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荟我的学校,阳新一中

余秋桦,阳新一中专职书法教师。湖北省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书法专业一级。爱好广泛,性于静勤于思,志在读书写字山水间。

我的学校,阳新一中

原创/余秋桦

  我的学校座落在雉域城东,坐北朝南,规模宏大,环境优美,颇为大气,在鄂东南地区可谓一流的校园了。常常在大门口会遇到给孩子送各种物品的家长们私下议论:原来我们的阳新一中这么大啊!美得像所大学似的。“我们的”,这是一句多么自豪的感叹!是他们艳羡的目光,给足了我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自信和尊严,也满足了一个知识分子那点小小的清傲与虚荣。

大概是因为工作上的便利,我却很少从南门进入校园,偶有时日,突发奇想的转悠到那里,总会忍不住的流连片刻。或许,文化气息才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吧,所以我总是略带几分特意的挑剔,浏览着这里的一区一景,甚至是一花一木。遒劲的青松、华贵的银杏、清荣的木兰、伟岸的朴树……单是名目繁多的行道树就让人侧目驻足的了,还有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花草,点缀其间,四时轮变,次第竞放,也难怪教人十分喜爱的。

  倘若,仅从优雅的环境来欣赏这所百年名校,则未免肤浅而狭隘。据说,学校始创于宣统二年(公元年),历经沧桑,从儒学垴到桃花庵,再莲花湖畔至城东新区,区区百年而几易其址,由帝制、民国及共和,文化的沿革何尝不是一个苦难民族鲜明的烙印?否极泰来,好在,我的学校一步一个脚印,如今在新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步步登高,蒸蒸日上。

突破如蜕变,也许有人对旧制儒学非常厌弃,然而教育的功能却始终如一,每个时代总有矢志不移的读书人前仆后继的挺起民族的脊梁。如果吹开历史的尘埃,我们不妨作一个大胆的假设,历史上的阳新(雉域),可谓人才辈出:东晋名吏孟嘉,明后七子吴国伦,辛亥元老石瑛,革命家伍修权以及上将王平,等等。算起来,他们也应该是阳新一中的校友了吧,只要你是读书人,只要你用知识改变了个人乃至国家的命运,则教育功不可没,而在阳新这块金色的土地上,“阳新一中”是教育的最高典范,无论它的前称在历史长河里曾经被命名为什么,都不会因无法考证而牵强附会。

  我们常常谈论名人,却很少谈论名校,更鲜见于把名人联系到曾经让这个名人终生难忘的母校了。在古代中国,读书人基本上以名师为根,如孔子的杏坛,门徒三千;还有宋时程朱理学的洞苑,夫子儒林。到了现当代后,名人与名校则各美其美,似乎省略了许多承接,人才几乎都成了“大学”的专利品,尤其是或者是,于是,天下莘莘学子们一时奋起如过江之鲫,恨不得一朝一夕便鱼跃龙门。

如果说,成就名人的往往是坚持不懈的信念,那么成就名校的往往是优良的条件、优秀的师资和先进的理念了吧。辩证的看,信念是一种去伪存真的精神品质,而理念却是一种必须与时俱进的思想成果。精神品质可以坚守,而思想成果则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提升,所以我们看名人总比看名校要轻松得多。而在我眼里,阳新一中这个“荆楚名校”的招牌却是站得如此高大而艰辛。

吴山楚水,百年儒学,阳新一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底蕴;名师云集,学案萤窗,阳新一中有着顽强拼搏的战斗团队和红色子弟。我始终相信,自古英雄出少年,名人出自名校,名校成就名人。名,是功名的名,建功立业,为国为民。

“风物长宜放眼量”,伟人毛泽东的这句诗总能让我想起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与劝慰。

虽然是一名普通的一中人,我却深刻的理解着一中的辉煌与艰难。每当我听到明校长在台上时而铿锵有力、时而苦口婆心的发言时,我便悉心的领悟着,作为一校之长,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怀?除了他深深地爱着这个学校之外,若以一个普通职员的执著与热情、勤谨与辛苦、挑战与挫折……又是如何排遣内心深处那份一中盛名之下的压力与焦虑?我无法做到格物致知,但面对同一场景,只要感同身受的去体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目标是可以契合的。如果真的是同道,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中由表及里的达到共鸣,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学生。

恰此时,又是一年开学季。届新生入学了,热火朝天的军训开始了……

富川文学编辑部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儿童白癜风的早期症状
白癜风早期症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laixianzx.com/tlly/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