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田家双
眼的别名
冰镜
指明亮的眼睛。清李渔《风筝误》:“试看那假西施卖弄他香温玉软,尽有那蠢登徒为着他意惹情牵,怎当俺冰镜双悬,能别媸妍。”另,河水结冰,光亮如镜。唐孟郊《古意》:“无信反增愁,愁心缘陇头。愿君如陇水,冰镜水还流。”又,指月亮。宋孔平仲《八月十六日玩月》:“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只恐月光无好恶,自怜人意有盈亏。”元杨载《夏夜对月》:“安得泛舟江海上,坐观冰镜落沧波。”
冰眸
清澈明净的眼睛。唐李晔《巫山一段云》:“翠鬓晚妆烟重,寂寂阳台一梦。冰眸莲脸见长新,巫峡更何人。”宋黄干《勉都干权君》:“冰眸一睨穷达判,刀剂不许寒暑侵。”宋无名氏《醉蓬莱》:“漆发冰眸,揽浮丘仙袂。”
寸眸
眼睛的代称。晋左思《魏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李周翰注:“高台远视,八极之地可入于寸目。”唐刘禹锡《海阳十咏切云亭》:“九疑南面事,尽入寸眸中。”唐储光羲《夏日寻蓝田唐丞登高宴集》:“山河临咫尺,宇宙穷寸眸。”唐皎然《晨登乐游原,望终南积雪》:“曜彩含朝日,摇光夺寸眸。”宋董颖《薄媚》:“嫣然意熊娇春,寸眸剪水。”宋强至《登塔》:“汉唐前后漫陈迹,城郭是非劳寸眸。”宋王珪《书四望亭》:“轩然独到碧峰头,万里青霄入寸眸。”清魏源《剑阁》:“陡然万古奇,森此寸眸仄。”
方瞳
方形的瞳孔,借指眼,古人以为长寿之相。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隔绝,有黄发老叟五人……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聃共谈天地之数。”唐李白《游太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王琦注:“按仙经云:八百岁人瞳子方也。”唐陆龟蒙《文宴招润卿博士辞以道侣将至一绝寄之》:“仙客何时下鹤翎,方瞳如水脑华清。”宋苏轼《戚氏》:“稚颜皓齿,绿发方瞳,圆极恬淡高妍。”宋朱熹《满江红》:“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宋吴泳《满江红》引言:“见老鹤翩跹,从西南来,方瞳而朱顶,玉立而长身。”明彭年《题衡翁扇头鞋书秋声赋》:“绿发方瞳玉堂客,蝇头灯下写秋声。”
凤目
犹凤眼。指小眼角向上的眼睛。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你看他生的龙颜凤目,他日必为太平天子。”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睛如点漆,应不是常流……神情爽长如凤目,身早作王侯。”
黑眸
黑眼球。汉繁钦《三胡赋》:“康居之胡,焦头折頞,高辅陷口,眼无黑眸,颊无余肉。”《北史·王崇传》:“有一小鸟,素质黑眸,形大于雀,栖于崇庐,朝夕不去。”
横波
指妇女之眼。北周庾信《拟咏怀》:“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唐张碧《古意》:“手持纨扇独含情,秋风吹落横波血。”另,喻女子眼神流动,如水横流。汉傅毅《舞赋》:“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宋欧阳修《蝶恋花》:“酒力融融香汗透,春娇入眼横波溜。”明汤显祖《牡丹亭·玩真》:“相看四目谁轻可。恁横波、来回顾影不住的眼儿睃。”又,横流的水波。《楚辞·九歌·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唐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火眸
犹火眼金睛。《西游补》第十二回:“风吹火眸西路杳,灵吉飞来百难空。”
金眸
明灿如金的眼睛。多指鹰眼。唐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元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金睛百眼鬼,九首牛魔罗王。”明楚石梵琦《海东青行》:“万人却立不敢睨,玉爪金眸铁作翎。”明李东阳《王世赏席上题林良鹰熊图》:“金眸耀日开苍烟,健尾捎风起平陆。”明沈一贯《老鹞行》:“诘朝载取老鹞来,金眸铁胫非凡才。”
睛
眼珠,代指眼睛。《淮南子·主术》:“虽达视犹不能见其睛。”如,定睛一看、画龙点睛、火眼金睛。宋强至《次韵郡僚樱桃之什》:“怒目睛全赤,妆唇点误粗。”宋释慧空《送莫内翰》:“今者丛林走大声,不言无眼只无睛。”元张可久《锦橙梅》:“是谁家?我不住了偷睛儿
抹。”《西游记》:“眼睛那行者睁睛看处,真个的背在身上。”明陆采《明珠记》:“偷睛斜望,春光只隔流苏帐。”
灵眸
水灵的眼睛。《汉武帝内传》:“夫人年可二十余,天姿精耀,灵眸绝朗,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云笈七签》卷十六:“凭琼颜而妙感,仰灵眸而开衿。”
六老
眼睛的别称。元邓玉宾《村里迓鼓·仕女园社气球双关》:“把闲家扎垫的饱,六老儿睃趁的早,脚步儿赶趁的巧,只休教细褪了,永团圆直到老。”
渌老
眼睛的俗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那鹘鸰渌老儿,难道不清雅?见人不住偷情抹。”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睛望,眼挫里抹张郎。”元王嘉甫《八声甘州》:“窄弓弓撇道,溜刀刀渌老,称霞腮一点朱樱小。”
明眸
明亮的眼珠,美目。晋傅玄《艳歌行有女篇》:“蛾眉分翠羽,明眸发清扬。”唐白行简《李娃传》:“(李娃)明眸皓腕,举步艳冶。”
明眸善睐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三国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明瞳
犹明眸。唐元稹《春六十韵》:“醉圆双媚靥,波溢两明瞳。”唐元稹《闺晚》:“素臆光如砑,明瞳艳凝溢。”
明珠
道教谓眼睛。《黄庭内景经·天中》:“眉号华盖覆明珠。”梁丘子注:“明珠,目也。”唐刘希夷《采桑》:“红脸耀明珠,绛唇含白玉。”另,光泽晶莹的珍珠。汉班固《白虎通·封禅》:“江出大贝,海出明珠。”《新唐书·薛收传》:“明珠兼乘,未若一言。”又,喻忠良的人。《楚辞·刘向<九叹·忧苦>》:“伤明珠之赴泥兮,鱼眼玑之坚藏。”王逸注:“言忠良弃捐,谗佞珍用也。”又,喻可宝贵的事物。唐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
命门
中医名词。睛明穴的别称。亦用以代指眼睛。《灵枢经·根结》:“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
眸
眼中瞳人,泛指眼睛。唐崔珏《有赠》:“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宋张先《踏莎行》:“波湛横眸,霞分腻脸。”宋张耒《读中兴颂碑》:“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宋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宋周邦彦《蝶恋花》:“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宋王以宁《水调歌头》:“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
眸子
泛指眼睛。《列子·仲尼》:“矢注眸子而眶不睫。”《孟子·离娄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朱熹集注:“眸子,目瞳子也。”唐韩愈《赠张十八助教》:“喜君眸子重清朗,携手城南历旧游。”宋刘克庄《水龙吟》:“韩家园内韩喜张籍眸子清朗云:‘忽见孟生题竹处。’”宋方岳《哨遍》:“吾观人寿几期颐,炯炯双眸子,明清无过婴儿。”
目
《说文》:“目,人眼,象形。”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五代冯延巳《鹊踏枝》:“芳草满园花满目,帘外微微,细雨笼庭竹。”宋柳永《少年游》:“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宋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宋辛弃疾《贺新郎》:“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目精
眼睛。楚宋玉《高唐赋》:“煌煌荧荧,夺人目精。”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唐元稹《山枇杷》:“因风旋落裙片飞,带日斜看目精热。”明汪道昆《高唐梦》:“真个是瞱兮如华,温兮如莹,须臾之间,美目横生,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五:“田实发云:我偶一展卷,颇似穿窬入金谷,珍宝林立,眩夺目精。”
目睛
泛指眼睛。汉王充《论衡·书虚》:“今颜渊用目望远,望远目睛不任,宜盲眇。”宋欧阳修《猛虎》:“已死不敢近,目睛射余光。”宋梅尧臣《嘉佑二年七月九日大雨寄永叔内翰》:“沐水不湿缨,浴波吞目睛。”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鸲鹆取其目睛,和人乳研滴眼中,能见烟霄外事。”《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三回:“是日五鼓,周歂升车先行,将及庙门,忽然目睛反视,大叫:‘周歂穿窬小人,蛇豕奸贼!’”
目睭
方言。眼珠,眼睛。江乐观《老渔翁歼敌记》:“中间有一个满面胡须,生得尖嘴缩腮老鼠耳,右手抓一把手枪,为先跳上渔船,横眉怪眼,两粒目睭同贼一样东张西望。”
漆瞳
乌黑如漆的眼睛。宋苏轼《云师无着自金陵来且还其画》:“玉骨犹寒富贵余,漆瞳已照人天上。”
青瞳
乌黑色的眼睛。宋萧泰来《满江红》:“书底青瞳如月样,镜中黑鬓无双处。”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白发半山雪,青瞳两眼秋。”宋释正觉《十月朔与法上人南谷行》:“拖策鸣林游兴浓,要将丘壑醉青瞳。”宋曾巩《送叔延判官》:“君子从戎碧油下,绿发青瞳笏袍整。”元杨维桢《梦游沧海歌》:“青瞳绿发紫绮裘,日夕洲上相嬉游。”明刘基《远游篇》:“太一坐端门,白发映青瞳。”
清眸
明亮的眼睛。汉张衡《七辩》:“靥辅巧笑,清眸流盼。”唐韩愈《感春》:“艳姬踏筵舞,清眸刺剑戟。”宋苏轼《琴枕》:“清眸作金徽,素齿为玉轸。”宋陆文圭《减字木兰花》:“移步金莲,斜转清眸踏舞筵。”宋释智遇《神光参达磨赞》:“石禅寒到骨,松雪照清眸。”明许继《九日登山》:“清眸穷四遐,逸兴荡八垠。”
秋波
美女的眼睛,形容其清澈明亮。南唐李煜《菩萨蛮》:“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宋苏轼《百步洪》:“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宋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宋王迈《沁园春》:“轻轻莲步,艳艳秋波。”宋仇远《菩萨蛮》:“徙倚最高楼,秋波春望愁。”《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娘子和丫鬟舱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频转,瞧着许宣。”另,秋天的水波。唐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来。”唐温庭筠《苏武庙》:“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宋辛弃疾《菩萨蛮》:“不似远山横,秋波相共明。”
秋眸
秋水般清亮的眼睛。唐李商隐《河阳诗》:“可惜秋眸一脔光,汉陵走马黄尘起。”唐李商隐《李夫人》:“寿宫不惜铸南人,柔肠早被秋眸割。”宋赵汝鐩《饮通幽园》:“欲洗胸襟尘万斛,快上青云展秋眸。”
秋水
喻明澈的眼睛。唐白居易《筝》:“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唐。”白居易《宴桃源》:“凝了一双秋水。”元赵雍《人月圆》:“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另,秋天的江湖之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又,喻清朗的气质。宋苏轼《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又,形容剑光冷峻明澈。前蜀韦庄《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又,喻明净的镜面。唐鲍溶《古鉴》:“曾向春窗分绰约,误回秋水照蹉跎。”又,琴曲名。元耶律楚材《弹秋水》:“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轸成。”
双瞳
两眼。唐杜甫《天育骠图歌》:“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另,重瞳,两个眸子。晋王嘉《拾遗记·员峤山》:“人皆双瞳,修眉长耳。”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王琦注引《史记·项羽本纪》:“闻项羽亦重瞳子。”清毛祥麟《对山余墨·巫觋》:“或谬托双瞳,或揑称鬼附,妄论休咎,武断死生。”
瞳睛
眼睛。亦借指眼光。北齐刘昼《新论·正赏》:“夫玉有定形,而察之不同,非好丑相反,瞳睛殊也。”
瞳人
瞳孔,眼珠,指眼睛。唐李贺《杜家唐儿歌》:“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宋秦观《赠女冠畅》:“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乌纱裹寒玉。”宋蒲寿宬《送刘童子试艺天京》:“硗硗头角出群玉,炯炯瞳人剪秋漪。”宋苏籀《中觞》:“欲澜秋水剪瞳人,愁绝春山效玉真。”宋汪莘《己酉夏偶兴》:“重重楼阁重重户,有个瞳人裹面藏。”《银海精微》:“瞳人之大小随黄仁之展缩,黄仁展则瞳人小,黄仁缩则瞳人大。”明张璨《恼公诗题游春士女图》:“眉黛弯新月,瞳人剪碧波。”
星眸
明亮的眼睛。唐章孝标《鹰》:“星眸未放撇秋毫,频掣金铃试雪毛。”宋柳永《木兰花》:“星眸顾指精神峭,罗袖迎风身段小。”宋晁补之《点绛唇》:“檀口星眸,艳如桃李情柔惠。”宋苏轼《江城子》:“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美人微笑转星眸。”宋周紫芝《水龙吟》:“炯星眸、人间相遇。嫣然一笑,阳城下蔡,尽成惊顾。”《花月痕》第十四回:“星眸低缬,香辅微开。”金完颜亮《鹊桥仙》:“髯虬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
修眸
漂亮的眼睛,美目。唐韦瓘《周秦行纪》:“见前一人纤腰修眸,容甚丽,衣黄衣,冠玉冠,年三十来。”元王寂《减字木兰花》:“滟滟修眸秋水翦,笑靥颦眉。”
眼波
指眼。梁启超《开明专制论》第八章:“大统领势将变为立法部奴隶,苟非伺两院之眼波,虽有贤才,不能行其志。”另,形容流动如水波的目光。多用于女子。唐韩偓《偶见背面是夕兼梦》:“眼波向我无端艳,心火因君特地燃。”宋周邦彦《庆春宫》:“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宋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清汤春生《夏闺晚景琐说》:“丽人薄醉未醒,颊晕微頳,眼波半溜,似有倦态。”
眼斤
眼睛,亦借指眼力。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莺莺那里怎安稳,觑着自家般丈夫下得随人逃奔,短命的孩儿没眼斤。”凌景埏校注:“眼斤,就是‘眼睛’”。
眼孔
眼睛。唐张元一《又嘲武懿宗》:“未见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宋黄庚《斑竹夫人》:“眼孔盈盈看熟客,泪痕点点泣秋房。”宋白玉蟾《赠赵太虚画竹石》:“先生醉时常风颠,世人眼孔无神仙。”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额颅高,眼孔深。画工不识,谁是知音。”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我这害酒的渴肚囊,看花的馋眼孔,结下的欢喜缘,可着他厮重。”谭作民《噩梦》:“蘧然奋醒一大梦,手挽东海洗眼孔。”另,见识,眼光。宋文天祥《出真州》:“不是白兵生眼孔,一团冤血有谁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只是家里没有钱钞,眼孔子小,故说出这等议论。”又,小洞。《西游记》第四六回:“原来那笊篱眼稀,行者变得钉小,往往来来,从眼孔漏下去了。”
眼眸
泛指眼睛。《小八义》第八十二回:“箭伤他儿左眼眸,倘或送到奸相手,铁牛难免不掉头。”
眼目
眼睛。《后汉书·袁敞传》:“识其状貌,伤其眼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自后所患眼目,不曾再发疼痛。”《儒林外史》第二九回:“琉璃塔金碧辉煌,照人眼目。”另,眼力,见识。宋高宗《翰墨志》:“况流传历代之久,赝本杂出,固不一幅,鉴定者不具眼目,所以去真益远。”金王若虚《著述辨惑》:“东坡之解经,眼目尽高,往往过人远甚。”明李贽《与友人书》:“又将仙家好诗、儒家通禅好诗堪以劝戒,堪以起发人眼目心志者,备细抄录。”又,眼线,为人暗中察看情况并通风报信的人。《初刻拍案惊奇》:“贵衙有一班女乐小侑儿,不若送去与赛儿做谢礼,就做我们里应外合的眼目。”又,犹面目、外表。《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无端穷鬼,失了牛驴,更有何眼目,由来庄院里驼逗你咱妻女。”又,喻义理关键之处。《略疏》:“良以推穷迷本,照彻觉源,是以理贯群经,义无不尽,于此若解,诸教焕然,若不了之,何知正道,故云眼目。”
眼脑
眼睛。宋周紫芝《感皇恩》:“思量也胜,看人眉头眼脑。世间浑是梦,何时了。”《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棣子,有此眼脑,方辨得邪正宗党。”宋释心月《送圭维那》:“狭路相逢略抬手,看伊眼脑是如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害相思的馋眼脑,见他时须看个十分饱。”毛奇龄曰:“北人称眼为眼脑。”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着那等嫩鸽雏眼脑着忙,讪杓俫手脚慌张。”清阮大铖《燕子笺·约试》:“他天生眼脑,不是至诚人。”
眼瞳
眼睛。艾青《驴子》:“你灰色的眼瞳,瞌睡的眼瞳,映照着北方的广漠的土地的忧郁。”茅盾《子夜》:“从她那明如秋水的眼瞳中,范博文似乎看见了他们俩已往的一切亲昵和无猜。”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孩子在周大勇的眼瞳里看见了自己的模样。”
眼珠
眼球。亦泛指眼睛。宋释正觉《偈颂七十八首》:“七百甲子老禅伯,驴粪逢人换眼珠。”宋刘黻《焦溪茶》:“龟泉二湛康庐如,瓦鼎才跳鱼眼珠。”《水浒传》第五一回:“众人看时,那白秀英打得脑浆迸流,眼珠突出,动掸不得,情知死了。”《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好妹妹!怎的你这见识就合我的意思一样?可见我这双眼珠儿不曾错认你了?”《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这肉人的眼珠子上要着上这等一件东西,大概比揉进一个沙子去利害。”
银海
道家、医家称人的眼睛。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东坡作《雪》诗……人多不晓‘玉楼’‘银海’事,惟王文正公云:‘此见于道家,谓肩与目也’。”宋刘辰翁《沁园春》:“庚扇西风,孔林落照,银海横波十二楼。”元洪希文《水调歌头》:“崖谷摇落尽,银海眩花生。”元白朴《水调歌头》:“更欲辨齐物,银海眩生花。”
醉眸
醉眼。宋杨万里《正月二十四夜,朱师古少卿招饮小楼看灯》:“南北高峰醒醉眸,市喧都寂似岩幽。”宋强至《次韵公胜晓起对雪》:“鸥鹭失群吟景内,乾坤同色醉眸中。”宋李昴英《碧霄》:“烟横远树醉眸豁,竹引清泉尘虑浇。”宋方回《小楼》:“醉眸天共远,吟思暮忘还。”宋陈师道《九日无酒书呈漕使韩伯修大夫》:“倦笔懒从都市出,醉眸刚为曲车回。”元徐再思《人月圆》:“壮怀感慨,醉眸俯仰,世事浮沉。”元马致远《碧玉箫》:“锦瑟左右,红妆前后,朦胧醉眸,觑只头黄花瘦。”元张可久《落梅风》:“倚阑干醉眸天地阔,雪山寒玉龙高卧。”
醉目
醉眼。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酒失》:“宋人卫元规酒后忤宋州丁仆射,书谢略曰:‘自兹囚酒星于天狱,焚醉目于秦坑。’人多记之。”宋石正伦《霓裳中序第一》:“凭高快醉目,翠拂遥峰相对簇。”宋梅尧臣《雪中通判家饮回》:“醉目远望天地迷,何暇更问孤鸿飞。”宋胡浩然《万年欢》:“罗绮娇容,十里绛纱笼烛,花艳惊郎醉目。”宋白玉蟾《柳花》:“绣床渐满圆还碎,醉目遥看有似无。”宋方回《溯行回溪三十里入婺源县界》:“寒泉洗尘心,怪石醒醉目。”宋王令《寒林石屏》:“乔林隐约出天际,醉目远暝分茫微。”
tianjia田家双:辽宁营口人。著有《撷英拾韵全调词》填遍词谱,凡多个词牌子,多首词。
新浪博客网址:北京治疗白癜风优势白癜风医院西安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