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福至泰来”福建省第三届篆刻艺术展暨寿山石印钮雕刻邀请展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共展出位作者的作品,其中包含篆刻作品件、寿山石印钮雕刻作品50余件,是篆刻与寿山石印钮雕刻艺术的一次精彩的集中展示,连珠合璧、美美与共,打造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传统文化盛宴。
前言
FOREWORD
篆刻是中华文明史上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传统艺术形式,它与汉字的产生、发展如影相随。从上古时代以刀代笔的陶文开始,到具有颇具刀锋笔意的甲骨和钟鼎上的铭刻,让今人得以回眸先人的古代生活与文明形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作为凭信的符、节、印、玺应运而生,也奠定了今日狭义概念上印玺篆刻艺术的发展基础。至元代,王冕用花乳石治印,开启了文人以石治印的历史新篇章。又至明代,文、何精研六书,用刻刀刻石仿汉,为后世“印宗秦汉”开启风气之先,直至清末的四百多年,流派印奇峰突起,名家竞现,一片繁荣景象。
#福至泰来
FUZHITAILAI
至今日,“法古开新”的艺术理念更是得到传续。篆刻艺术家们细参各流派,力求不乖时、不同弊。简牍、帛书、砖瓦、碑志,皆为当代篆刻家们获得灵感的源泉。篆刻虽是方寸间的艺术,但远非“篆刻技艺”所能牢笼,它与雕刻、绘画、文学等艺术相辉映,可谓“以芥子之小,纳须弥之广大”。从刻艺及人再及心,观者由此可寻幽探胜,从中感受到篆刻艺术的美学妙境。
福建省第三届篆刻艺术展,以“福至泰来”为主题并携手台湾篆刻艺术家共同展现中华传统篆刻文化,不仅彰显了福文化的传统意蕴和当代价值,而且具有文化思源与传承的积极意义,为闽台两岸的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推波助力。这次活动也集结了福建当代寿山石印钮雕刻大师的佳作,也不乏一批后起之秀的精品,展示印钮雕艺的独特魅力。在印钮雕刻上,艺术家取色巧妙,匠心独运,让冰冷的石头有了温情的生命质感。作为篆刻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连珠展出,可谓艺文交融,光彩夺目。
从本次的篆刻艺术的表现形式看,尤其重视篆刻艺术的完备性,从秦汉印到流派印,到当代篆刻风格的探索,体现了多元包容的艺术姿态。它向观者敞开了一个具有广阔的美学空间,展示了篆刻艺术的民族性,焕发着面向未来强劲的艺术创造力。
中国篆刻艺术有着璀璨的历史,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思想。借由福建第三届篆刻艺术展,希望我省的篆刻家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继续展示新的文化担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历史、人民的好作品。为福建文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辟更加光辉灿烂的新成就贡献力量。
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二O二三年十一月
开幕式由福建省篆刻学会副会长叶林心主持,福建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王来文,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黄晓敏、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吴维敏,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张捷骅,福建省篆刻学会名誉会长林公武、会长吴昌钢、副会长傅永强、秘书长郑志敏,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王一帆、陈为新、姚仲达,台湾代表蒋敏雪女士等各界代表、篆刻爱好者、台湾艺术家等近人齐聚一堂,气氛热烈。
展览以福文化相关内容与“两岸相连”为主题,面向闽台两岸征稿,其中征集到了许多来自台湾地区的篆刻作品。工稳、写意,秦汉印、古玺印,篆刻作品文化底蕴厚重、风格多样,展现了闽台两岸人民文心相契的创作合力,延伸了福建福文化的时代意义,也扩展了闽台两岸文化交流的形式与内涵。
薄意雕、圆雕,人物、山水、瑞兽,寿山石钮雕作品技艺精湛、题材多样,展现了寿山钮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览持续至11月25日,感兴趣的市民朋友们可至海峡民间艺术馆观展。
“福至泰来”
福建省第三届篆刻艺术展
暨寿山石印钮雕刻邀请展
展览时间
11月19日-11月25日
展览地点
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
更多展览现场
—END—
文化生活报社出品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35-
新媒体责编
叶靖芳
新媒体主编
邹璐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