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大子景区之一,位于秦岭西端北侧,距城区28公里。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10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我国第二大艺术宝窟,现存个洞窟,泥塑、石雕多件,壁画多平方米,崖阁8座,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被誉为“东方艺术雕塑馆”,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朵艺术奇葩,与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麦积山石窟则以独特的泥塑艺术独树一帜。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市,是万里长城最西边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关城附近已建成一座中等工业城市,城区街道敞整洁,城区西北是著名的嘉峪关长城,西南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城外四周则是广漠无边的戈壁滩。嘉峪关风光壮美,从嘉峪关到酒泉,中间只有20多公里。嘉峪关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南为祁连山,雪峰绵亘千里;北为龙首山、马鬃山,与祁连山对峙,雄居河西。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西30公里。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泾河环绕,最高峰海拔米。山上林木茂盛,景色秀丽,并有日月峡、羽仙峰、气心峰、千丈岩、绣球峰、蓬花岩、归云洞、黄龙泉、丹梯崖等名胜。相传黄帝曾在此问道于广成子。自秦汉以来,直到宋、元、明、清均曾在此修建庙宇,铸铜钟、铜佛30余件,刻碑40余处,并将山下问道宫辟为道教十方常驻。山上原有古建筑8台、9宫、18院及寺院42处,道院极为兴盛。清同治初,寺庙毁。今尚存唐滹寺,盘龙石柱,宋0寺经幢,元重修问道宫碑记,明代宝塔及清康熙时所修太和宫等。
马家窟遗址因首先发现于临洮马家窑而得名,距今约--年。它包括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马家窑文化和较晚期的齐家文化,还有更晚期的“寺洼文化”。下部迭压着庙底沟类型文化层。房屋有方形,圆形,多为地下穴式,房址旁有公共墓地。随葬彩陶较多,底色以橙红为主,主要是黑彩(个别有百彩)花纹。石器有石铲,石刀,石镰,石磨等,也有盘状器,铲形器,磨制较细。此外,年在马家窑出土了一件钢刀,经坚定为青铜器。
兰州黄河铁桥俗称“中山铁桥”、“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黄河铁桥不仅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的前身是明洪武5年(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33年(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33米,宽7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2年改为“中山桥”。年,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