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卦:泰卦
一般认为,泰卦阐发是上下交相感应、对立面统一的道理。因为经文讲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否极泰来”等内容。至于上下交相感应,是因为传统以乾为天,以坤为地,泰卦坤上乾下,也就是地上天下,象征了天地交感。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其实并没有真实的道理可言。所谓的天地交感,在物理上并不成立,不能用于卦象推理的基础。
泰。小往大来。吉。亨。
第一个“泰”字是卦名。
泰卦的卦象坤上乾下,“泰”是该卦象的名称。“泰”字究竟代表何意呢?一般将“泰”字理解为通畅、平安。李镜池解释更为简单明了,“泰:通、好。”但这些解释是否符合经文本义呢?
“小往大来”是卦辞,作用是解释或说明卦象的意义,或卦象总体的吉凶属性。“小往大来”,字面的意义小的走了,大的来了。结合卦象,不难联想小是指坤卦,大是指乾卦。
泰卦,坤上乾下,代表坤在外,乾在里。坤为小,乾为大,也就是小的在外,大的在里。小在外,大在里,也就是大的近小的远。小的远去,大的来到近前,所以讲“小往大来”。
“小往大来”,也可以理解为亲近大的,疏远小的。比如,丢弃芝麻去抱西瓜,这就舍弃小的亲近大的,使小的远离,大的亲近。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舍弃较小的利益,或者为了获取长期利益而牺牲短期利益。总之,不论做任何事情,先要分辨事物的主次、轻重和缓急,然后选择相对主要、重要和紧急的去做,而将相对次要、无足轻重或不紧急的舍弃掉或安排在较靠后的位置。这样的做法就是亲近大的,疏远小的,或者使小的远离,大的亲近。
亲近大的,疏远小的;选择重要的,舍弃次要的;不详枝叶,专务根本;逐本舍末,舍远求近,因大失小等等,都可以体现泰卦的意义。
否,大往小来否卦卦象,乾上坤下,卦辞“大往小来”,其意义与泰卦相反。大去小来,亲近小的,疏远(舍弃)大的。比如,丢了西瓜,去捡芝麻;舍弃根本,追求枝叶;贪小失大,弃本逐末,舍近求远,轻重倒置等等。所以,“泰”和“否”相当现代汉语中的“顺”和“逆”这一对概念。
另一方面,对于国家的政治秩序而言,君子当权,小人在野,奸佞小人受到忠良人士的限制而不能为非作歹,国家政治就会清明,天下也就能得太平。这是“小往大来”的泰卦之象。反之,小人当权,君子在野,忠良贤士反受到小人的排挤和迫害,国家的政治就要昏乱,天下也不能得安宁,这是“大往小来”的否卦之象。通畅、平安虽然可以表现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一个方面,但并不能体现其全部意义。
总结上面的讨论,我倾向于用“顺”这一概念来解释“泰”字的含义。“泰”,即顺,是指一切都处在合理的秩序中。通、好、通畅、安定等,虽然也能体现在“顺”的概念中,但并不能全面反映泰卦的全部意义。
总之,一句话,舍弃次要的,选择重要的就是泰,就是顺;反之,舍弃重要的,选择次要的就是否,就是逆。
“吉”,吉利。用来说明泰卦总体的吉凶象征,即筮问泰卦诸事吉利。
“亨”,即享,祭祀。意思是说筮问泰卦需举行中等规格的祭祀仪式。
小的远去,大的到来。吉利。筮问泰卦前需要举行中等规格的祭祀仪式。
泰,小往大来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茅”,茅草。
“茹”,饲马,喂马。
“汇”,草茎。
“拔茅茹以其汇”,拔除茅草喂马,要舍弃茅草的根部,只取茅草的草茎部分。这是因为拔起茅草时容易连根拔起,根部常常夹带泥土,不宜马的食用,所以喂马时要去除带土的根部,只取茎叶部分。
这说明以茅草饲马,需要选用其有用的草茎部,而去掉其无用的根部。选择重要的、有用的部分,舍弃次要的、无用的部分,亲大远小,与卦辞“小往大来”意义相合,所以是泰之象。
“征”,外出远行。
“征吉”,是初九爻断辞。意思是筮遇初九占问外出远行吉利,或者说初九爻利于出门远行的占问。初九少阳,主出,阳气由里出外,所以断为“征吉”。
拔除茅草是小去,以茅草饲马,将马儿喂饱养壮可以出门远行了,这是大来。“小去大来”,也是泰之象。
初九,拔起茅草,去掉其带土的根部后,将草茎部分用于喂马。出门远行吉利。
拔茅茹以其汇,小往大来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包”m借为匏,指葫芦。
“荒”,虚也,空也。
“包荒”,空心葫芦。古人常常把空心的葫芦系在腰间,借助其浮力渡越江河,又称腰舟。
“冯河”,《集解》:“冯河,涉河。”《尔雅》:“冯河,徒涉也。”《吕氏春秋》:“无舟渡河曰冯。”所以,“冯河”是指没有船只,利用葫芦作腰舟来渡河。
“包荒,用冯河”,葫芦空心可以用作腰舟来帮助人们涉水渡河。
葫芦中空,可以用作器皿,用于存储饮食或熟肉,熟肉古人称为膏或馐。如果中空的葫芦里面什么都不装,就可以借助其在水中的浮力来帮助人们涉川渡河。
葫芦装酒,大材小用很显然,将葫芦用作器皿盛装食物是大材小用,而将葫芦用作腰舟渡河是小材大用。小材大用,也就是取其大用而舍弃其小用。取大舍小,亲大远小,就是“小往大来”,也是泰之象。
“不遐”:不至于。李镜池举《诗·抑》为证:“不遐有愆。”
“遗”:坠。
“不遐遗”,是说将葫芦挖空,用做腰舟,使我们身体不至于沉入水中,从而帮助我们渡越川河。如果这个理解正确,那么“包荒,用冯河,不遐遗”就是一句完整的话。断句时需要在“遗”字后面点句号。“朋亡,得尚于中行”是另一句话。
“朋”,指古代的货币。古代以贝为币,十贝为一朋。“亡”,通无。“朋亡”,是指丢失了钱财。
“中行”,中途。
“朋亡,得尚于中行”,出行时丢失了钱财,但无需过分担心,在中途将获得别人的资助。
“包荒,用冯河”,把空心葫芦用作腰舟去涉渡大河,这是取其大用,舍其小用,亲近大的,疏远小的,“小往大来”,以应泰卦之象。
到了九二爻,就是太阳卦了。太阳阳气盛极而阴气尽,也是“小往大来”体现。“亡失朋贝”是阴去,“得尚于中行”是阳来。“朋亡,得尚于中行”,也可以看作失物可复得的一种表述。
九二爻辞还有另一种断句方法,即: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在这种断句方法里,“不遐”要理解为不远。高亨先生亦举《诗》为证,《汝坟》里说:“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这样断句后,理解起来与前面的意义大致相同,只是后半句要理解为,出行不远丢失了朋贝,中途时将获得资助。
九二,空心的葫芦可以用作腰舟,帮助人们渡越川河。出行不远丢失钱财,中途时将获得别人的资助。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悔恤其孚,于食有福。
“平”,平地,坦途。
“陂”,斜坡,坎坷。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没有坦途,无所谓坎坷。没有去,无所谓来。平与陂、往与复,相反相成、相互依存。
九三爻,阳气有余,过令当权,与阴气相搏。阳来阴亦来,阳去阴亦随,阴阳搏结,相反相成。所以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没有平,无所谓陂,没有去,无所谓来。没有耕耘,不会有收获,没有付出,也没有回报。
老子讲:“甚爱必大费,多积必厚亡。”没有付出,不会有收获。取得的成就愈大,付出的努力必然愈多。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有得必有失,小得小失,大得大失。
泰卦讲“小往大来”,但如果大来得加倍,小失的也必然加倍。积少成多,积小为大。比如,掏空葫芦去渡河,如果将家中的肉食都倒尽,家里没有一点积蓄,河虽然渡了,但家人的饮食却没了着落。得到愈多,损失必然愈大。所以,老子讲“少私寡欲”、“知足不辱”,做任何事都不能一条道走到黑,所谓“知止不殆”。
“艰贞无咎”,是九三爻的断辞,意思是占问艰难之事,逢九三爻可断为无咎。也可以说,九三爻利于艰难之事的占问。
“恤”,担心,忧虑。
“孚”,泛指损失或伤害。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