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浅谈麻将与麻将文化

谈起麻将牌,在中国可能没有几人不知晓的,可是麻将到底是何时发明的?又是何时兴起的?恐怕有许多人就不甚明了了。关于此类问题说法很多,不一而足,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有两种,一说是出于那群聚众山林,结伙起义的梁山好汉之手。二说是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途中发明作为消遣娱乐之工具。

关于此二类说法,我比较倾向于后者,梁山好汉们平时不是练兵习武,共谋大事,就是饕餮酒肉,聚众作乐。哪还有什么时间去玩麻将牌呢?而郑和和他所带领的船队就不同了,漫长的航海生涯不免枯燥乏味,单调沉闷,为了解决船员们的劳顿疲乏,鼓舞他们的士气,于是,郑和经过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高招:他就地取材,利用船上现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图案,再制定游戏规则,放在吃饭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时娱乐。这样的游戏一经推广,就变成了现在中国人所共知的麻将。

麻将有别于一般的棋牌游戏,关于他的特点我归结为三点,即隐蔽性、孤立性和投机性,中国的象棋、围棋都是要将竞争“大白于天下”,两人对弈,真材实料,斗的是智慧,论的是实力,而麻将不同,他既不要求你真刀真枪的厮杀一番,又不需要你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只为了那“一着不慎”,而“满盘皆输”,麻将这玩意儿,就是要你猫在一处角落,察言观色,趋避就利,老练持重,伺机而动。如果一不小心,显山露水,泄了天机,那你恐怕只有赔本的份儿哦,由于不是公开性的厮杀角逐,所以玩家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既不像下棋那样有人在旁指指戳戳,飞车走马,移兵架炮,又不像扑克那样可以与人结成同盟,共同作战,这样,就等于玩家完全处于“封闭”状态,“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家瓦上霜。”,特别是当人家有“大胡”趋向,而自己牌又烂得一团糟的时候,要么就会产生“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之心态,要么就会大叫一声:“豁出去了”,痛下“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但这种决心下得也并非盲动,这是由于麻将还有第三个特性——投机性,所谓投机,说直白些,就是盼机会,待运气,等个喜出望外的大收获。恕我直言,传统的中国人好的可就是这口,你翻开辞典,什么“喜从天降”啊,什么“天公作美”啊,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啊,什么“否极泰来”啊类似这样的词语,拾俯即是,这不都带有一种投机心理吗?

我们现在不凡将麻将与中国人传统心理做个比较,应该说,传统的中国人,特别是传统的中国仕人身上都普遍带有一种“麻将心理”,中国传统仕人要想出将入相,进朝为官,那就必须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穷经皓首,日夜苦读,这就好比麻将刚刚开局的时候,谁也不管谁,只管顾着自己的牌,过些时候,一但自己“上了路”(就好比功名已到了手),就禁不住谨慎小心,左右逢源,既要盯上家,盼望能吃张好牌(与官场中盼着上司能给自己评奖加绩的心理如出一辙),又要卡下家,最好一点光也不让他沾(与官场上预防底下人钻自己空子大体一致),而且还要防对家(官场中与自己平级的人可不得不防呀)。就这样,一场牌局下来,通常会弄得自己筋疲力尽,费力伤神。

尽管如此,麻将作为中国的一项独有的娱乐文化,还是有必要发展的,麻将中的花色也烙印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比如,麻将牌上的八个花,“春夏秋冬”是一年之“四季”,“梅兰菊竹”是花之“四君子”,七个风,“东南西北”是天地之方位,“红中”大概有“中正仁和”,“喜庆祥和”之意味,“青发”大概不仅有“恭喜发财”的寓意,可能还寄托着人们“四季常青”的愿望吧,至于“白板”,我个人觉得,是不是蕴涵着道家文化中“无为胜有为”的含义呢?

作为现代社会的小老百姓们,平时工作之余休闲一下是完全可以的,也是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调节紧张的神经,放松情绪,还可以活动脑筋,开发智力,应该是一项很不错的娱乐休闲活动,有报道说,打麻将还能长寿呢。但是要注意适量,适度,切忌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最后,请记住这么一句话:“入局斗牌,必先炼品,品宜镇静,不宜躁率,得牌勿骄,失牌勿吝,顺时勿喜,逆时勿愁,不形于色,不动乎声,浑涵宽大,品格为贵,尔雅温文,斯为上乘”。麻将的精神和旨意正在于此。

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详情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laixianzx.com/tltq/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