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20个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成语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之一,主要用于占卜未来吉凶,更是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一体,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书中言论从古至今在中国社会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产生出很多成语、熟语,这里捡重点做介绍。

《易经》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成书大致是在商周更替时期),主要用于卜筮(shì)、占卜未来吉凶的书,它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一体,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或可更简单理解为:解释和预测了时间演进、空间事物变化之间的联系。

现存的《易经》版本由《易经》、《易传》两部分组成,“经”就是六十四卦,每卦含卦画(由六条阳“—”、阴“--”符合组成)、卦名、卦辞、爻(yáo)辞四部分。首先卦名具有一定含义,而对卦名、卦画的进一步解释,就是卦辞、爻辞,是占卜中主要使用的内容。因每一卦画有六行阴、阳符号,于是就有64段卦辞、大致段爻辞。《史记》中称这一部分内容是周文王坐牢时研究上古《易书》所作的“日记”或结论。

“传”是对卦辞、爻辞的进一步解说和发挥,出现自然稍晚,现存7种10篇又称“十翼(意味“翅膀”)”,其中最重要是《彖(tuàn)传》(只解释64句卦辞)和《象传》,另有《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传说它们是由孔子编撰(孔子释易),一般认为应是孔子后辈儒家学者们围绕最初的卦辞、爻辞,逐步添加、汇总、整理而成,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或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更晚在秦汉时期。

《易经》的卦辞、爻辞及“传”的内容,确实堪称包罗万象,涉及到哲学、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科学、农学诸多领域,其中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自然法则、辩证思想,哲理意味很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完全可以当作哲学书来读。其中言论从古至今在中国社会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产生出很多的成语、熟语,这里捡重点稍做介绍。

1、《易经》中最重要、最常用的4个成语。

一是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这两个成语对中国人非常重要,均属易传《象传》、是对《易经》中“乾卦”、“坤卦”的解释语,大致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学者之口。而乾卦、坤卦是全书最前面、最重要的两卦,它们卦象相反,乾卦是六条阳爻(—),是谈“上天”,讲的是龙、君子(君王或诸侯、高级贵族)的变化;坤卦是六条阴爻(--),是谈“大地”,讲的是世间万物的变化。《象传》解释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解释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象传》的这两句话,堪称中华民族最古老、最经典的“口号”,告诉我们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应该怎样生活!于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成为在中华大地广泛使用的成语。

二是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很常见,涉及《易经》中“否(pǐ)卦”和“泰卦”,也是卦象相反。否卦卦象是“地为主、天为客”,地压在天上!便为闭塞阻滞、不顺应自然、小人势长的“逆境”了。“否”虽读法不同,就有“否定”之意。泰卦卦象是“天为主、地为客”,天在地上!便为顺应自然、和谐通畅、小人势消的“顺境”了,就有“安泰”之意。

于是便有了“否极泰来”的通常意思:逆境(否卦卦象)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泰卦卦象)发生转化,厄运终结然后好运到来。其中颇有吉祥、祝福的意味,于是常被引用。

三是革故鼎新,出自易传《杂卦》。先说说《杂卦》:它较简短,解释了《易经》六十四卦卦名含义及特点,还将意义相对或相关的两卦放在一起说明,以分析各卦之间的逻辑关系。

再说“革卦”和“鼎卦”,都是谈创新、进步,是在讲改革(还有井卦)。革卦卦象是“火为主、水为客”,水浇火、水火相生相克、顺天应人,就有“变革”之意;“鼎卦”卦象是“风为主、火为客”,是风助火势,且“鼎”是三足稳重的国家重宝大器,是燃木煮食、化生为熟、除旧布新,引申就有“稳定图变”之意。

《杂卦》解释这两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是说革卦的变革在于“去除旧的事物”、鼎卦的图变在于“建立新的秩序”。于是便有了“革故鼎新”的通常意思:革除旧的,建立新的。

2、《易经》中与各卦相关的其它8个成语。

一是刚柔相济,与“蒙卦”相关,其卦象是“水为主、山为客”,水往山下低处流、不会停止前进,但仍处于事物发展的初期(如小溪),就有“幼稚蒙昧”之意,而通过启蒙就能通达(如百川如海)。易传《象传》中有一句解释蒙卦:“子克家,刚柔接也。”是说某人(经启蒙)已能熟练运用刚强、柔和二种手段、可以管理家族了。于是便有了“刚柔相济”的通常意思:善于将刚强与柔和二种手段互相调剂、配合。

二是蒙以养正,也与“蒙卦”相关,谈到了启蒙教育的问题。易传《彖传》中有一句解释蒙卦:“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是说不要去教诲那些再三亵渎神明(不遵循大道、忘记初心)的学生,他们没有认知大道的“蒙昧初心”;培养蒙昧初心去认识正道(大道),才是有道君王的成功之路。现代“蒙以养正”已世俗化、更浅显,通常意思: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三是满腹经纶,与“屯卦”相关,其卦象是“雷电为主、云水为客”,正是天空春雷一声,天降大雨、万物始生,是积蓄力量、克服艰险、蓄势而发的过程,就有“囤积”之意。易传《象传》中有一句解释屯卦:“云雷屯,君子以经纶。”“经纶”原指丝缕,是说君王和贵族们整理丝绦服装,引申为准备施展才学和本领。于是便有了“满腹经纶”的通常意思:某人很有才学、智谋、本领。自然是褒义了。

四是匪夷所思,与“涣卦”相关,其卦象是“水为主、风为客”,风不能阻挡水势,而水借风势、四方流溢,就有“涣散”、“扩散壮大”之意。涣卦第四爻爻辞:“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是说某人扩散壮大其群体,自然就能成功、是吉兆;如果壮大如山丘(引申意为改变了帝王都城),其势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了。于是便有了“匪夷所思”的通常意思: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

五是谦谦君子,与“谦卦”相关,其卦象是“山为主、地为客”,君王或贵族们德行如山峰,既不贬低自己、又宽厚而不炫耀,就有“谦逊”之意,这正是古今中国人所推崇的优秀品德!谦卦第一爻爻辞:“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是说对于谦逊的君王和贵族,可委以涉越大江大河那样的重任,是吉兆。于是便有了“谦谦君子”的通常意思: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物(不仅是君王了)。

六是无妄之灾,与“无妄卦”相关,其卦象是“雷为主、天为客”,雷的运动短暂而乏力,而天的力量强大,天要行使权力,便会影响雷的运动、发生意外不测,就有“预料之外”之意,此卦卦象很差、是“下下卦”!无妄卦第三爻爻辞:“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是说外乡人牵一头牛路过本村(邑)、某人偷了牛,于是外乡人认为本村所有人都道德败坏,村人便遇到“意想不到的灾祸”。于是便有了“无妄之灾”的通常意思:意外灾祸,平白无故受到损害、牵连。

七是突如其来,与“离卦”相关,其卦象是“主客均为火,两火相叠”,火热烈且中空而外明,两团火互相照亮,就有“依附”之意。离卦第四爻爻辞:“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这里有多种版本断句和解释,大致是说一个过程:遇到突发事件(如敌人突袭、或飞鸟离巢),便心急如焚(或指焚毁),便顷刻烟消云散、不复存在,最终被抛弃。于是便有了“突如其来”的通常意思: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八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与“坤卦”相关。上面提到,坤卦是六条阴爻(--),是谈“大地”,讲的是世间万物的变化,也可以具体到个人行为的问题。易传《文言传》中有一句解释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不难理解,是说注意积累善行的人家,必会有大量吉祥福报;日常积累恶行的人家,必会有连绵不尽的灾殃恶果。于是便有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通常意思:修善积德的个人、家庭、组织,必然有更多的吉庆,反之,作恶坏德必然有更多的祸殃。

3、《易经》中与“乾卦”相关的8个成语。

上面提到,“乾卦”为全书第一卦,是六条阳爻(—),是谈“上天”,讲的是龙、君子(君王或诸侯、高级贵族)的变化,因此出现很多成语、常被引用,多与“龙”的状态相关,如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九五之尊,还有朝乾夕惕、触类旁通。

一是潜龙勿用,是乾卦第一爻爻辞、描述了龙的最初状态,是说龙在地平线下、处于蛰伏期,未到“用”(施展威力)时,就是要等待时机、厚积薄发。引申的通常意思:告诫人们要韬光养晦、积蓄力量,不可冒进妄为。

二是见龙在田,是紧跟“潜龙勿用”的第二爻爻辞,是说龙刚从地平线露出头、正处于起飞轨迹、开始施展才能,后半句爻辞是“利见大人”,大致是说要充分显示能力。引申的通常意思:某人崭露头角、进入上升期,可以有所作为。

三是飞龙在天、九五之尊,是乾卦第五爻爻辞,此时龙已在最高处,自然也能够充分显示能力(后半句爻辞也是“利见大人”)。引申的通常意思:某人事业已达巅峰、如日中天。这是最尊贵一卦之中最尊贵的一爻,也就是“九五之尊”了。

四是亢龙有悔,是乾卦第六爻(最后一爻)爻辞,是说龙的事业已到尾声,此时就要反思过去、总结经验了。引申的通常意思:告诫成功者不要忘记盛极而衰的自然规律、顺势及时掉头转向。

五是群龙无首,是乾卦多出的一句:“见群龙无首,吉。”大致是说群龙(王侯和贵族们)均自行其是,社会无首领、无国界、无种族,因而人人自由平等、各司其职、遵纪守法(君子之行),为“世界大同”之象,也正是社会的吉象!现代“群龙无首”虽基本保留了本意,但多含有贬义,通常意思:指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

六是朝乾夕惕,是乾卦第三爻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说君王或贵族每天都在勤奋努力(乾是指刚健、奋力),夜晚时就如在危险中,时刻自我反省(惕是指警觉、谨慎),于是没有灾难。这正是君王和贵族们在成长、发展阶段应有的状态!现代“朝乾夕惕”的通常意思:某人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的样子。

七是触类旁通,其中“旁通”出自乾卦卦辞的一句:“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这是对乾卦卦象的概括性言论,是说六条阳爻(—)发挥且舒展出现的结果,就是天道、自然情态已广泛通达(旁字的古意就是“广泛”)。而“触类”则出自易传《系辞》中的一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是说占卜推演卦象的过程,“触类”是指事物的类别,要由这个分类去“长之”(推演预测结果)。

后来将“旁通”、“触类”合在一起,本意是说按事物类别推演、达到广泛通达的状态,再引申,便有了“触类旁通”的通常意思:当我们掌握了某一类事物的根本规律、就能推演出所有此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主要是指学习的过程。

总之,除了上面提到的这20个成语,出自《易经》的相关成语、熟语还有很多,感兴趣可以再找一些加以研究。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laixianzx.com/tlxxs/16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