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新时代最美鹤城人(单位)”
1.卞响玲讷河市响铃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讷河市笙得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
2.王占平中国一重技师学院数控铣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
3.王艳秋克东县乾丰镇北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4.王淑媛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镇主任科员、兴十四村党委副书记
5.付兰萍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第一支部书记、政治教研室主任、政治教研组组长
6.艾平齐齐哈尔市话剧团党支部书记、团长
7.刘凤勇依安县勇强农机具制造厂厂长
8.刘旭拜泉县物业供热燃气服务中心主任
9.刘雪松市城管局劳动湖风景区管护中心亮化设施班班长
10.孙涛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康馨家园老年公寓经理
11.朱文韬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起重机分公司车工12.李长和克山县西建乡同喜村农民
13.李家宏泰来县第三中学学生
14.周宇迪齐齐哈尔市冬季运动项目中心冰球教练员
15.周扬齐齐哈医院肛肠科主任
16.苗凤娟齐齐哈尔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7.祝嗣臣黑龙江坤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8.赵平鹤城公证处信息部主任
19.赵玉超原甘南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中队长
20.崔志国市供电公司驻讷河市二克浅镇合发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21.市便民热线服务中心
22.建龙北满特钢改革发展领导小组
23.富裕县机场建设办公室
简要事迹
1.卞响玲,男,年出生,中共党员,讷河市响铃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讷河市笙得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讷河市大豆协会会长,非转基因大豆药用蛋白行业的领军人物。年创办讷河市响铃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成立讷河市笙得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卞响玲在不断发展企业的同时,时刻牢记着社会责任,依托企业,回馈社会。他对全乡贫困户调查摸底,自掏腰包向贫困户赠送化肥、种子,帮助他们种地;对于种植高蛋白大豆的贫困户、危房贫困户、特困户,他以每吨高出市场60元、元、元的价格收购他们的大豆;培训不能务工贫困户妇女剪纸本领,拿出了20万元为他们建立了扶贫专项基金。组织“精准扶贫献爱心”活动,截至目前,给全乡户贫困户送去食用油,各类帮扶人次。累计投入20多万元为讷河市中心敬老院提供鲜榨大豆油及保暖衣等。
简要事迹
2.王占平,男,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中国一重技师学院数控铣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全国第二届黄炎培杰出教师,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教学名师,鹤城大工匠,龙江工匠,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齐齐哈尔市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模范教师。在历届省级数控技能大赛中,取得了1个个人全省第一、全国第13,1个王占平和夏长富双人赛项全国二等奖;取得了学生6个全省第一、3个全省第二、2个全省第三的好成绩,学生在全国最好成绩第九名,是黑龙江省最好成绩。从事教学工作已经19个年头,一直爱岗敬业,一心扑在工作上,除了向老教师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外,还坚持深入企业拜能工巧匠为师,很快成为文武双全的双师型教师;自6年省厅举办首届数控大赛以来,7次勇夺学生组和教师组7个第一。通过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中国一重技师学院的数控专业在5年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省名牌专业,学校还同时获得数百万专项发展基金的政府支持,学校的在校生有一半在数控专业。
简要事迹
3.王艳秋,女,年4月出生,现任克东县乾丰镇北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年毕业于西安邮电学院,年与爱人返乡创业,带头组建了克东县北辰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学生夫妻俩回乡创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初衷,努力寻找农业项目、勇敢尝试新兴领域产品、竭力开拓相关大型市场。年合作社从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化转型,创建了黑龙江省宗秋食品有限公司,从事食用菌速冻加工、腌制加工及灌制品加工,实现了种植基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扩大了企业带动范围。他们采取“合作社+产业+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连续三年持续带动贫困人口多人。年更是推出了贫困户种植食用菌全程托管的新模式,积极带动全乡户贫困户依靠产业脱贫,得到了相关领导及群众认可。年以来,王艳秋先后获得县劳动模范、市首届创业先锋、市巾帼创新业标兵、市农民工创新业标兵、黑龙江省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执委会委员、老区脱贫巾帼标兵、全省巾帼建功标兵、黑龙江省女职工创业能手等荣誉称号。年,她又当选为市“青农联”副会长及克东县人大代表。她领办的合作社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县扶贫工作先进合作社。
简要事迹
4.王淑媛,女,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镇主任科员、兴十四村党委副书记、齐齐哈尔市团市委副书记(兼职)。4年8月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后,作为兴十四村第一个女大学生村官,王淑媛走进了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从此,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村里建设发展上来,把热血青春献给兴十四的父老乡亲。十五年来的冬去春来,靠着勇于担当、苦干实干的拼劲,不断改革创新,破解一道道难题,用知识、汗水和拼搏精神,敢于碰硬、勇于担当,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全面推进了兴十四村的大发展、快发展,使昔日的移民村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天地。王淑媛先后荣获全市劳动模范、全市文明使者、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劳动模范、全省优秀共青团员、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等荣誉,年当选十八大党代表,年被授予第五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简要事迹
5.付兰萍,女,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第一支部书记、政治教研室主任、政治教研组组长。她于年哈师大政教系毕业后一直辛勤耕耘在实验中学教育教学第一线,有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胜任高中文理科ABC班各层次循环教学,具有丰富的高考辅导经验。她教学理念新,教学风格独特,工作富有创造性,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有多堂公开课获国家、省、市优质课奖。-年开创并组织了多期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特色活动课《实验学子观天下》,编辑出版校内公开发行的《实验学子观天下》7期期刊,个人出资千余元鼓励活动中的学生骨干。近年来,她主持并参与多项省级科研课题立项、结题。年赴上海进行问题化学习暑期培训学习,撰写论文《问题化学习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有效探索》,年12月在全国首届问题化学习录像课评比中获二等奖,同年被评为上海问题化学习种子教师。-年被齐齐哈尔大学聘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市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年被聘为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多次被聘为市、局教学竞赛评委,多次参与我市学科联考命题和审题工作。年9月赴广西师范大学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国培计划”培训并获国家级国培优秀学员称号。年10月被评为省名师;年获政府嘉奖,-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曾获省教学能手、市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简要事迹
6.艾平,女,年4月出生,国家一级演员,市话剧团党支部书记、团长。中共十八大党代表。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年,艾平考入市话剧团学员班,从此与话剧结下不解之缘。从事话剧事业40年,先后在40多部大型话剧中担任主要和重要角色,并参加了多部影视剧拍摄。曾获得东北三省首届小品大赛“十佳演员奖”、并两次获得黑龙江省“精品工程奖”,六次获得黑龙江省“表演一等奖”。主演的话剧《野草》获东北三省首届话剧节表演一等奖;主演的话剧《一人头上一方天》获得文化部第八届“文华表演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话剧第四届“金狮奖”;主演的话剧《风刮卜奎》获中宣部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十三届“文华优秀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第二届中国“梅花表演奖”,第十九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中央戏剧学院首届(戏剧表演)学院奖“最佳剧目奖”、“最佳主角奖”;中国话剧第七届“金狮奖表演”;主演的话剧《卜奎风云》获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剧目,第八届“国际戏剧学院奖”优秀剧目奖、“最佳主角奖”。艾平同志先后被评为或选为市“德艺双馨”文艺家、“市优秀中青年专家”、“第十五届市人大代表”、“市劳动模范”、“市三八红旗手”、“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省三八红旗手”、“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省第九、十、十一、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艺德标兵”、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共十八大代表、中国艺术节第十、第十一届文华奖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委。
简要事迹
7.刘凤勇,男,年11月出生,依安县勇强农机具制造厂厂长。刘凤勇同志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初中还没毕业的他早早地就辍了学。但是辍学并没有影响他对知识的追求。他从小就喜欢搞发明创造,长大后更是将一颗热爱发明创造的心和农业技术发展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先后发明了植树钻坑机、甜菜打缨切顶机、道路除雪剁冰机、渔场钻冰机、勇强便携式农用消防车等八项专利并全部批量生产、形成规模,在我国专利转化率在70%左右的背景下,他的专利转化率达到了%,为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产品辐射东三省并远销俄罗斯、越南、蒙古等国家。在发展自身事业的同时,刘凤勇始终不忘服务乡里乡亲,用爱心支持脱贫攻坚事业。几年来,他带动附近村屯劳动力在他厂里就业,为灾区捐款、资助大学生上学、帮助职工建设住房、免费为外来水稻种植户打井、维修乡村公路。年,他把厂里甜菜收获机械出租得来的元租金,全部捐献给了59户贫困户。多年来他获得了诸多荣誉,年荣获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年10月荣获黑龙江省道德模范称号、12月省科协授予其省优秀农技协领办人称号、年荣获国家科技部、财政部颁发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年被市公安消防支队选为“全民消防”形象代言人。
简要事迹
8.刘旭,男,年4月出生,拜泉县物业供热燃气服务中心主任。年北京部队转业,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年任拜泉县建设局建筑安全管理站副站长,年3月任拜泉县建设局建筑安全管理站站长。年10月至年10月,先后任拜泉县兴农镇星火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年1月至今任拜泉县兴农镇星火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一直工作在第一线,服从组织安排,为人正直,敢于碰硬,创新开展工作,善于解决复杂矛盾问题,在建筑安全管理中以问题为导向,对所负责的拜泉县财政局办公楼、法院办公楼、鑫海名苑、鑫海花园、新天地融桥水岸等几十个小区,开展专项整治,为建筑工程施工筑得了安全生命线,创造了连续9年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奇迹,称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保护神”,获得全省“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在开展扶贫工作时,他坚持以党建促脱贫,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无数个事筑就了群众信任之基。所在的星火村由一个“落套村”,变成了全镇的先进村,帮助村集体还了30余万元的外债,年农村人均收入达到元,全村脱贫48户75人,分别占总数的37.5%和28.5%。以党建促脱贫典型工作经验在全县推广,他本人获得“齐齐哈尔市最美扶贫人”、全省优秀第一书记称号,在6个获得到此殊荣的第一书记里,他是唯一一个来自基层的第一书记,成为全市驻村帮扶干部的一面旗帜。年获得“全市最美扶贫人”,年获得“拜泉县第十二届劳动模范”,年再次获得“最美拜泉人”荣誉称号。
简要事迹
9.刘雪松,男,年6月出生,市城管局劳动湖风景区管护中心亮化设施班班长。他负责景区亮化和设施维修,带领班组人员积极学习先进的亮化工艺,改革创新,用LED光源代替了霓虹灯,这项改造一年能够节约电费和维修费用七万余元。及时保障景区亮化设施的完好运行,给游人带来了璀璨的湖边夜景。年,被市城管系统评为,最美景区服务者。年荣获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三届,劳模大会五一奖章。他带领的班组在年、年、年、年分别荣获市第三十届、三十一届、三十二届,劳模大会先进班组、先进集体、先进单位、省“工人先锋号”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等,诸多殊荣。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他深深的体会到,他的初心就是:他爱他的景区,更爱他的班组,视班组如家,不计较时间和工作内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他的使命就是,勇于学习,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劳动模范的精神,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争做先进。
简要事迹
10.孙涛,男,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康馨家园老年公寓经理。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服现役期间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奖励。转业后,退伍不褪色,带领了几位退役军人一起开办了齐齐哈尔市建侬体育用品商店,通过不断努力,体育用品经营业绩突出。年,他又召集4名退役军人成立了齐齐哈尔市赛威篮球俱乐部,培训了余名青少年篮球队员,其中已有4名青少年队员在CUBA联赛中崭露头角。近三年组织了全国U21青年篮球锦标赛余场,受到了省市领导人的好评,被国家评为“全国优秀赛区”,全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亲自接见颁奖;同时在家人的支持下,他积极筹措资金,开办了铁锋区康馨家园老年公寓,公寓对退役军人特立优惠政策,对12名在我公寓居住的建国前及抗美援朝的老兵实行了减免政策,并在“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向老兵学习、倾听红色故事等联欢节目。
简要事迹
11.朱文韬,男,年3月出生,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起重机分公司车工。参加工作31年来,朱文韬凭借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职业素质和勇于创新、敢闯难关的敬业精神,为企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难关,由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技艺精湛的车工高级技师、国有企业的金蓝领,为国家铁路起重机和特种货物运输装备的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连续多年受到企业表彰,被齐车公司授予“齐车功勋”勋章。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6、9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年获得“龙江大工匠”称号;年获得“齐齐哈尔市创新标兵”称号;年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创新能手;9年中国北车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第一名、“中国北车技术标兵”、“齐车公司技术标兵”称号;9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年省第七届技术大赛第二名,“黑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4年中央企业技能大赛获铜奖,“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4年获得“中国北车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他的事迹多次在国内各大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年他的“龙江大工匠”形象宣传片在黑龙江电视台连续滚动播出。
简要事迹
12.李长和,男,年10月出生,克山县西建乡同喜村农民。他身残志不残,自食其力,用双手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40年前的一次意外,李长和患上了格林巴利综合症,导致肢体终身残疾,但他却没有向疾病和贫穷低过头。“自强自立是一辈子,窝窝囊囊也是一辈子,何必让别人瞧不起呢,为了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我苦点累点不算啥,我就是想过出个样儿来给大家看看。”李长和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他决定要用实际行动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年,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他开始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之路,他苦思创业门路,自学了烧酒技术。在乡党委书记申利君的帮扶下,他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年,他的小酒坊终于开业了。但由于他没有创业经验,开始酒的销售情况不好。后来在乡党委宣传帮助下,他改良酿酒的配方,找到了销路,酿酒供不应求,获得了十分可观的效益。李长和还养殖了5头黄牛,还承包了余亩土地,日子逐渐越过越好。短短几年时间,从一名贫困户变成了致富能手,是全乡出了名的脱贫先进典型。李长和富了没有忘记乡亲,心中还时刻想着村里的其他贫困户。村里李向阳和甄顺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水平低,经历过贫苦生活的李长和就主动找到他们两人来自己的酒坊工作,李向阳和甄顺每年可以多挣0元左右,在李长和带动和帮助下,使他们两家平均年收入达到万元以上。贫穷打不垮,灾难撞不倒。李长和就是这样勉励自己任何时候都不放弃,用奋斗拼搏点亮人生。
简要事迹
13.李家宏,男,2年8月出生,泰来县第三中学学生。年家中发生火灾,其母亲在火灾中全身90%重度烧伤,李家宏出生后母亲仍没有自理能力,父亲为维持生计在摩托车修理店打工,全家人借宿在打工的门店里,生活十分拮据。从5岁起李家宏开始照顾母亲,在母亲的口述下做家务,直到现在,洗衣、做饭、照顾母亲的重任都由家宏完成,梳头、洗脸、洗脚、剪指甲、擦药、清理伤口等等都是家宏每天必做的工作。上高中后,虽然现在学业越来越重,但家宏仍然起早贪晚的抽时间照顾母亲,没有丝毫懈怠。生活中他阳光乐观,积极向上,一直担任班级干部,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同学们的优秀带头人,学习成绩优异。他从九岁开始学习跆拳道,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跆拳道教练为他减免了学费,同时给予很多关心和帮助,使他顺利完成训练,并获得了很多荣誉。连续七届获得哈尔滨跆拳道协会举办的全国大众邀请赛冠军、年北京踢王决皇冠之战年度总决赛季军。年10月,李家宏同学被评为年度全国二十佳最美孝心少年,即“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