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导的这部上海电影,原著插图作者要来

微博上有个段子是这么讲的:

[文艺(2b)青年的必经之路,就是在年轻的时候摘抄过王家卫语录,发过王家卫电影的截图。]

mmmmmm....好吧,我承认,我也干过这事。

不过,现在的文艺青年,必经之路里可能还要再加上一条:看王家卫喜欢看的书。

因为,有这么一本小说,王家卫一口气看完说:

“像是经历了一生一世,我对它不是一见钟情,而是一见如故。”

拿到改编权时,王导受宠若惊:“我很感谢,我们不是最有钱的,但他把书的影视改编权给我们做。”

“这是一本很重要的书,我要好好做。”

这本小说,就是金宇澄的《繁花》。

年,金宇澄在上海本地论坛“弄堂网”注册了ID“独上阁楼”,开了个帖子,将王家卫电影《阿飞正传》的结尾三分钟敲作小说的开头: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电灯下面数钞票,数清一沓,放进西装内袋,再数一沓,拿出一副扑克牌,捻开细看,再摸出一副。接下来梳头,三七分头,对镜子梳齐,全身笔挺,骨子里疏慢,最后,关灯。否极泰来,这半分钟,是上海味道。

这段话读起来,是不是跟我们平常看的小说有点不一样?

因为《繁花》是金宇澄用上海话写作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方言改良后的版本,但还是保留了上海话的句型和味道。

《繁花》故事主线并不复杂,以上海为坐标,以至70年代和至90年代两条时间线交叉叙事,围绕住阿宝、沪生、小毛三位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展开。

金宇澄像一位说书人,说尽“花花世界,鸳鸯蝴蝶”。

△金宇澄,程泉摄影

年8月,这部33万字的“网络小说”开始刊登在《收获》杂志长篇专号上。很快,杂志脱销,只能加印。

△《收获》长篇小说专号秋冬卷

年3月,单行本《繁花》出版,销量大得吓人:至年6月止,已经累计销售20万余册,11次印刷。

奖项更是拿到手软:中国小说学会“中国小说排行榜”榜首、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第二届“施耐庵文学奖”、首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不全部列了,放不下#

年,出版两年后,《繁花》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一时间,引来看客无数,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80后、90后,纷纷争相阅读。

茅盾文学奖的评委王春林教授评价非常高:

依我愚见,说到上海叙事,自有白话小说盛行以来,一直到金宇澄的《繁花》横空出世,大约有四位作家是绝对绕不过去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他们分别是韩邦庆、张爱玲、王安忆以及金宇澄。

从此,说起上海,大家再也绕不过金宇澄的《繁花》。

在《繁花》里,随便翻翻,都能看见很多老上海人才知道的坐标:卢湾区、国泰电影院、东正教堂、西康路大自鸣钟、上海电影院......

△西康路大自鸣钟,现在地图上已经没有了这个坐标

有评论称,“《繁花》建立了一个文学的博物馆,多少年以后你要回过头来看上海,到小说里找就行了。”

金宇澄生于年代,地地道道的老上海,书里的新式里弄、洋房、曹杨工人新村,他都住过。

除了在东北当知青的那8年外,上海自60年代以来的城市变化史,他几乎从未缺席,因此对这座城市怀有极深的情感。

岁月变迁,很多金宇澄年少时的老地标,都已经被推土机推平,建起了高楼大厦,对此,金宇澄总是很痛心:

“上海精神的代表是小马路,曲曲弯弯的情致,有遮有盖,有骨有肉,回眸之媚,绿肥红瘦。如今上海的设计,还有衡山饭店门前的6路相交,美丽辐射的设计吗?没有了。

好比一个女人,没有了曲线,一眼看到底,一点蕾丝花边也没得,就穿一身透视装,没啥味道了。”

在他眼里,拆掉的不只是一代人的记忆,也是一代人的审美。

那么,除了文字,还能怎样唤醒老上海的城市记忆,与读者分享呢?

在钟红明(《收获》副主编)的建议下,他想到了自己动手画插图:

小毛理发店、弄堂房子内部,上海衣着打扮,如果熟悉,稍有绘画能力,就可以画了,老老实实画下来,与插图画家的初衷不同,比如瑞金路教堂,多年后改成新锦江酒店,时间就是这样变的,给读者一个更真的印象。

他最先开始画的是地图。

长乐路的、卢湾区的、消失的旧街道示意图.......不得不佩服他惊人的记忆力,时间过去这么久了,什么街道、下个转弯是什么,这间公寓在哪里,他都能一一还原。

▲鸟瞰房屋类别的图谱,犹如花园——/《洗牌年代》

▲“书中所述的人与事,处于本埠版图的大致方位。沪杭铁道现已改轻轨。无比例尺。”/《繁花》

▲“为王家卫导演画示意图——”/《洗牌年代·锁琳琅》

后来,他将自己记忆中的建筑也画了下来。

老上海的街坊里弄、石库门、旧货商店、城市的版图、街角建筑的变迁……这些差点被人遗忘的记忆都在他笔下复苏。

▲“国泰电影院”的买票队伍,顺锦江饭店的街廊朝北排开,该廊现已经辟为店面。在年,少数头轮电影院才有冷气,“上海电影院”是三轮影院,以纸扇消暑。/《繁花》

▲苏州河宝成桥A-B版/《洗牌年代·此河旧影》

金宇澄曾评价自己的小说:“《繁花》雄心勃勃、兴味盎然,又是笃悠悠、漫不经心。”

其实,这份态度也同样体现在了他的插画上,看似漫不经心的画面,却能让你回味很久很久。

金宇澄的文字,复苏了老上海历史的记忆,金宇澄的画,同样让我们学会不再遗忘。

钱报读书会?IP风云录

凋谢的记忆

地点:杭州图书馆展览艺术中心

时间:年7月20日14:00

费用:免费

报名请扫▼▼▼

有疑问可加小助理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白驳风专家在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laixianzx.com/tltq/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