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极否来,周易《否卦》6个历史小故事,身处逆境怎样才能亨通?
在中国的成语里,身处逆境的人最喜欢听的一句鸡汤语是:否极泰来。
《周易》64卦中,地天泰卦为11卦,天地否卦便是第12卦。天在上,高高上升,地在下,气依然下沉,天地阴阳二气不交合,上下之情不相沟通,象征着闭塞、阻隔之象。
从《周易》64卦中的排序,虽然人们常说,否极泰来,但《易经》卦序讲的却是“泰极否来”。
人取得点成绩,掌握些权利和财富,有了些名声后,难免会飘飘然。
可是,永远要记住:嘚瑟是死亡的前奏,这个规律准得很!一个人飘飘然的张狂,其背后就是大祸临头。
否卦的《象传》说:“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当君子遇上否难之际,必须实行“俭德避难”的真理,才能转“否”为“泰”。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蘧(音:qu)伯玉是一位先贤,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出来作官;政治不清时,就像一张纸卷起来,收藏在怀里,不为人所见。
结合传统《周易》思想,今天,“源易缘”就来谈谈,否卦六爻辞的历史小故事,供大家交流探讨。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以下付费内容更精彩、更实用。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如果喜欢,欢迎订阅购买专栏,或私信互动!)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