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ldquo泰来版ldquo矛

泰来县深入贯彻省委政法工作会议暨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推进会精神,认真落实“提升市域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水平”任务部署,多措并举、多方合力,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泰来版,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整体提升,连续四年实现“进京零非访”,获得“全国无邪教创建示范县”“全省平安县”等荣誉称号。

高度重视大力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泰来县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工作实施方案》,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县委确定的30件实事,纳入县直部门、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二是明确工作目标。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以民转刑案件、民事诉讼案件、涉法涉诉信访和越级访数量下降;人民调解成功率、民事诉讼调解率、行政诉讼调解率提高;防止恶性事件、重大民转刑案件和到县以上越级访案件发生为核心的“三下降”“三提高”“三防止”目标,使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三是协调推进落实。建立健全乡镇和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坚持试点先行,组织开展“平安建设走比看”活动3次,有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走深走实。

搭建平台进一步拓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渠道

一是行业调解中心各司其职。全县9个行业调解组织形成多点联动工作模式,年以来,及时化解涉及征地拆迁、医疗卫生、土地承包等行业性、专业性、综合性矛盾纠纷30余件。

二是社区“法律诊所”把脉问诊。聘请政法战线退休老法官、老检察官,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治教育等服务。社区“法律诊所”自成立以来,累计解答涉法问题近件次,调解纠纷余件。

三是家庭警务室和风细雨化干戈。充分发挥家庭警务室便民利民的地理优势,村警采取因地制宜、情理交融的方式调节村民矛盾纠纷。年初以来,全县相继成立17处家庭警务室,共受理解决矛盾纠纷起,实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化解。

健全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实效

一是管理机制“清单化”。坚持调解员每月排查一次辖区,村警每年遍访一次农户,乡镇干部每月对重点户走访一次的工作标准。建立排查问题台账,化解一个销号一个,及时跟踪回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二是案件办理“流程化”。科学规范案件办理流程,利用转办、交办等方式,实现案件分层分级调解,确保每一件矛盾纠纷都有人管、有人办、有接待、有回音。

三是考核奖惩“规范化”。制定年度目标考核实施办法,实现考核结果与工资绩效挂钩。成绩优秀的村,给予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总额3%—15%的奖励;不达标的村,给予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总额1%—25%的处罚。年,奖励11个村,处罚8个村。制定实施调解员“以案定补”政策,调处一般案件每件补贴50元,复杂案件每件补贴元。年至今,共发放补贴7.31万元,有力激发了调解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整合力量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过硬队伍

一是全面落实“一村一警”。泰来县在全市率先组建村警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择优招录村警90名,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充分发挥村警社会治安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七大员”作用,四年来,共摸排调处矛盾纠纷起,基本实现矛盾不上交、调解不出村、平安不出事。同时,建立激励机制,经过党组织的培养和锻炼,目前,村警队伍中已有32人加入党组织,18人进入村两委,1人担任村支部书记。

二是优化整合工作力量。将扶贫优秀干部、综治干事、信访专干充实到乡镇综治中心,负责信访维稳、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定期解决村级上交问题。利用视频可视系统,对复杂矛盾纠纷线上联调,分析研判,化解重点矛盾纠纷。

三是配齐配强人民调解队伍。将村党组织书记、村警、屯组长和村“三老”等纳入调解员队伍,因地制宜组建“广场舞大妈调解团”“巾帼调解队”,依托扶贫车间建立“编织车间调解阵地”等,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余件。

通讯员:于淼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laixianzx.com/tlly/9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