边的小国家小部落,经常把自己想象为“中华式政治-文明共同体”的南方版本,自己构建了一个小朝贡同心圆,做到了事实上的“南国山河南帝居”。
5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传教士东来,西方开始在东方谋求利益,东亚的固有格局被打破。17世纪,法籍传教士创造了《越葡拉字典》,标志着越南语拉丁记音系统的整合以及今天越南国语字的诞生。随着民族国家概念的兴起,越南谋求真正独立、建立民族国家的呼声日益强烈。
清季,西人终于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东亚朝贡体系的中心——中国的国门,东亚的力量中心不再是中国。年《顺化条约》,法国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年至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以及后来的《中法新约》,标志着越南宗主权的正式易主。阮氏王朝趁此机会,借法国人之手,摆脱了清朝藩属国的地位。
年一部很低调的电视电影,反映的是中法战争和镇南关大捷,就其成本而言,拍的其实还可以。
然而,小国的命运总是飘摇。阮朝保大皇帝随即成为法属印度支那控制下的傀儡。越南南部各省沦为法国殖民地,中部各省成为空有皇权的保护国,北部虽在形式上仍归越王,但由法国官员管辖。
阮朝末代皇帝保大,-
自此,本土革命家开始寻求真正的民族独立。胡志明是其中是领袖。也是今天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越南人民军的主要缔造者。
河内:胡志明墓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时期,胡志明来到中国开展越南独立运动,由于其赤党身份而遭到国民党当局逮捕,在广西的监狱中,胡志明完成了汉文诗集《狱中日记》,遣词质朴,现摘录几首。
《狱中日记》卷首
身体在狱中,精神在狱外。
欲成大事业,精神更要大。
《早》
早起人人争猎虱,
八钟响了早餐开。
劝君且吃一个饱,
否极之时必泰来。
胡爷爷另有一首《读蒋公训词》,下方便是越南国语字对照(好像拼音啊!!):
《读蒋公训词》
百折不回向前进
辜臣孽子义当然
决心苦干与硬干
自有成功的一天
《??CT??NGC?NGHU?NT?》
Báchchi?tb?th?ih??ngti?nti?n
C?th?nnghi?tt?ngh?a???ngnhiên
Quy?ttamkh?cánd?ng?nhcán
T?h?uthànhc?ng?íchnh?tthiên
年9月2日,抗战甫胜,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举行五十万人群众集会,宣布《独立宣言》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的成立。
河内:巴亭广场.2
用于大型政治集会,与红场、天安门广场、金日成广场类似,是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地标。
那么究竟抗战胜利以后,越南人民是如何抗法、抗美并争取统一?今天的越南人是如何看待年中越战争和今天的南中国海(越南称:东海)争端?如何看待今天中国和中国人?越南“革新开放”后有没有可能经济腾飞?请期待下期~
看一看两国的护照,就知道这两个国家曾经绝对有过不可告人的政治联系另外请原谅笔者的破烂护照。。
6
这次在越南待到大年二十九,着实体验了越南“萧鼓追随春社近”的风俗。超市里人们采购年货、街道上张灯结彩、机场和火车站人们大包小包“春运”、家家团聚,很难想象这不是在中国的某一个地方。
腊月二十七,跟着越南朋友去采购年货,来到西贡郊区的一家大超市,可谓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年味十足。
在朋友家里,门上挂的、桌上摆的、电视里播的,无不与狗年息息相关。这是一种奇特的感觉,身在不同的国家,但是除了语言不通之外,的的确确过着完全一样的春节。
笔者和同行的Романовы也算体验过越南的春运。从南部飞到北部,机票的价格比平时上涨了三倍有余,机场和火车站人山人海。
回国后,一个越南朋友问我“在越南,我们过年都会收送一种叫做luckymoney的东西,你们那里有没有luckymoney呀?”。我看着桌上的红包,微微一笑。
另外,至于鞭炮,笔者亦问过西贡当地朋友,他的回答和北京有几分类似——“在我小的时候,每到过年漫天的烟花...现在比较少了”。
清晨的河内老城区,仔细看可以找到许多中华元素。
接近年关的河内市公安局宣传展板.2
最后再讲个笑话,为纪念河内建都周年,前几年中越合拍了一部历史剧,叫做《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讲述了李朝太祖李公蕴建立李朝、迁都升龙城的故事。
该剧是斥资万美元的大成本制作,大部分场景均在浙江横店取景拍摄,号称越南首部10集以上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
最后,由于该电视剧场景太过于中国化,在河内建都周年时并未播出。
送上剧照若干。从剧照看,要让人相信这不是一部中国古装戏,确实要好生解释一番。
chúcm?ngn?mm?i
↑越南语:新年快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