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经》的卦辞中,恐怕比乾卦“九五”卦辞、爻辞再好的不多了,可以说是上上之卦、乾天之卦,又位在九五,成就了后世的成语“九五之尊”,其卦辞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可谓是好上加好的一卦,然而俗人认为,所谓好的背后都蕴藏着坏,否极泰来、泰去否生,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一、群龙无首,循环往复,进而为亢,绝无退路,而要做到“飞龙在天”,必然有“大人造也”的修行,一旦失去了这种修行或是稍有不慎,即落入“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的地步,而九五断然不可能逆转到九四“或跃在渊”的,因为达到这一步已经不可能再退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有一段劝孙权抗曹的言论,大意是说我等皆可降曹,唯大王你不行,我等降曹,不失太守之职,大王降曹,可知荆州刘琮安在?俗话说的更直接,见过投降的王侯将相,没见过投降的皇上。
其二、无为而治终无为,其实从孔子解说的这一卦而言,充满了后世道家的无为理念,“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既然是各从其类,那么九五之尊便无了作为,你这条龙没了作为,其他的龙动不动就难说了,因为群龙无首吗?
其三、“利见大人”之“见”为何?一般认为是天子会见诸侯,“见”作“会见”解,那么俗人会问,诸侯都成大人了,你这个“九五”又算什么呢?是大人吗?看来似乎不通。俗人以为还是解释为“天上飞龙显,地上出大贤”好些,这也符合“易”之天人合一的理念,那么俗人再俗上一回,飞龙不可能天天出现吧,那么地上的圣贤又当何为呢?一点过错也没有吗?
其实,自以为是吹捧自我者哪一个不认为自己就是飞龙在天了,荣耀光环之后的悲凉哪一个不是自己“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