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北方昆曲发祥地,要从当年的高阳(今河北高阳县)谈起。河北戏曲艺术领军人物——韩世昌、侯玉山、郝振基等诸君。
明、清之时,高阳纺织业逐步发达,人口繁庶,商贸活跃。高阳地理位置处九河下哨之地,十年九涝,大量的农闲时间在“纺纺织织、哼哼唱唱、舞武打打”中直接催生了戏曲艺术的进化,专业演出团体、演员们的出现。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昆山腔、弋阳腔传入高阳,逐渐与高阳原有古歌调(河西调)、土生剧种(高阳高腔)等,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经融合诞生了颇具北方表演风格和语言特色的北方昆曲。年高阳河西村第一次诞生了专业性的昆弋表演团体“庆长昆弋剧社”(老草台戏班),北方昆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班主侯月岩,酷爱昆弋不惜倾家建班,培养了不少的戏曲演员,并为早期的北方昆曲戏班“长庆”、“荣庆”提供了大部分演员骨干。在清代乾隆年间发展达鼎盛时期,并延续了百年不衰,继而梆子腔、皮黄腔、弦索腔无不受到北方昆曲的影响。年11月”荣庆社”应邀请赴上海丹桂剧院演出,韩世昌由北京赶到上海,他的打炮戏是《游园惊梦》。由于昆曲原本是南方的剧种,观众对之非常欣赏,荣庆社在上海的一个月很受欢迎。由于韩世昌的授业名师是南方昆曲家吴梅、赵子敬,他的演唱很合南方昆曲名家的风味,异口同声的盛赞韩世昌的吐字音韵准确,技艺精湛。根据《中国戏曲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记载:“在昆剧消歇十多年后,年由高阳专演昆弋的荣庆社进京,班中名演员有贴旦韩世昌、黑净兼老外郝振基等。荣庆社昆弋合流,不仅使北方昆剧得以延续和发展,而且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派昆腔。今称’北方昆曲’”。此时,南昆衰、北昆兴,他的影响一直到解放后中国北方昆曲剧院的组建以及高阳县北昆戏校的成立。
▲年6月22号在中央文化部礼堂举行了‘’北方昆曲剧院‘’成立大会。十位老艺术家合影。前右一韩世昌、右三侯玉山、后左一马祥麟。
年春,中央文化部决定在“北方昆曲代表团”的基础上筹建‘’北方昆曲剧院‘’,韩世昌任院长。自此,北方昆曲组织以一个国家剧院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梅兰芳先生参加了庆祝成立大会晚会的演出,北昆剧院作了答谢演出,韩世昌、梅兰芳、马祥麟合演了《牡丹亭》中的《闹学》与《惊梦》。
年,遵照中央对传统戏曲“挖掘整理,继承发展”的精神,高阳县委决定为挽救北方这一古老剧种,在高阳建立一个北昆戏校。并在河北省、地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高阳县北昆戏校招收了50多名学员,当时戏校有六名教师,其中五名出自河西区半职业剧团。为了提高学员的教学水平年,该戏校连学生带教师上调河北省艺术学校(现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昆曲演员,代表剧目有:《千里送京娘》《思凡》《钟馗嫁妹》《挡马》等等。
年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指示‘’继承昆曲提高京剧‘’,由河北省京剧团和河北省昆曲剧团(保定市京剧团)合并组建河北省京昆剧院。
北方昆曲优秀剧目:《清石山》《金貂记》《天下乐》(即《钟馗嫁妹》)《思凡》《九连灯》《千里送京娘》等。北昆优秀曲牌《油葫芦》《山坡羊》《排歌》等等。优秀艺术家韩世昌、侯玉山、侯永奎、郝振基、魏庆林等。继而后辈传承人繁多,是中国戏曲的宝贵财富。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对戏曲艺术的发展,对昆曲发展的重视以及对老艺术家的关爱表现在方方面面。如昆曲艺术家侯玉山逝世后,新华社于年11月12日发布讣闻称赞他是台上活‘’钟馗‘’,昆曲‘’老园丁‘’,为我国传统戏剧艺术奋斗了一生,特别是为昆曲剧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说,谈及河北的戏曲自要涉及到北昆的演变史,也要涉及到北昆的创始人们~韩世昌、侯玉山、郝振基等诸君。
韩世昌简介:(~)北方昆曲演员,工旦。字君青。河北高阳人。幼年搭庆长班(昆、弋班)先后从白云亭、王益友学艺,初习武生,后改昆旦。随班在冀中各地演出,吸取弋腔、梆子等演法,丰富了昆曲的演技。年陶显庭、郝振基、王益友、侯益隆等,在北京组成荣庆社演出。当时昆、弋汇聚一堂,他从多方面受到熏陶,又拜曲学家吴梅和昆曲名家赵子敬为师排演新戏,在音律、唱法和表演艺术上日益精进。此后长期在京、津各地演出,年率荣庆社赴上海,扩大了北方昆曲的影响。年率班东渡日本在东京、京都、大阪等地演出,并观摩学习能乐等日本古典剧艺,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韩世昌身段圆活,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善于用优美的造型,创造特定的意境,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代表剧目有《闹学》《游园惊梦》《刺虎》《刺梁》《思凡》《游园惊梦》《胖姑》《絮阁》《佳期》等。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息影舞台,以教戏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与朝鲜著名舞蹈家崔承喜合作,根据昆曲的舞蹈动作编成中国古典舞7套。(故而说中国古典舞的基础元素含戏曲程式化的舞蹈成分)年任北方昆曲剧院院长。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体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侯玉山简介:(~)北方昆曲演员,工花脸,河北高阳县人。11岁在河北获鹿和丰昆弋班从刘桐德学武丑,17岁后师事北昆名净邵老墨,改学花脸。先后在京东一带搭德庆和、宝山和、元庆各班演出花脸、武丑戏,深受观众欢迎。年至北京参加荣庆社,先后与韩世昌,王益友、候益隆、陶显庭、郝振基、魏庆林等合作。时至五四运动兴起候玉山等演出反映明末市民运动的《五人义》(候饰颜佩伟),剧场内外挤满观众,交口称赞。年与韩世昌等辗转演出于河南、湖北、湖南、苏州、杭州、南京、上海、济南、烟台等地。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归家务农,支持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返北京,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艺工作团任教。年与韩世昌,白云生等组成北方昆曲代表团,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南北昆曲汇演,他64岁高龄演出了《嫁妹》《火判》《通天犀》《激良》等剧。年,北方昆曲剧院成立,任艺术委员会委员兼教师,并经常参加剧院的公演兼顾问。侯玉山的戏路宽,功夫硬,气质纯朴,表演富于乡土气息,能演花脸、武生、武丑和老生戏60余出,尤其以演花脸戏著称。此外,《火判》中扮演炳灵公唱的套曲,《通天犀》中扮演许世英的椅子功等,都有独到之处。侯玉山对河北的弋腔也非常熟悉,能演唱《华容道》《敬德钓鱼》等弋腔唱段。
郝振基简介:昆、弋演员,工生、净。原籍河北霸县,后迁居玉田县。生卒年不详。自幼习昆、弋两腔,生净戏皆为所长。他嗓音洪亮,气力充沛,声音雄伟,行腔苍凉。擅演《草诏》《打车》《棋盘会》等剧。饰《琼林宴》中的包拯,唱做具有特色。尤以扮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独具风格。他曾朝夕观摹,故能将猴王的动作、神态刻画入微,时称一绝。他保存了弋腔猴王的传统扮相,如演出《安天会》,上场时带草王盔,于双鬓边各垂一长过膝头的鹅黄彩绸,彩绸中段当胸两侧各扎彩球;盗丹时则戴一白色毡帽。清光绪13年(年),任益合科班教师,培养益字辈弟子如王益友、唐益贵、李益仲、侯益才(北昆武生侯永奎之父)等多人。年至北京,先后参加同和社,荣庆社演出,此后经常巡回于京津一带,享有盛名。年在天津演出,适逢水灾,散班还乡后病故。
再有,著名演员盖叫天、陶显庭、白云山等老艺术家们均为河北人。盖叫天,(~)京剧演员,工武生。原名张英杰,号燕南。红极在上海。其出生地河北省高阳县人。
著名的昆曲演员陶显庭、白云生等,安新人(河北安新)。
回忆60年代时,以上这些昆曲艺术家多有到河北艺术学校(今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传授戏曲表演经验并亲自示范教学。
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命名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再度成为文化艺术界的热门话题,昆曲艺术的保护和振兴,再一次引起广大戏曲爱好者和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