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战俘的父亲,从台湾回来了!
文
曾凡义
鹰叼走的鸟,被狂风暴雨抛向了海外孤岛。斑斑血迹,点点泪痕,如记述命运的文字,连缀成一页页不忍卒读的章节……
据网上资料,朝鲜战争结束交换战俘时,志愿军约2万名战俘,回国余人,由于台湾蒋介石集团阴谋派出大量特务到济州岛战俘集中营采取恐吓利诱等胁迫手段,致使约余人违心地去了台湾。我当年下乡插队的京山县王家岭村刘家坡就有一个,他叫刘忠明。年我在永兴区委办公室工作时,他从台湾回来探亲,我见过,还作过短暂的交谈。他的独生儿子刘望忠比我小两岁,是做水库时拉板车的搭档。
一封台湾来信使儿子失去了烈属待遇
年5月的一天,王家岭大队会计刘望忠正在办公室里做账,只见邮递员小李走了进来交给他一封信:“刘会计,这封台湾的信写的是老地址,可能是你们大队的。”听说是台湾来信,刘会计吃了一惊,仔细一看,是一个毛笔竖写的信封:湖北京山县二区刘家坡张腊枝收台湾省台中市中山路3巷28号。刘会计不禁疑云顿生,张腊枝不是我死去的母亲吗?怎么会有台湾亲人呢?心里猛然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但立马恢复了镇静,对小李说:“好,我帮忙找一下。”
邮递员走后,刘望忠急不可耐地拆开信封,抽出一张毛笔小楷竖写的信笺:“腊枝贤妻:新婚燕尔之际竟被抓了壮丁,一别卅余年,自民国卅七年太原一战被俘参加解放军后,第三年赴朝作战前给你去过一信,不久在第五次战役中被俘,以后去了台湾。几十年音讯阻隔,生死两茫茫,日夜思念故土和亲人;然海峡阻隔,插翅难飞,只能空垂老泪。如今实现“三通”,特来信探问,如家人平安,望立即回复,以慰绵绵悬思……”
看了这封信,刘望忠十分紧张,没想到多年来引以为骄傲的烈士父亲竟然是一个跑到台湾去了的战俘,对自己因烈士子女而入党当干部的政治身份岂不是莫大的羞辱吗?以后的前途……他不敢想下去了。急忙将信藏进衣兜回到家里,将这个不光彩的信息告诉了妻子王月娥。王月娥是回乡的高中生,在大队教民办,看了信后说:“如今改革开放,有台湾关系我想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福是祸,两人都拿不定主意。
一封台湾来信像天上掉下了一颗石子,打破了家里的平静。
夜深人静,孩子进入了梦乡,夫妻两悄悄地来到湾后山上母亲坟前,点燃了三只香,叩了三个头后,望忠轻声祷告道:“妈妈,你盼了30余年的父亲终于有消息了,他没有死,现在生活在台湾,你放心吧……”掏出火柴,那张漂洋过海飞过来的纸片立即化作灰蝴蝶在轻风中飘向浩渺的夜空……
张腊枝是一株黄连田里长出的小草,从根到叶没有那一截不是苦的。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将她和弟弟半饥半饱地拉扯大。年17岁嫁到刘家,婚后第三天夜晚,夫妻俩刚睡下不久,保长刘继祖带着乡丁破门而入,不由分说,一根绳子将丈夫捆到乡公所当了壮丁,几年来音信杳然。没想到的是腊枝竟是“踏门喜”,一踏进刘家的门槛就怀上了,第二年生下了一个胖乎乎的儿子,为怀念生死未卜的忠明取名望忠。从此,这个弱小的女人开始耕田打耖春种秋收种田交租,挑起了抚养老人、孩子的家庭重担,受尽了人间磨难。直到年终于收到了刘忠明第一封信,是从安东寄来的。说他于太原战役被俘后加入了解放军,现在安东整训,即将赴朝鲜作战。这封望眼欲穿的来信就像天上掉下的一颗星星,知道丈夫成了光荣的志愿军战士,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便高兴地请隔壁的吴老师代笔回了一封信,介绍了家里分了田地组织了互助组生活好转的情况,告诉他儿子都已经3岁多了,勉励他英勇杀敌早日回乡团聚。
一年,两年,三年……再也没收到丈夫的信了。附近几个当志愿军的都陆续复原了,唯独自己的丈夫没有音信,腊枝不平静的心又悬了起来。年,公社民政办同志来到家里,给了他一张“烈士证明书”,安慰了几句,腊枝像塌了天似的放声痛哭昏倒在地。从此他们成了光荣的烈属,每年领一点抚恤金。多年来,腊枝如泥牛负重没日没夜地参加生产,挣工分养活一家老小。三年自然灾害过“粮食关”,年迈的公公婆婆先后去世,她带着十来岁的望忠,孤儿寡母在艰难的人生路上一步一步地捱,不知何日是尽头。多少个夜深人静时,她思念丈夫,伏枕饮泣,泪湿衣襟。由于超负荷的劳累,身体拖垮了,积劳成疾感染了肝炎,于年45岁时撒手人寰。
再说儿子望忠,由于家庭困难高小毕业就下学了,因为是烈士子女,大队对他着意培养,从小队会计到大队会计还入了党。更没想到的是,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大队有名的美人儿王月娥竟看上了这个虽然一贫如洗却根正苗红前途无量的烈士的儿子。当年母亲尚在,为他们操办了婚事。母亲去世两年后望忠喜得贵子,取名小望,小家庭倒也和和美美。没料想一封台湾来信竟像母亲坟头飘曳的招魂幡子,撩得他几天来神魂颠倒心事重重,喜耶?悲耶?五味杂陈……
转眼到了年底,一天到公社开会顺便到民政办转了一圈,只见昔日发放抚恤金的武主任并不正眼看他。当领抚恤金的人一个个走了后,他惴惴不安地走近办公桌,老武不冷不热地说:“不知怎么搞的,今年没有拨你的款。”一切都明白了,说明父亲的战俘问题组织上已经知道了,他的脸顿时像泼了猪血,默默地走出了办公室,真后悔不该来丢这个人。
他没精打采地回到家里,却见妻子拿出一张汇款单在他面前晃了晃:“台湾汇款元,是邮递员送到学校给我的。”望忠顿生疑窦,自己并没有给父亲回信,怎么会有汇款呢?只见月娥狡黠地一笑:“你的思想太陈旧了,现存的猪油罐你不去掏;来而不往非礼也,是我背着你回了一封信。再说今非昔比,海外关系开始成香饽饽了,这不是兑现了吗?人家想都想不到呢!”月娥文化高,对政策的理解显然高于望忠。
尽管元可抵十来年的抚恤金,可以为这个不宽裕的家庭派上大用场,也算是堤内损失堤外补;可是总有点说不出的憋屈,总觉得自己在人面前像矮了一截,心里总像少了一点花钱也买不到的什么……
战俘回乡倒出了几十年来的苦水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日渐和煦,望忠也开始不觉得因台湾父亲而丢人了。一天,永兴区特派员来到家里说:“得到县统战部通知,你父亲将于本月回家探亲,你们将家里整理布置一下,添置点新床单什么的,为我们永兴撑个门面,如果有什么困难可向我们反映。”已经分田到户几年了,农村经济有了明显的好转,手头有了一些余钱,于是夫妻俩像准备过年似的打扬尘、擦桌椅、洗门窗,还将土坯房用石灰粉刷了一遍。又买来新床单、新被面和收音机,家里焕然一新,比当年结婚时打扮的漂亮多了。特派员不放心,又来检查了一遍,发现没有电视机和自行车,于是通过供销社给指标让望中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还要他买电视机,望忠说实在没有钱了,于是将大队部的黑白电视机搬到了家里暂时借用。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东风了。
11月一天的中午时分,永兴区通讯员小郑风急火燎地来到望忠家,叫他马上赶到区里,说刘忠明先生已经到了。望忠骑上飞鸽与小郑飞也似地奔去。
走进区公所会议室,只见大圆桌两边坐了好几个人,除汪区长和周委员外都是从没见过的。汪区长十分礼貌地站起来指着望忠,对一个西装革履须发斑白的约60来岁的老人介绍道:“这就是令郎刘望忠先生。”,又指着老人对望忠说:“这是你从未见过面的父亲刘忠明老人。”这时,刘忠明老人瘸着一条腿走出座位,望忠立即迎上去,老人一把将望忠搂进怀里,不禁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我……对不住你,没有……尽到抚养责任……”
接下来是座谈,县委统战部一个首长模样的人先开口:“刘忠明先生经历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由于历史原因流落台湾。但老人家始终不忘故土,盼望两岸统一,今天终于越过海峡骨肉团圆,这是人间幸事,我们热烈欢迎刘忠明先生重归故乡。”……
在区公所食堂聚餐后,统战部的小车将刘忠明父子送回家里。
老人踏进那道十分熟悉的磨得明光闪亮的石门槛,走到贴着“历代祖先九天司命”的神龛前,一膝跪下,抱拳作揖,叩头三响,声泪俱下地说:“列祖列宗,不孝子忠明流落海外三十余年,终于得归故里……”望忠和月娥立即将父亲搀扶起来,乖巧的十来岁的孙子小望端来一杯茶:“爷爷,喝茶。”老人接过茶杯坐了下来,将孙子揽进怀里,慈祥地抚摸着小望的头:“我的好乖乖啊……”老人又站起来打量着曾经伴随他20余年的土坯墙壁和几扇陈旧泛黄的木板门窗,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到你母亲坟上去看看吧。”,一行人来到后山,在坟前,老人点燃了月娥早已准备好的香烛纸钱,小孙子放响了鞭炮。老人伏在墓碑上捶胸顿足痛哭失声:“苦命人啊,你受苦了,我对不住你……”全家人都酸鼻痛心哽咽啜泣,山风吹来,满山松树摇枝摆叶响起了阵阵呜咽……
吃罢月娥展示厨艺做的一顿丰盛的饭菜,喝了几杯香甜的家乡米酒后,全家人坐在明亮的电灯光下,老人意犹未尽,端着茶杯开始倾吐30多年来的苦楚。
一根绳子捆到乡公所后,第二天到县里集中,第三天一只木航船将他们押送到武汉,又转到长沙,训练三个月后编入国民党95军。从此开始了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生涯。所幸命大,只受了点轻伤,没有死在战场上。年,解放军攻破太原城,95军全军覆没,他成了俘虏。本想回家与家人团聚,然而大多数俘虏都愿意留下当光荣的解放军。学习班的一个干部听说他读过好几年私塾有一点文化,劝他留在连队当文书,并说,最多年吧全国就要解放了,光荣复原时你就是革命军人,那该多好啊。终于说动了他,被编入60军师某连当了文书。年3月开往朝鲜前线于伊川地区待命。不久参加第五次战役,师遭到重创,他们连队活下来的几个人被美军层层包围,突围失败成了俘虏,被押送到济州岛集中营。当时他们都希望停战后回到祖国与亲人团聚,没想到这时集中营里来了不少身份不明的人,车轮战似的策反,有些坚决抵制的战俘不是被秘密处决就是无故失踪。还在每个人的胳臂上刺了“反俄反共”字样,让你带着永远抹不掉的反动印记不能回国。当时战俘们都怕身上这可耻的“标志”回国后惹杀身之祸,还在犹豫不决时,于年夏天就被押上轮船送到了台湾。一到台湾他被编入国军反攻大陆纵队,洗脑后到金门驻防。在年的一次炮战中,左腿被弹片炸伤,医院后瘸了一条腿。退伍后台湾当局根本不管你的死活,各人自谋生路,每月只有少得可怜的一点荣军补助。他既不能扛码头也不能打零工,为了活下去,挖空心思地想到了“测字算命”这一谋生手段。小时候家里虽然穷,还是硬撑着让他读了几年私塾。他读过《易经》,还看过心相类的书,于是在流落的台中市街头摆了一个“指引迷路君子,提醒久困英雄”的算命摊子,自称“刘半仙”。他为人们看手相、测八字骗人钱财,每月挣的钱不多,付房租后所剩无几,生活十分窘迫。
这时候,他遇上了一个同是苦命人的“天涯沦落客”。
一天,一个30多岁的女人来找他算命。大凡算命的先生总是察言观色揣摩对方心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或阿谀奉承或恐吓要挟。加上他能说会道,往往能讨得人们的欢心。他将那个女人的手仔细地看了好一会,指着手掌心的纹络说:“三横一道叉,祖坟顶上一朵花。人人都有坎坷路,天湿下雨多泥巴。姜子牙八十遇文王,吕蒙正讨米当宰相。你家祖坟脉气旺,时来运转在眼前。大姐,我要讨喜钱了。”那个女人说:“喜从何来?”老刘说:“这命相清清楚楚表明,黑虎星已去,白虎星来了,马上要行好运了,恭喜恭喜!”女人觉得他说的与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似乎有点像,高兴地掏出了钱。
以后仍时不时来算算命问个凶吉,时日一久,他们渐渐熟悉了。从彼此的交谈中了解到她叫陈一纯,广东人,十多岁时随当师长的父亲败退到台湾后,不久一个团参谋死乞活赖地追求她,得到父亲同意后结了婚,还生了一个儿子。不几年父母先后去世,没料想年轻帅气的丈夫原来是一个披着人皮的白眼狼,当时他并非看好相貌平平的陈一纯,而是企图借师长岳父飞黄腾达。如今后台已倒,妻子失去了利用价值,便与一个中统的年轻女人勾搭上了。年,他瞒着妻子狠心地将岳父家的房子卖掉,存款、首饰、细软一股脑儿地裹挟而去,与情人跑到美国去了。可怜的陈一纯一下子从将门之女变成了一无所有的乞丐。她带着不到五岁的儿子四处流浪,最后流落到了台中市给人家当了保姆。为了生活,只得将儿子独自一人关在出租屋里,每天给两餐饭食。致使孩子的健康遭受了极大的摧残,两年后默默地死去。唯一的希望破灭了,她精神彻底崩溃,疯疯癫癫地跳进了河里,可是被好心人救起来了。好心人劝她:“女人就是菜籽命,撒在哪里哪里生。甘蔗总有一截甜,黄连再苦也生根。你命里的苦已经熬到头了,好人定会有好报,肯定要走南方大运。你还年轻,不信你找个算命先生算一算,好运就在后头。”这个能说会道的好心人一番否极泰来命运轮回的哲理性推论竟将她劝醒了,她开始相信好人会有好报的命运,于是到测字摊上算命,遇到了这个“刘半仙”。通过几次交往,也知道了老刘的苦难身世,惺惺相惜,有了共同语言。一个鳏夫,一个寡妇,日久生情,凑合成了一个家庭。这正应了刘半仙的那句话,时来运转了。
结婚后,不再算命了,摆了一个水果摊勉强维持生活。年生了一个女孩,取名望乡。没想到不谋而合,两兄妹的名字都离不开这个“望”字,说明海峡两岸都在望啊,望什么?望祖国早日统一。
到了年代,台湾经济开始好转,加上他们精打细算诚信经营,不几年水果摊变成了水果店,生活逐渐好起来了。望乡读书聪明,年考入台湾大学农学院,四年毕业后,在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下办了一个果木花卉产业园,种植稀有名牌品种,现已初具规模。
身在异乡无时无刻不思念故土,好不容易熬到“三通”,才有了今天的回乡之行。陈一纯为人开朗厚道,她几乎没有其他亲人了,听说老刘老家有个儿子,经常催他回乡看看,将儿子接到台湾,让咫尺天涯的兄妹见见面。妹妹望乡本来想一同回来看望同父异母的哥哥,但事业初创脱不了身。
老人的悲惨遭遇和坎坷经历像一幕电视悲剧,令望忠夫夫妇和孙子小望潸然泪下唏嘘不已。
老人在老家住了半个月,拜访了亲朋故旧,每家都送了点微薄的纪念礼品。他本想将望忠带到台湾与未曾谋面的亲人团聚,但当时分田到户后里里外外忙的不可开交,望忠说来日方长以后会有机会的。老人没有勉强,临走时留下了美元,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黄土地。
台湾兄妹相会不要遗产要技术
“三通”为海峡两岸搭起了沟通亲情的桥梁,忙碌的鸿雁不断传递着一峡之隔的亲人间的相互思念。转眼到了0年6月,望忠收到了父亲的信和路费汇款。父亲在信中十分恳切地写道:“我已七十有四,身体不允许作长途旅行,望你们全家到台岛一聚,以慰思亲之痛。同时协商遗产安排…”
父亲已年逾古稀,再不去看望有违人子之道。当时王月娥在镇初中带毕业班,正紧张地准备中考,夫妻协商,决定由望忠带上湖北农学院毕业在镇农技站工作的小望一起赴台看望亲人。于是通过统战部办好了赴台手续,并及时通知对方,父子俩几经辗转登上了飞越海峡的民航。
在台中机场下飞机后,小望一眼就认出了满头白发的爷爷,疾步跑上前去紧紧地搂住了爷爷。老人身后那个穿着时髦戴一幅金丝眼镜的约30多岁的女人向望忠伸出了热情的手,激动地说:“哥哥,终于把你们盼到了!”“望乡妹妹,你们好啊?”望忠兴奋不已。
一行人坐进了小轿车,望乡开车,一溜烟地向郊区奔驰而去。
小车进入了一个美丽气派的庄园,在家里等候贵宾的陈妈妈、女婿司马立农和外孙小司马张开双臂,热烈欢迎远方来客。
漂亮的别墅,美丽的庄园,陌生而热情的亲人,使望忠这个从未出过远门的乡下人真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小望也觉得处处是新鲜。
洗漱休息片刻后,吃了一顿陈妈妈做的满桌海鲜的晚饭。
一连三天,刘望乡夫妇全程陪同,驱车游览了日月潭等风景名胜区,玩的分外开心。第四天参观了他们的果木花卉产业园,规模很大,近百亩的大田里种植着美国蜜柑、挪威葡萄、安第斯山板栗等珍贵名牌品种。温室大棚里种着广东郁金香、索马里凤尾兰和阿富汗绣球花等名贵花卉,五彩缤纷,香气袭人。产业园采用电脑配方施肥、生物防治和滴灌等先进技术,产品通过互联网远销世界各地。
司马立农是望乡大学同学,对这个产业园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扶持,如今这个夫妻产业园日益兴旺。学农的小望大开眼界,特别投入地观察了每一个生产环节及工艺流程,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一个个珍贵品种。
参观了几天,全家人都十分兴奋。临别前的那天晚上,大家都坐在客厅里闲聊,父亲开口了:“你们这次远道而来看望我们,非常高兴。我已年迈,来日不多;一生磨难,没有置什么产业。这个果木园是望乡夫妇打拼出来的,是家里的唯一财产。我行将就木,经过全家协商,决定将庄园的一部分作为望忠父子继承的遗产,以了却我的心愿。”
望忠没想到父亲竟宣布遗嘱了,站起来说道:“父亲,你身体还很硬朗,不要过早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沉寂片刻后,小望忍不住说道:“谢谢爷爷及全家的好意,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家乡改革开放20多年了,经济形势越来越好,我们也盖了楼房,家用电器什么都有,不需要你们的财产。这个产业园是姑姑夫妇千辛万苦干出来的,如果一分为二像什么话?倘若一定要帮助我们,最好是在技术和品种引进方面给予支持,我是学农的,回去办一个自己的产业园不是更好吗?”
大家都觉得小望说的有道理,望乡接着话说:“这也可以,我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资料给你一份,提供苗木种子,你们先建苗圃再建大园,待产业园建成后,如有困难我派技术员去免费指导。”
小望高兴地与姑姑紧紧地握手。
第二天,望忠父子带着几斤苗木花卉种子登上了返程的飞机。登机前,刘忠明老人紧紧地搂着望忠热泪盈眶依依不舍,颤巍巍地说:“我百年归山后,你一定要来将我的骨灰盒搬回去,和你造孽的母亲葬在一起”望忠默然颔首,泪水模糊了眼睛。小望和望乡夫妇握手告别:“姑父姑母,待我的产业园办起来后一定请你们去参观指导。”
飞机起飞了,机尾喷出的白雾像一匹素练依然牵动着海峡两岸亲人的心……
多余的话
望忠父子回家后,立即着手兴办产业园。首先将自己的十亩责任田开辟成苗圃,三年后一批珍贵苗木可以移栽了,通过土地流转,大田面积达60余亩。又争取了一批贷款,增添了设备,建起了大棚温房。望乡通过海关快递送来了一批种苗,定植后长势很好。聪明的小望还别出心裁地将安第斯山板栗与本地板栗嫁接培育出一种果大味纯的新品种;将红、黄两种不同花色的映山红进行远缘杂交,使一株映山红开两种不同颜色的花。这些新品种成了市场的抢手货。几年来,小望的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基本打开了销路。如今望忠一家已是产业兴旺,红红火火。
年,刘忠明老人去世,享年86岁。接到电话后,望忠父子立即飞往台湾将骨灰盒捧了回来。望乡夫妇陪同回到大陆,全家人一起动手,将刘忠明老人的骨灰埋在了苦命人张腊枝旁边,立了一块大石碑。新婚之夜就劳燕分飞的两个苦命人终于入土为安,在黄泉见面了。
(图片选自网络张大千山水画作品)
—————————————————————
作者简介▼
??????
约稿启事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lihui
vip.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