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结构洞观点:在投融资生态环境中,无论是投资人、从业人士,还是企业家们,都必须对当下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的运行状态有着清醒的认知,并从中找到与自己的商业行为之间的联系,从而为自己的商业行为确定切实有效的策略。
说到对当下经济环境的认知,首先必须搞清楚市场的风险来自于哪里?我们过去说经济危机,指的是生产过剩危机。我们经常看到的说是把牛奶倒到河里,这是牛奶太多了,生产过剩,它是产能过剩,这叫经济危机,它产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销售困难,这种情况会定期出现。但是金融危机不一样,金融危机它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危机。这听起来没有一定财经基础的人不易理解,关于“金融危机”,具体讲就是任何一个社会只有四张资产负债表。一个是政府的,政府借不借钱,政府借多少钱这是政府的杠杆。第二个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本身就是杠杆经营。第三个就是企业的。第四个就是家庭资产的负债表,买房子借银行的钱,这就是你资产负债表。这四张资产负债表,都有杠杆出现,任何一张资产负债表出现的衰退,都可能会引起另一张资产负债表部门的衰退。只不过金融的杠杆最长,于是这种衰退最敏感,衰退起来速度最快。于是把这种去杠杆的危机叫做金融危机。
02
相比较而言,金融危机更可怕、更深刻、更全面。如果说经济危机还可以在某一个局部、某一个范围发生,但金融危机,没有一个能独善其身,如何让资产负债表健康化,成为各个国家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金融改革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二是金融开放,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全球第五种主要储备货币,这也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风险管理。“这既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金融监管的核心要点,它构成金融运行区别于其它供应商企业的最重要的特点,那么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就变成了打造中国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的重要任务。
03
这次去杠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考验,在中国进入现代化的同时中国金融也应该现代化。写到这里很可能有人要问了,上述这些概念性的描述,到底是想说明什么意思呢?是想说明:
1、当下的经济环境并不乐观,存在较为明显的“经济危机”特征,市场系统风险存在继续上升的概率较大。
2、金融危机一旦爆发,比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更可怕,而目前我国同样存在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并且这种可能发生的概率还不低。因此大到国家的风险管理,小到企业、投资人,甚至是个人的所有投融资行为风险管理都至关重要,这关系到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
3、站在宏观市场经济环境的角度,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叠加存在可能的现实,必然造成政府的政策与市场博弈的激烈程度不断升级,而这种博弈的结果,金融危机一定不会爆发,政府绝对是零容忍。
如此则为金融现代化改革带来巨大商业财富机会,并且此时就是提前布局进入的良机,特别是投融生态环境势必会出超出预期的改善。今天的观点是:否极一定泰来,当下之行动,确定未来之财富。
杜仲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