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谷飘香。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的“六水香”水稻种植基地,今年的开镰仪式正在进行。作为我国农耕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传统,水稻开镰仪式表达着人们对丰收喜悦的庆贺和对辛勤劳动的赞美。稻田开镰收割忙,丰收的场景总会带来感动。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已经压弯了稻秆,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多台自走式收割机隆隆驶过,一粒粒谷子被收入“囊”中……肥沃黑土地孕育,一江五河六水香泰来县地处北纬47°“黄金”种植带,素有“塞北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拥有珍稀的寒地黑土资源。据介绍,由于泰来县黑土地的土壤肥沃、矿物质丰富,种植出来的大米口感香糯、营养丰富。除黑土滋养之外,泰来县种植水稻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据了解,由于处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这里年平均日照小时,光照充足。在水稻灌浆到成熟的八九月,昼夜温差明显,温度极差可达20℃以上,使得水稻成熟期相当集中,当地俗称“上得急”。“极佳的气候条件让我们的水稻干物质积累丰富,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和粗蛋白含量高。”六水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事业部经理赵可新告诉记者。另外,泰来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一江五河蜿蜒流过,为种植优质水稻提供了保证。“六水香”品牌便是因此得名。同时,由于县域及周边无化工污染企业和粉尘污染,干净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让泰来县的水稻可以真正“安心”成长。高标准严要求,只为一粒好大米依托“黄金”种植带的自然与环境优势,“六水香”大米坚持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先进的工艺技术,全程贯彻“五统一”“五鲜”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鲜米。为保证收获“新鲜稻谷”,泰来县的“六水香”大米坚持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统一购种、统一购肥、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守护稻谷品质,保证鲜米一年仅产一季。为避免营养流失,稻谷统一收割脱粒,且严格掌控新粮容重、水分、杂质达到入库标准,实现“抢鲜入仓”。走到高耸的烘干塔下,赵可新一边指着正在飞速运转的烘干设备一边向记者介绍道:“目前,我们拥有先进的厂区低温烘干塔,模拟日光连续低温烘干,保证稻米营养不流失,日烘干能力达吨;8座平房仓总仓容量为平方米,可存储稻谷30万吨。”谈到加工工艺,赵可新的神情中洋溢着自豪。“我们采用国内先进工艺,实现全程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凭借恒温恒湿库,有效抑制稻谷的新陈代谢,让每一粒稻谷‘锁鲜储藏’,保持新鲜活力。同时,构建基地直达城市的物流体系,保障‘领鲜直配’,从脱壳到餐桌,鲜米到家仅需10天。”“目前来看,今年收成很好,预计能达到一万八千吨。”有了好的收成,如何继续延伸产业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是关键。六水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营事业部副经理李雪璐告诉记者,下一步还需要更加聚焦产品研发,不断创新扩大产品品系,逐步实现鲜米的功能化、定制化,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持续发展订单农业,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来源:中国农村网
记者:丁钇清
编辑:蔡薇萍监审:徐锋投稿邮箱:wgsntg.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laixianzx.com/tlxxs/16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