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中医里的阴阳学说

万般皆有法,万法唯心造

一,阴阳学说简述

(一)什么是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中医学以阴阳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及自和规律,认知和说明生命、健康和疾病。

阴阳学说是古人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变化的自然观和方法论。

(二)阴阳学说跟中医关系

阴阳学说融入中医学理论体系,广泛应用于阐释人体的生命运动,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机制,并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成为中医学理论的哲学基础,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

(三)阴阳的历史溯源

甲骨文:阳日、晦月。

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四)为什么说“山南水北为阳”

原因是中原大地黄河中游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都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只会从南面照射过来,所以对于山来说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阳照到的,也就是有阳光为阳;而北面则为阴。相反,对于低于地平面的水系来说,太阳也不会照到河流的南岸,只会照到北岸。所以,水北为阳。

(五)阴阳的对立统一

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即对立统一的概念。“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传·系辞下》取象思维。

《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淮南子·天文训》:道生一,一而不生,故分为阴阳,阴阳合而万物生。

(六)如何理解阴阳符号

阴爻--阳爻—

“--”和“—”这二个符号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没有产生文字以前就认识到了物质世界中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事物和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太阳和月亮、白天和黑夜、男人和女人、大和小、长和短、高和低,等等,这些都是物质世界中正反两个方面的事物和现象,我们的祖先为了描述和反映这两个方面的事物和现象,他们便用了“—”和“--”两个符号来表示,“—”代表太阳、白天、男人、大、长和高等,“--”代表月亮、黑夜、女人、小、短和低等。实际上,“--”和“—”这两个符号不是指具体的某一类事物和现象,而是描述性质相反的两类事物和现象或一类事物和现象中性质相反的两个方面。

今天人们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个“一分为二”就是指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即矛盾的两个方面,用古人的话则叫阴和阳,阴和阳实际上是古人对物质世界抽象的分类和描述。在《易经》中,“--”和“—”分别叫阴爻和阳爻,《易经》中的六十四个卦的卦体均是由这两个符号标示的。

(七)西安三爻村地名的来历

隋代建大兴城时,以《易经》阴阳爻数来划分宫城、皇城和郭城的位置。三爻本在皇城内,但把郭城外高地也按爻数排列,少陵原坡就称作三爻。

也有传说唐代修建长安城的时候,此地有六道“原”,酷似周易中乾卦(≡),因此缔

造者就严格按照地理位置建造,皇室处在九五位置上,臣子处在九二位置。因此三爻村的位置当在九三位置上。

(八)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的两种基本属性,既可标示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又可标示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现象。

一般地说,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九)什么叫做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源,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包含着丰富的辨证法思想。阴阳学说对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各个方面,指导历代医家理论思维和诊疗实践。

(十)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有,

一,划分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

三,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二,阴阳学说阐释

(一)阴阳的特性

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相关性,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可分性。

(二)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的属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中,代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如天阳地阴,日阳月阴,夏阳冬阴,火阳水阴,男阳女阴。既可标示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又可标示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现象。

(三)阴阳的相关性

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和现象,应该是同一范畴、同一层次和同一交点的,即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如上与下,内与外,春夏与秋冬,夜与昼。但无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则不能用阴阳概括说明。

(四)阴阳的相对性

阴阳的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如夜与昼,夜为阴,昼为阳。白昼的上下午,则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

(五)阴阳的可分性

指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

(六)五脏六腑阴阳如何区分

脏为阴,腑为阳;五脏之中心肺居于上属阳,肝肾居于下属阴;心与肺,心主火,属于阳中之阳,肺主水属于阳中之阴

(七)阴阳学说的内容

阴阳学说: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交感,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自和。

(八)阴阳对立

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对立相反是阴阳的基本属性。天与地,日与月,男与女,寒与热,动与静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通过阴阳之间的相互斗争、制约而发挥作用。所谓“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管子·心术上》)

太过和不及皆病矣。“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九)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指阴阳相互为根本,相互依存的关系。“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精为阳气固守提供物质基础,阳气为阴精生成给予功能保障。

阴阳互藏是指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天为阳,地为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心属火,肾属水。心火下降于肾,以温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滋心阴,使心火不亢。

三,阴阳学说的延伸发展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交感,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自和。

(二)阴阳对立

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对立相反是阴阳的基本属性。天与地,日与月,男与女,寒与热,动与静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通过阴阳之间的相互斗争、制约而发挥作用。所谓“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管子·心术上》)

太过和不及皆病矣。“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三)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指阴阳相互为根本,相互依存的关系。“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精为阳气固守提供物质基础,阳气为阴精生成给予功能保障。阴阳互藏是指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天为阳,地为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心属火,肾属水。心火下降于肾,以温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滋心阴,使心火不亢。

(四)阴阳交感

指阴阳二气在运动过程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相互作用。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周易·咸彖》)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交媾)精,万物化生。(《易传·系辞下》)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礼论》)

阴阳不断的交互作用形成阳光雨露,沐浴滋润万物,得以成长茂盛。

(五)阴阳消长

指阴阳双方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地消减和增加的运动变化之中。此消彼长,彼消此长,动态平衡。

阴阳互为消长:阳长阴消:从寒冬到春暖,再到盛夏。阴长阳消:从暑热到秋爽,再到严冬。阴阳同消同长:

阴随阳长;阳随阴长。阴随阳消;阳随阴消。

(六)阴阳转化

是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一年四季,寒来暑往;一天之中,昼夜转变。渐变。夏季酷热中天气骤冷,暴雨冰雹,即属于突变。阴阳的转化一般都产生于“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阳互藏是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

(七)阴阳自和

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和趋势。阴阳自和中以“自”为核心,依靠内在的自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和”。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阴阳自和所维持的动态平衡,在自然界标志着气候的正常变化。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

(八)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到了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太阳到了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回归线)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九)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

用于疾病的防治;指导养生、确定治疗原则、分析归纳药物性能。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出自哪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出自哪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养生

网络

网络

排版

闰成

一个喜欢思考的阴阳先生

闰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laixianzx.com/tlgk/8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