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皆史”、“六经皆文”,《易经》与《诗经》有很大的联系,把解释易经的《象》拿掉,把爻辞后面,关于凶吉的判断去掉,很多卦辞就自然成了一首首的叙事诗或散文诗,其中的风格和《诗经》很相似。而且歌谣传唱,在古代缺失文字的时候,几乎是最好的传承方式,《易经》中,“爻辞”的“爻”或许就是“歌谣”的意思。1、泰卦:拔茅茹之歌泰卦卦辞:小往大来,吉,亨。卦辞是对泰卦的解说:下乾上坤,即系内阳外阴,阴为小,阳为大,内为来,外为往,故称小往大来。所以有些店铺名字会叫大来饭店,大来旅馆,各位朋友可以参考,也起个大来什么什么店,肯店客似云来,但千万别起成“小往饭店”,那就完了,肯定没什么生意。对于泰卦的卦辞爻辞,各位应该也有一定了解,但是,泰卦的爻辞里还记了一件有趣的事:拔茅茹。茅茹就是现在说的茅根,我们把卦辞里关于占卜的判断词拿掉,来看一下是怎么一回事。泰:拔茅茹,以其汇。包荒,用冯河,不遐遗。弗亡,得尚于中行。翩翩,城复于隍。译文:拔茅根啊拔茅根,茅草很茂盛。捆起葫芦做木筏,过大河,不要把茅草遗落在河滩。运送茅草无失误,中途得到了赏钱。匆匆忙忙,来来往往,从城府到河旁。描写了一个勤劳的人,从护城河旁拔茅草送城中的过程,或许是因为工作得到了认可,获得了满意的收入,感到很快乐。2、否卦:送茅茹之歌否卦卦辞: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物极必反”是《易经》中重点说的一个规律,最明显的莫过于泰卦和否卦,上一刻还是交泰,下一秒就变成不通,事物向坏的那一方面转换,有时候是相当快的,就如成熟过度的果子,今天看它,还是好好的,过了一晚,说不定坏掉了,在处境好的时候,应当时刻紧张防备。否:包承,包羞。休否,倾否。其亡其亡,系于包桑。译文:包起茅草送上去,捆起茅草送上去。靠着偷懒可不行,躺下偷懒更不好。小心钱币成果会丢失,把它们系在桑树上。古人的钱币是朋贝,工作的时候带着不方便,所以系在一旁的桑树上。泰、否中的这两首诗歌很可能是一体的,将它们组合起来就是:拔茅茹,以其汇。包荒,用冯河,不遐遗。弗亡,得尚于中行。其亡其亡,系于包桑。翩翩,城复于隍。包承,包羞。休否,倾否。从诗词看来,否、泰也是一体的,否中有泰,泰中有否。不过要注意,《易经》给了我们一个毒鸡汤,所谓否极泰来,从泰到否,只经过一卦,但是从泰到否,却要经过六十二卦。事情变坏容易,变好难啊。一个水果变坏容易,但是要它重新变成好果子难啊,要先把它种子种下去,然后等它长大,才能再长出果子。喜欢请点赞,分享给您的朋友,欢迎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laixianzx.com/tlxtc/16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