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值龙头公司璞泰来

怎样治好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40228/4345643.html

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自动化涂布机、涂覆隔膜、铝塑包装膜、纳米氧化铝等关键材料及工艺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下游客户提供专业性、高品质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材料及专业工艺设备综合解决方案,通过渠道共享、研发合作、工艺配套等实现了关键业务价值链的产业协同。

业务收入构成

主要客户

公司已与ATL、宁德时代、三星SDI、LG化学、珠海光宇、中航锂电、天津力神、比亚迪等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

所处行业

行业上下游

行业政策

在关键电池材料、关键生产设备等领域构建若干技术创新中心,突破高容量正负极材料、高安全性隔膜和功能性电解液技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动力电池企业和关键材料龙头企业。

行业地位

石墨材料由于具备电子电导率高、锂离子扩散系数大、嵌锂容量高和嵌锂电位低等优点,且石墨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成为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众多,其中:贝特瑞、杉杉科技、江西紫宸为行业前三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深圳斯诺、星城石墨处于行业第二梯队。另外,日本三菱化学等国际厂商也在国内设厂,其余多为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企业。未来几年,国内负极生产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国内领先企业与日立化成等国际企业的竞争、行业前三企业之间的竞争、第二梯队对第一梯队的追赶,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发展空间

根据GGII和鑫椤锂电数据,江西紫宸(璞泰来人造石墨子公司)、杉杉股份、东莞凯金为国内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第一梯队厂商,但是三家公司在17-20年的份额提升不明显,我们认为主要系动力类人造石墨需求持续向好,尚太、翔丰华、中科电气等第二梯队厂商近年来凭借高性价比特点逐步崛起,行业竞争格局仍不稳定。与锂电材料其他环节相比,人造石墨负极的CR3以及龙头份额均处于中等水平。我们认为,负极材料龙头璞泰来此前主要走高端差异化竞争路线,但是在高性价比的动力和储能市场发力较少,而动力和储能市场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公司还有较大市占率提升空间。

动力电池终端客户是整车企业,其对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降本要求一直存在,因而我们认为动力负极相较高端消费负极的性价比要求更高。其次,国内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本身在电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通过资金扶持、订单倾斜、技术协助的方式培养多个供应商。在负极行业,凯金和尚太是典型的依靠宁德时代扶持成长起来的案例。最后,虽然负极材料仍然在比容量、倍率性等性能上存在提升可能,但是我们认为未来技术迭代将放缓,因而技术领先优势只存在一定的窗口期,未来产品不可避免回归同质化。因此,我们认为动力负极成本优势是胜出关键。

璞泰来收购的山东兴丰为例,即使18-20Q1石墨化加工价格呈下滑趋势,其石墨化毛利率仍在21%以上。此外,一体化基地减少了原本分散在各地各环节的运输成本。电费在石墨化加工成本中占比达到50%-60%,因而低电价是石墨化加工获取成本优势的关键要素之一,近几年国内石墨化新建产能集中在内蒙和云贵川等低电价区域。

成长手段

石墨化方面,17年公司增资山东兴丰获得51%股权而后全资收购,在内蒙和四川新建一体化基地,扩充石墨化产能,目前石墨化自给比例达到70%,为行业内最高。碳化是高倍率产品的重要工序,公司19年开始在溧阳紫宸新建3万吨碳化产能。原材料方面,公司19年参股振兴炭材,涉足负极材料原料针状焦领域。

根据20年报,随着动力和储能市场的需求爆发增长,公司多款产品被客户使用,动力产品出货量已经超过数码类产品;叠加公司在低成本材料和工艺方面的研发取得突破,公司有望迅速推出性价比更高的负极材料产品向中低端市场逐步渗透。由于中低端市场对成本比较敏感,我们认为公司一体化打造的成本优势是进攻该类市场的重要武器,公司一体化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1)单个环节因为工艺能力或者低成本要素(比如对石墨化来说低电价)降低成本;2)一体化布局减少各环节的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公司负极材料自建炭化和山东兴丰及内蒙兴丰自建石墨化产能在19年年末开始释放,产业链协同优势在成本节约方面体现。公司17-19年单吨成本呈上涨趋势。拆分单吨成本构成来看,17-19年单吨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随着20年自建炭化、石墨化产能基本释放,公司充分受益于全产业链布局带来的成本节约,生产成本同比下滑,直接材料与加工费分别下降24.13%与15.95%,单吨总成本合计同比下降18.61%,公司毛利率同比改善。

股权架构

实际控制人为梁丰先生,充分利用股权激励实现核心团队利益绑定。截至年5月20日,公司董事长梁丰先生持股比例为26.39%,为公司第一大控股股东,公司董事兼总经理陈卫持股8.66%,为公司第四大股东。公司年向名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岗位人员以及68名重要岗位人员授予限制性股票万股,股权激励充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laixianzx.com/tltq/1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