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文档复制粘贴一段内容到自己的文档中,显然叫抄,没有人会反对这是抄,而且属于一种赤裸裸的抄。但有一些等价行为,效果上和赤裸裸抄是一样的,但越来越显得不像是抄,甚至看不出是抄,甚至被认为是合理的。下面是一些这样的等价行为:
眼看着别人的文档照抄。
看了别人的文章记住了,离开别人文章后,哪一天一字不漏的写下来。
抄完后,改头换面一下,调整一下顺序。
之前,记住了别人写在文章中的东西,后来,条件反射似的写下来。启发式地抄。
于是,不难理解,写作中的一些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赤裸的和含蓄的、主动和被动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即时的和滞后的、机械的和有变化的抄。既然这种有两面性的事情在发生,我们就得了解,哪些行为可能是合理合规的,哪些是不合理不合规的。举例而言,假定我们在文章中需要介绍一个已知现象或规律,且这种介绍在其它出版物中存在。为了方便,大多数人会从其它出版物中把该介绍先赤裸裸地抄过来再改造一下。这显然是一种抄袭,但如同我们将要讨论的,这未必是剽窃。之所以说成“未必”,是因为很难用显性语言严格区分和定义什么是合规与不合规。反过来,有经验的学者看到抄的内容后,能对抄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这如同你很难严格定义什么叫美丽的艺术品和不美丽的艺术品,但人们看到后,自然看得出哪件艺术品好看,哪件不好看。如果将抄袭的字面意义理解为,在自己的文章中照抄别人文章的部分内容(第一种含义)或在研究和写作中照搬别人的思路(思想、方法和经验)(第二种含义),那么其中有些抄袭行为可能是合规的,甚至是经常发生的。理解“合理抄袭”的合理之处,可以避免走极端,既可以提高研究和写作的效率,又可以避免真正属于学术不端的抄袭。下面就来介绍可能具有合理合规性的、“级别越来越高、合理性越来越大”的几种“合理抄袭”情况:抄非正式内容,抄形式,抄隐性知识和吸收灵感。在本文最后,反过来介绍什么是不合理的抄袭(即属于剽窃的抄袭),并从不合规抄袭的特征出发,试图说明“合理抄袭”的不同之处。抄非正式内容
一篇文章可看成由两方面内容构成:第一方面是非正式内容,第二方面是正式内容。两方面内容交替出现,有时混在一起。正式内容是基于文章作者本人研究得到的结果、结论和观点等。如果使用别人的正式内容,则需要恰当引用,不能以任何方式暗示这是自己的得到的东西,否则就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中的抄袭。
非正式内容主要包括常识、通用知识和一些铺垫性内容。原则上,可以抄非正式内容而不必引用,因为非正式内容不属于新的知识,不构成对别人的侵权。
常识和通用知识出现在大量教科书和专著中。它们在这些书中写得好好的,你直接抄过来,就不容易犯笔误之类的错误。
注意,这里所指的抄,是指你临时要用到哪个知识点时,你可以把别人对该知识点的介绍抄过来,没有必要自己写(事实上我们很少能记住各种各样的知识点的全部细节)。但不能把别人的教科书和专著中能反映作者整体风格的内容大段大段地抄过来作为自己的组织形式发表。教科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属于教科书作者的原创,但对多个知识点的连贯组织则体现了作者的思想。
铺垫性内容是组织正式内容的内容,起到导航、交代主题和衔接正式内容的作用。用非正式内容对全文进行组织、完成不同内容的过渡,能起到缓冲作用,既让读者得到休息,又让读者不迷失方向。这如同表演节目,需要一些人引导观众、需要节目主持人规划、播报、切换和推出节目和扇动观众激情。如果从头到尾只有演员们一个接一个不停歇地表演,观众就会迷失、缺乏激情。
例如,“以上我们介绍了研究方法,下面给出我们得到的研究结果”就是铺垫内容,用于组织上下文。
一些文章的铺垫性内容很值得借鉴。在你文章的相似位置可能适合放相应铺垫性内容,显然可以抄过来。比如说,你把“以上我们介绍了研究方法,下面给出我们得到的研究结果”抄过来,不会有人说这属于学术不端。
需要注意的是,一字不改地抄这些非正式内容,有可能被查重系统判定为重复,除非稍微“改头换面”。需要声明的是,这里绝不是说你通过改头换面可以剽窃正式内容。真正的剽窃,不管如何改头换面,也改变不了剽窃的性质。合理地利用,不管其中的抄袭过程看似多么赤裸,但与剽窃无关。
我们不可能对“抄来”的非正式内容进行引用,因为一篇文章涉及的非正式内容太多了。哪怕是正式内容,相关表述也包含非正式内容,比如说逻辑和因果关系的相关知识就是非正式内容(常识或通用知识)。如果走极端,逢事必引用,那么差不多每一句话都得引用,文章就不像文章了。
抄形式
如果抄非正式内容算得上是赤裸裸的抄,那么抄形式就显得不太赤裸了,可能需要动点思考才能抄形式。
这里的形式是指文章的整体结构、局部结构、语气、句型、非文字类元素的表现形式等。
论文的一种典型结构是规范结构IMRaD,即各章节按顺序由引言、方法、结合和讨论构成的结构。许多人都使用这种结构,而不需要加以引用。
论文各部分内容也有自己的结构要求。某些作者可能创造了另外一种整体或局部结构形态。你下次使用了类似形态,不能被认为是学术不端行为。
初出茅庐的学者往往不知道用什么语气书写引言、介绍方法、描述研究结果和对结果进行分析,抄别人的语气则可以快速吸收学术语言。
使用别人发明的句型也不能认为是学术不端行为。曼切斯特大学电子书《学术句型库》的作者约翰·莫莱博士(DrJohnMorley)指出:句型在性质上是内容中立和通用的。因此,在使用它们时,你并没有偷窃他人的想法,这并不构成剽窃。Thephrasesarecontentneutralandgenericinnature;inusingthem,therefore,youarenotstealingotherpeoplesideasandthisdoesnotconstituteplagiarism.我们研究过程会形成一堆数据,我们会仿照别人的形式构造图形和表格,其中的数据则使用自己的。这种形式的照搬不能被认定为学术不端。当然,如果你借鉴的图形和表格形式确实体现了原文作者的值得欣赏的创意,还是应该适当引用(如指出我们使用某文类似的方法作图)。
抄隐性知识与吸收灵感
如果说抄形式比赤裸裸地抄非正式内容更需要思考,那么抄隐性知识(属于个人经验的很难写下来的知识)和吸收灵感就不是仅仅思考一下就行了,需要有点付出甚至有些天赋才能抄隐性知识和吸收灵感。学术不端中的抄袭有机械的(幼稚低级的抄袭,能被查重系统查出的抄袭),也有恶意的(即把被抄袭内容改头换面,目的是让人难以发现)。下面将看到,比恶意抄袭更“恶劣”的却是抄隐性知识,比抄隐性知识又更“恶劣”的是吸收别人的灵感。这里指的“恶劣“,是指更致命(例如,实现了赶超别人的目的,让别人必须经过进一步努力才能维持竞争力),但又不能被界定为属于学术不端。你把别人的看家本领“窃取”过来了,还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让“受害者”有口难言,可见有多“恶劣”。研究思路是一种隐性知识,是一整套思想、方法和经验的有机结合。抄研究思路不是一种简单的书面复制,而是要经历学习、体验和思考才能抄袭到的。各个研究方向都会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且这种研究思路是在不断进步之中。研究思路往往是集体的贡献,是随着当今条件的改善和不断积累形成的。抄袭别人的研究思路,很难被简单界定为学术不端。如果先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表示为“与其将别人的鱼拿过来,不如从别人那里学到捕鱼的技术“,那么,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与其抄别人的研究结果,不如抄人家得到研究结果的思路。当然,掌握思路后,必须得到新的结果,如果你重复得到别人的结果,则不属于原创了(有时,一些重要结果需要被进一步证实,此时,如果你用新的思路得到,那么报道出来也可能有意义)。吸收灵感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吸收隐性知识。表面上,吸收灵感和剽窃区别越来越大了。实际上,很难严格统一区分什么是吸收灵感,什么是剽窃。对此,玛莉娅(Maria)在她的文章“拷贝和出售他人的作品可以吗?剽窃和黄金法则”(Isitokaytocopyandsellanother‘swork?PlagiarismandtheGoldenRule)中写到:艺术中最古老的罪恶之一是敲掉别人的创作并卖掉它。Oneoftheoldestsinsinartisknockingoffsomeoneelsescreationandsellingit.你如何区分吸收灵感和剽窃?这很容易,但别让我解释。Howdoyoudeterminethedifferencebetweeninspirationandplagiarism?Itiseasy,butdonotaskmetoexplainit.就像最高法院大法官波特·斯图尔特曾经对某类作品说的那样,“我不知道如何定义它,但是当我看到它的时候我就知道了。”JustlikeSupremeCourtJusticePotterStewartoncesaidofPornography,Idonotknowhowtodefineit,butIknowitwhenIseeit.吸收灵感的合理性,只有等我们在下一节介绍完什么是不合规的抄袭后,才能进一步理解。
“合理抄袭”与剽窃的本质区别现在来介绍什么是不合理不合规的抄袭,即属于剽窃的抄袭。最后,我们将从剽窃的特征出发,试图说明“合理抄袭”的不同之处。
以下滑动窗口给出了国家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标准界定的剽窃行为。
请向上滑动
1观点剽窃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的观点,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应界定为观点剽窃。观点剽窃的表现形式包括:a)不加引注地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论点、观点、结论等。b)不改变其本意地转述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后不加引注地使用。c)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删减部分内容后不加引注地使用。d)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进行拆分或重组后不加引注地使用。e)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增加一些内容后不加引注地使用。
数据剽窃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应界定为数据剽窃。数据剽窃的表现形式包括:
a)不加引注地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b)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进行些微修改后不加引注地使用。c)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进行一些添加后不加引注地使用。
d)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进行部分删减后不加引注地使用。e)改变他人已发表文献中数据原有的排列顺序后不加引注地使用。f)改变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的呈现方式后不加引注地使用,如将图表转换成文字表述,或者将文字表述转换成图表。
3图片和音视频剽窃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片和音视频,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应界定为图片和音视频剽窃。图片和音视频剽窃的表现形式包括:a)不加引注或说明地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像、音视频等资料。b)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片和音视频进行些微修改后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c)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片和音视频添加一些内容后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d)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片和音视频删减部分内容后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e)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片增强部分内容后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f)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片弱化部分内容后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
研究(实验)方法剽窃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实验)方法,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应界定为研究(实验)方法剽窃。研究(实验)方法剽窃的表现形式包括:a)不加引注或说明地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实验)方法。b)修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实验)方法的一些非核心元素后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5文字表述剽窃不加引注地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具有完整语义的文字表述,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应界定为文字表述剽窃。文字表述剽窃的表现形式包括:a)不加引注地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b)成段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虽然进行了引注,但对所使用文字不加引号,或者不改变字体,或者不使用特定的排列方式显示。c)多处使用某一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却只在其中一处或几处进行引注。d)连续使用来源于多个文献的文字表述,却只标注其中一个或几个文献来源。e)不加引注、不改变其本意地转述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包括概括、删减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或者改变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的句式,或者用类似词语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进行同义替换。f)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增加一些词句后不加引注地使用。g)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删减一些词句后不加引注地使用。
6整体剽窃论文的主体或论文某一部分的主体过度引用或大量引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内容,应界定为整体剽窃。整体剽窃的表现形式包括:a)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b)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如补充一些数据,或者补充一些新的分析等。c)对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进行缩减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
d)替换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研究对象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e)改变他人已发表文献的结构、段落顺序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f)将多篇他人已发表文献拼接成一篇论文后发表。
7他人未发表成果剽窃未经许可使用他人未发表的观点,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实验)方法,数据、图片等,或获得许可但不加以说明,应界定为他人未发表成果剽窃。他人未发表成果剽窃的表现形式包括:a)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已经公开但未正式发表的观点,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实验)方法,数据、图片等。b)获得许可使用他人已经公开但未正式发表的观点,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实验)方法,数据、图片等,却不加引注,或者不以致谢等方式说明。按国家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标准,剽窃是指:采用不当手段,窃取他人的观点、数据、图像、研究方法、文字表述等,并以自己名义发表的行为。可见,学术不端中的抄袭有主观恶意行为,有偷窃的主观意愿,有不劳而获的意识在起作用,让被抄袭内容冠上了属于自己的名义。
前面介绍的“合理抄袭”中,抄非正式内容和抄形式并没有让这些被抄袭的方面冠上了自己的名义,因为读者不会认为这些内容属于你自己的原创成果(甚至不是成果),而是你在使用而已,就像别人也能使用一样。
抄隐性知识和吸收灵感则不属于不劳而获,你往往是付出了很多才能从别人那里吸收到隐性知识和灵感。
以吸收灵感为例,不是谁都能吸收到灵感的,你得有些天赋才能吸收到灵感。再说,吸收灵感后,你创造的是新的东西,你具备了比抄东西更强的本领——创造新的知识。虽然,你从别人那里吸收到灵感后,别人可能临时成了“受害者”——多了一个竞争对手。但这就是学术界的竞争法则。正是这种“不合理的”竞争,推动了学术的发展。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真实的剽窃不存在合理化的任何可能,因此,本文介绍的“合理抄袭”不能借用于将真实的剽窃行为合理化。来源:学位与写作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从事工程与技术科学研究的教师、科技工作者,各大院校的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投稿须知 1.稿件署名作者应为合法著作权人,文责自负,作者排序以原稿为准。来稿请注明:主要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学科研究方向、电话、传真和E-mail。 .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文章内容严禁抄袭、剽窃,作者来稿文责自负。 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有关部门资助,应脚注于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及复印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各种科技攻关及各种获奖项目等本刊优先报道。 .本刊对来稿认真负责,处理及时,收到稿件后立即编号,并给回执,日后联系时请注明稿号。投稿3个月未接到本刊回执,系该稿仍在审阅中,作者若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稿件若不录用,本刊在3个月内函告作者。 5.初审通过的稿件在3个工作日(法定假日除外)内送外审,经专家评审的稿件结果将尽快通知作者。 6.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个月不寄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修改稿首页务请注明稿件编号。 7.为保证评审的客观和公正,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稿件一经发表,即赠送3本样刊。 8.期刊编辑部有权向国内外各大文献检索系统提供本刊刊出的论文;凡不同意被检索刊物摘引者,请在投稿时事先声明。否则,本刊一律认为已获作者授权认可。 9.本刊编辑部根据审稿原则有权对稿件作必要的修改和删减。作者如对发表的时间、版式等有特别要求,请在来稿时声明。 10.凡向本刊投稿的论文,录用后均会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首发论文栏目上公开发布。
书评样板
一文读懂退稿原因和提高投稿命中率方法!附北核正文、书评资源!创富文摘创富文摘昨天
众所周知,学者的学习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学术论文体现的,随着国内高校在读博士的增多,高校竞争加剧推高了期刊的整体水平,导致期刊发文章很难,对论文质量要求很高。而学术论文最高投稿价值是最快速度发表在最高级别期刊上,并最大限度让读者检索,在最大时空内与同行交流。要想达到以上目标,首先需要研究期刊,根据文章选择合适的目标期刊。
该文章从被退稿文章特点入手,探讨了提高学术论文投稿命中率的策略。
被退稿论文的特点
▍从写作方式上看
1.按照教材模式撰写论文。这类文章构建的框架缺少新意,内容通常阐述某一问题的概念、定义、必要性、意义、理论基础、前提条件等,内容大多是已研究过的成果的总结,缺乏核心观点、理论根据和论证过程;缺少强有力的结论。
.建议型、对策型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特别是目前经济管理类的学术论文,实证居多,其写作重点应当是论文撰写的程序过程上,但如果论文撰写重点在于提出的各种合理化建议与对策,而缺少结论的说理与论证过程,则凭空得出的结论缺乏理论基础。这种学术论文只能算是建议稿,研究过程的缺失会导致学术研究的空洞与泛化,不利于作者学术思维的锻炼与培养。
从选题内容上看
1.选题不新,内容雷同。选题不适合期刊风格,或选题陈旧,或涉及面太宽,导致内容空泛,无法掌控,过于宏大的选题,在一篇小文章中,是不可能讲清楚的。作者往往只是杂糅、整合了当前各种说法,简单的整合在一起,更多是一种知识的综合,而非学术研究。这种写法缺乏学术历练;而选题太窄的文章不具有普遍性,或者该选题在别刊多次发表或本刊已有类似文章发表。
还有些文章内容上分散,重点不突出,缺乏系统性、条理性,创新不足,晦涩难懂,缺少“具象”思维。即缺乏利用案例、比喻、图表等形式来阐释抽象的理论和判断,学术论文无须像文艺作品那样讲究华丽、生动,但是简明、确切、文字流畅、易于理解是必须要做到的。
有的实证文章实证有余,分析不足。实证类文章的结构安排不合理,篇幅过长过短。数据不充足,比如样本数量过少、样本回收率过低未达到统计学标准,结论不客观,或是是众所周知、不需要经过论证就可以得出的常识性结论。综述类文章仅仅是简单罗列文献,未作归纳总结和分析讨论。
.文章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参考文献是学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与深度,是审稿人评判稿件价值和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参考文献不一定能发表,但是没有参考文献的文章一定会不发表。
提高投稿命中率的策略
▍搜索期刊的背景材料
1.研究期刊的办刊宗旨。可以说,办刊宗旨决定了期刊学术风格继而决定了文章选题范围、风格和体例。所投稿的文章一定是与期刊的办刊宗旨有高度相关性!所以,在投稿之前,应根据自己文章的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刊物。如果是与期刊宗旨不相符的文章,写的再好,命中率也不会高!
.知晓期刊的栏目编排,发文目录。栏目反映的是期刊的学术风向标。往往这些特色栏目是一些独具优势的边缘学科栏目、问题研究栏目或带有填补空白性质的栏目,可以活跃学术气氛,同时推动学界对此问题研究的深化,扩大期刊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通常编辑部的特色栏目是每期都要有,会保证每期的发文量,往往采稿率比一般栏目要高。
3.了解期刊的审稿流程。《华东经济管理》实行的是四审四校制度。初审,由责任编辑按栏目初审,初审通过的进入专家评审,专家审稿通过的稿件再由编辑部复审,复审意见送终审。国内许多CSSCI期刊的稿源很多,如何让编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