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姿颖
保研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专业:18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专业
高中学校:山大华特卧龙学校
获奖经历
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综测成绩排名第一;获得五次青岛大学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两次银行奖学金;获得青岛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学习标兵”等荣誉称号;主持一项大创项目;“挑战杯”校级三等奖;参加“三下乡”等活动。
追风赶月:在校生活
李姿颖是在阴差阳错之中进入的哲学专业,慢慢接触哲学的过程中,她开始越来越喜欢上哲学学习,感受到了学习哲学中的幸福感。虽然在期末复习的时候会有压力,但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仅仅是为了最后的成绩,还有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领悟到的道理。虽然中间家人与朋友曾经劝其考虑过转专业,但是她自己认为还是难以舍弃,“我自己还有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希望可以在哲学中可以找到答案。”
潜心研究,开拓眼界
在大学期间,李姿颖并不以学习为唯一要务。她较为全面的规划着自己的学校生活,
“在学生组织和社团中花费的时间能有百分之三四十,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占据百分之三四十,而最后的百分之二三十留给运动和娱乐。”
在校期间,她在学生会秘书处工作,并且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志愿活动、以及主持大创项目来丰富自己的经历和生活,开阔自己的眼界。
她提到因为哲学的话最重要的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问题本身。所以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阅读也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闲暇的晚上是她集中进行阅读的时间。学院的老师也会拿出一部分科研经费来支持同学们阅读原著,这也鼓励着她在书籍中探索更多的未知。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她会合理安排好生活和学习的时间,平时的时间安排得比较满。在学习的时候她能够真正高效地掌握相关知识,对老师交给她的每一项任务她都会特别认真地对待和完成。在任务之外,她还自学德语、准备托福考试。同时,在假期时她也会约上好友去自习,补充学习一些更加广泛的知识。
与此同时,课外活动也是她大学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在加入网球社之后,每周会有规划性跟着社团的进行练习。练习比较多的时候,她每天五点五十左右起床,六点练习一个小时的网球,然后再去吃饭上早课。
年暑假,李姿颖参加了旅游地理学院的一个以“博物大课堂”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团队一起来到青岛城阳的山上住了几天,为当地农村的小朋友上科普课,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协会合作进行保护野生动植物活动,并且协助他们进行了宣传片的拍摄。
在进行活动的一天晚上,和团队一起上山的过程中,半路中下起了小雨,山里的路走起来并不顺利,但是团队之间相互关心与照顾让李姿颖非常温暖。行至半路,团队还一起救下了一只手上的小鸟,大家一起将小鸟一起送到协会会长那里,最后在一番疗养之后又将小鸟顺利放生。“亲身经历到这种事情当中还是很有意义的。”
李姿颖的大学生活由这样的一片片拼图拼接起来,最终她也在充实之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平芜尽处:保研经历
“彼时红日将落,彩霞满天,花车巡游刚刚开始。在热闹与欢快的歌声中,我目送花车一路向前,却想起六月底的时候摘抄了兰波的一句话——‘但愿动荡的夏季,将我绑在幸运的彩车上’,不知算不算得有几分契合,竟也有些恍惚,好似愿望成真。”这是李姿颖回忆起9月28日下午,在环球影城收到待录取通知时的画面。她说,保研成功并不代表一切万事大吉,但告别了次日不得不面对一切不如意的焦虑,终于有了对崭新生活的期待,也许我们并不知道未来还会如何,但是年已经否极泰来。
也许,每一个撷得花蜜的结果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历程。
李姿颖在大三上学期时,判断自己有保研的希望,之后开始了解学校政策,并且提高稳固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和导师聊天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和论文写作中对现代西方哲学非常感兴趣,于是选择外国哲学作为自己继续研究的方向。
在准备保研的过程中,李姿颖列了两个计划表。一个是专业课的复习进度表,按照人物和派别进行复习;考虑到复试可能会重点问感兴趣的人物问题,她又在人物上进行了问题的细分,安排到每天学习。此外,每天早上也预留了练习口语与专业英语的时间。另一个是院校投递表,李姿颖搜集了每个学校截止报名与复试的时间,也会标注这个学校在初试或者复试阶段有没有通过。
每一份善意都是她的动力
在五月份,她正式开始准备保研事宜。她很感谢在准备保研的过程中,老师们的鼓励和支持。各种材料需要找各个老师盖章签字,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并且温柔地鼓励。也是老师们亲切的笑容和温暖的鼓励,才使她在投递那么多学校时没有因为麻烦而选择放弃。七月份时,期末论文、大创答辩和保研面试时间撞在一起,
导师在她最焦头烂额的时候温声细语地叮嘱她:“要紧的还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老师善意的鼓励和支持让她在准备保研的过程中能够一直坚持下去,是她继续向前的底气和动力。
反思与复盘常在
七月份,李姿颖陆续收到了包括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9所学校的入营通知,在夏令营中通过和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和相处,感受到了包容开放的学术氛围,坚定了学术研究的信心。由于各高校面试时间比较集中,分散准备的结果并不理想,成为李姿颖与梦校浙江大学擦肩而过的一个原因。除此之外,在夏令营结束后的复盘中,她认为确定目标院校和开始复习时间较晚、心态不稳定是导致她与梦校擦肩的主要原因。
这种反思和复盘的习惯是她在大一的时候就养成的,每天结束的时候她都会复盘一天里做的事情,哪里可以做的更加高效。后来就渐渐变成在考试过后的反思,反思成绩的提升点等等。
习惯性的反思和复盘让她能够及时发现并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大学的一次次磨练中成长自己。
奔赴千里,圆梦北京
九月份,在预推免接近尾声的时候,她已经收到了厦门大学等多所院校的offer,北京师范大学突如其来的面试通知又让李姿颖陷入纠结之中。因为最初北师拟录取六人,在夏令营的时候北师就与了五名优秀营员签订了协议,所以她估计只剩下了一个名额。
面对她的难以取舍,李姿颖的爸爸一直鼓励她再尝试一下:“不管怎么样还是先把核酸做出来。”
随后,爸爸立即将自己的核酸检测做了出来,她也受到爸爸的鼓励,再次给北师的招生办打电话确认此次到京考核的人数大概是两三位,理性地预判了自己被录取的几率。
因为爸爸的无条件支持,她也认为保研马上就要结束,而自己也没有体验过线下的经历,更何况随便放弃从不是她的性格,抱着
“结果已经并不重要了,却是人生的宝贵体验”
的想法,在25日上午做完核酸检测后,下午她就坐上了去北京的高铁。随后,李姿颖以比较放松的状态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笔试和面试,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她非常感谢自己的父亲,也非常庆幸自己来了。“为这样一件事情奔赴千里的感觉始终是奇妙的”,如果有比这更加奇妙的事,那应该就是双向奔赴吧——在她27日上午参加完面试后,下午就接到了考核通过的通知。她还是怀揣着一颗虔诚的心坚持走到了最后,没有放弃。
27日晚上推免系统开放之前,她在多所拿到offer的院校中最终决定选择北京师范大学。
李姿颖想到自己自主招生时曾经一心属意过北京师范大学,现在的结果对她而言也恰是十八岁的遗憾得到了弥补。
在这个面临诸多选择与挑战的过程中,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长。
实习生活,探索更多可能性
被北师录取后,李姿颖依旧追风逐月没有停留,寻求多方面的成长。考虑到自己的专业接触到实践性的经历并不丰富,为了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她如今正在一家公司中实习,主要做一些策划工作
。正如好友朱琳所说:“她一直都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选定目标后就一定向前努力,很少能有其他的因素能影响到她。”
现在李姿颖依旧没有停止成长自己的脚步,依旧努力在更多的方面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学姐寄语
我想将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送给大家,六月份最焦灼的时候在笃行楼的会议室里看到,也抚平过我如麻的情绪,寄托过对未来的期许。学弟学妹们不管是选择保研或者考研,出国或者工作,难免会面临各种挑战,最重要的就是放平心态不懈努力,很多个看似山穷水尽的时候。
来源:青岛大学
编辑:张颖文案:张颖封面:范雨青审校:孙雨萌责编:亓慧于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