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差计件工资制
管理原理提出提高效率途径之二是级差计件工资制。一个简单的计件工资制的提出,暗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提高工作效率的背后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打击工人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很多,在泰勒的年代,工人们效率低下背后有个普遍的现象:磨洋工。他们磨洋工并不是人们懒惰,而是他们有更久远的但很荒谬的看法。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交叉着说个历史现象——群体非理性现象。您是否还记得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说过两个词:时代认知的局限性和群体非理性现象吗?对你没记错,泰勒时代的磨洋工就是我之前说的第3次群体非理性现象。
现在我们顺便归纳下工业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次群体非理性现象。第一次是大名鼎鼎的“卢德运动”,第二次是安德鲁?尤尔时代的工人们抵制工厂引进机械,第三次就是泰勒时代的磨洋工,再加个所谓砖家预测现代人工智能取代一些行业,甚至是机器人是否会统治人类而引发人们的担忧,我称之为第四次群体非理性现象。
不仅仅是磨洋工
首先,泰勒时代的群体非理性现象是当时的工人们认为他们不能高效率的工作,因为世界的工作量是有限的,当这些工作做完后,他们一部分人要面临着失业。你看,他们的思想荒谬却有带有“理性”色彩。其次,根据他们领取计件工资率的经验,当他们生产更多产品时,管理层会降低他们的计件工资率来调整他们的工资,从而使他们需要干更多的活才能获得原先相同的工资。再次,管理者是单凭着个人的经验而不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比如,报酬是根据职位高低而不个人绩效、获得奖金的日子遥不可及等)。因此,磨洋工的背后原因有历史性的群体非理性现象所致,也有管理者管理不人性化管所致,这些也正是泰勒提倡科学管理是一场心理革命的原因之一。
知天时、察地利、懂人心
报酬取决于出勤、职位、“追求低成本”的制度安排其实是鼓励工人变得懒惰而不是积极。当工人们的劳动速度提高后,管理层就会降低他们的计件工资率,使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获得相同的工资水平,这种固定的日工资使工人们不约而同的达成一个默契,让雇主搞不清楚工作速度到底能有多快,将雇主蒙在鼓里,管理者似乎也没有觉察到因降低工人的日工资率造成的损失。工人们暗自达成的默契,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避免被他人嘲笑自己能力不足。作者想说的是这种雇主在看到工人们提高工作率后为了节约成本而降低工人们的日工资率是低俗者的人性,而工人们不约而同地达成潜意识“老百姓们自己”的共识则是人心。低俗者的人性和普通人的人心是引发工作是否高效的根本。记得吴秀波的年主演的电视剧《虎啸龙吟》中诸葛亮在上方谷火烧司马三父子时而天降大雨导致司马父子围困未果,当时诸葛亮饮恨感叹曰“治军和战争旨在知天时、察地利、懂人心”,企业管理又何尝不是。
狼的总结:
我在吃羊肉,羊却在“攻”俺心
明白了磨洋工背后的群体非理性现象、人性和人心后,理解科学管理的级差计件工资制也就迎刃而解了。级差计件工资制不仅仅就是个工资计件的手段,更是在“攻心”。它是在告诉工人只要好好工作现在就能得到比别人更好的待遇,刺激就近需求而不是将目光放的更远;它告诉工人你干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它间接地告诉工人工作是干不完的,因为老板都是在鼓励他们快速的生产产品。级差计件工资制其实是在鼓励员工向一等工人看齐,努力产出最大的工作量,当其达到一等工人时,根据其工作性质和工作量,给予超出其所在等级平均工资30%—%不等的奖励。
加我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