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05-版●副刊鹤城晚报
春风里,我跟随市作协的几位老师,进行了几天的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项采风活动。从我真正走进精准扶贫工作队的那一刻,心就被感动着。几天的采风活动,使我头脑中“精准扶贫”工作的概念,得到了颠覆式的诠释。那触摸时代脉搏的震撼,每天都激荡着我的心。
王海升,一个穿着朴实的年轻人,一件半旧的灰色棉服,一条普通的牛仔裤,一双叫不出牌子的休闲鞋。这身打扮,让人怎么也联想不到县委办秘书的职务。若不是那敏捷的思维,干练的谈吐,一脸的英气,谁会想到他在参加扶贫工作前在县委办工作。现在他的身份是泰来县和平镇宏升村扶贫工作队长。听了他的工作汇报,我才真正了解了当前党的精准扶贫工作的内涵与意义。只见他有条不紊、深入浅出地讲述宏升村的整体概况和经济现状,以及扶贫工作取得的初步成绩和目前工作的重点。对于包村贫困户的家庭结构,致贫原因,经济情况如数家珍,随口就来。听着他的汇报,我心内暗忖,户与户不同,人与人有别,光记这些数据就得费多少功夫啊,更何况掌握这些情况的背后得付出多少辛勤的工作呀。
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两年的扶贫工作,让他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村人。走在乡村的大街上,他和农村里的年轻人没啥两样,应时耕种,田间伺弄样样在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连与即将结婚的女朋友上街买结婚用品的时间都没有,一心都扑在了扶贫工作上了。我们问及此事,他除了愧疚之外,只是淡淡地说:“这没什么,和我们的前任队长王宪斌局长比起来,还差得远呐。王队长曾经带着未好的腿伤,坚守在扶贫一线。农村的生活条件不好,王队长因有腿伤,上厕所不能下蹲,只得在户外的厕所放一个坐便椅,一手拄着拐棍上厕所……”说到此,年轻人眼里已盈满了泪花。当我们都用赞许、钦佩的目光看着眼前这位还不满30岁的年轻人时,他却有些羞赧不自在了。
贫困户王淑兰,丈夫患糖尿病综合征多年,贫困的家庭早已难堪重负,当一家人陷入绝境时,王海升来了,了解完情况后,开始帮助解决问题,跑县里,去镇里解决医药费,申请落实失能补贴,请医生到家就诊……王淑兰逢人就说,王海升队长对待我们老两口比自己的儿子还亲啊。90岁的杨显友老人,老伴患有癌症,生活极其贫困。王海升自己掏腰包,一次次为老人解决生活问题,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帮助,感动得老人每次都拉着王海升的手痛哭。贫困户张云平,患有癌症,而且还供两个大学生,家庭极其贫困。懂事的两个女儿,因父亲有病,不想增加家庭负担,就想辍学。得知这一情况,王海升带领工作队,现场办公,制定救助方案。除了为张云平家捐了一部分款外,还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张云平家申请到了一万多元的助学资金。这雪中送炭的帮扶,让张云平一家人感激涕零。
因为我们还有下一站的采访任务,准备驱车离开宏升村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贫困户王振和老人,手拉着王海升的手,啊,啊的比划着。从这位聋哑人那兴奋、感激的神情中,我们分明已读到了扶贫工作队帮扶这位可怜的残疾老人的暖心故事。
精准扶贫,这一党的划时代的伟大攻坚之战,这是民族复兴梦的序曲,是时代的凯歌。我走近的只是嫩水之滨,泰来县这片黑土地上,为精准扶贫工作默默奉献的一群人。是你们扣响时代脉搏,唱响中华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