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
在十八世纪末,工业革命进入鼎盛时期。工人阶级和企业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经营需要追求利润,而工人追求更高的工资,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支出。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工人的生产效率日益下降,出现了一种广泛的「磨洋工」现象。泰勒在开篇中就提到,这种「磨洋工」出现的主要原因:
工人广泛认为如果每个人或每台机器的产出增加了,那么最终会导致大量失业
通常实行的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每个工人为了保护其最大利益而必然要「磨洋工」
在各行各业中充斥着单凭经验行事,且生产率低下的工作方式,导致了大量的人工劳动力浪费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思想,旨在消除工人与雇主之间的矛盾,彻底清除「磨洋工」的现象,最终实现雇主和员工的利益最大化,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
在科学管理思想之前,企业管理全凭感觉。那时候最佳管理模式是通过「积极性加激励」的模式运作。这种模式的思路是号召每个工人运用其最佳判断力,做到多快好省地完成工作任务。这种模式下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工人的「积极性」,而这个问题的答案通常就是通过「薪酬设计」来达到目的,是记件计费,还是记时计费,有没有差额奖金,有没有分红。泰勒把这种模式定义为:使工人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作为回报,可以从其雇主那里得到「特殊激励」的一种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工人承担了工作的全部职责,包括总体计划、具体工作,直到工作任务完成。
在泰勒提出的管理思想中,首先,设计特殊的工资制度只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另外,工作任务的计划和执行要分开,计划由管理层来做,执行由工人来做。这种计划和执行分开的思想,也成了后面KPI思想发展的源头。为此,他列出了管理者的四项任务:
提出工人操作的每一动作的科学方法,以替代过去单凭经验从事的方法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成才,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由工人选择各自的工作,并各尽其能地进行自我培训
与工人密切合作,以确保所有工作都按照所制定的科学原则行事
管理者与工人的工作和职责几乎是均分的
以上四点就是泰勒科学管理的主体思想。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表述这种管理思想的核心,那就是「拆分」。首先是对工作职能的拆分,分为计划和执行。计划是管理层的职能,执行是工人的职能。其次是对实际操作的拆解和分析,去除无意义的动作,优化核心动作,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
这种分解的思想,在德鲁克看来,既是科学管理的成功之处,也是它的不足之处。万物有度,如果一味强调拆分,效率也难以提升。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有详细的讨论。
对泰勒管理思想的误解
目前很多管理类的资料中,提起泰勒的管理思想,都有一个比较共识的观点,就是把「人当作机器」。关于这一点,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的后半部分有清晰的阐述。如果只把对于操作的拆解当作泰勒管理思想的核心,很明显是以偏概全。泰勒非常重视工人的成长和培训,而且在书中也明确提出要对人的动机加以研究。泰勒管理思想的出发点是要调和工人和雇主的矛盾,在两者利益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利益最大化。「把人当作机器」很明显偏离了泰勒的出发点。
关于对科学管理的评价,泰勒自己在书的最后说到,「科学管理并不一定就是什么大发明,也不是发现了什么新鲜或惊人的事。科学管理是过去就在的各种要素的集成,即把原来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规则,从而形成一门科学。」大师都是谦逊的。在《科学管理原理》出版后的五十年,德鲁克给了一个公正而又客观的评价:如果没有科学管理,就不可能研究工作中的人;如果没有科学管理,我们在管理员工和工作时,绝对不可能超越善意、劝诫、和「加油」的层次。
泰勒于年在费城病逝,年终59岁。在他的墓碑上,刻着「科学管理之父」。
往期阅读:论情商的本质|谈谈电影和阅读|谈谈我对OKR目标管理的认识|你为什么不快乐|只有芸知道NIKE的成长之路|告别充实的二〇一九,迎接下一个十年富兰克林的道德迭代计划
重读《挪威的森林》|当我长你这么大,你是不是变我这么小了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下)
人的欲望、痛苦和快乐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上)
佛教中常见的称谓
和女儿一次冲突之后的反思
佛学体系初探
有感于三岁的儿子明天开学
关于认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浅谈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
幸福的方程式
幸福的人生哲学
苦难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家乡的年味儿
爱的本质
自律的方法论
自卑与超越
人生要处理的五种关系
创业杂谈之市场需求
告别不平凡的二〇一八古典数学之神-阿基米德
在改变世界之前,先改变自己
百度的覆辙,滴滴不可重蹈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牛顿和他的《数学原理》
欧几里得和他的《几何原本》
人的物质和意识
初创企业招聘之痛
一位生命中的贵人
纪念一位老人吕承通
我所说的,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