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这对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__习近平总书记
邓拔奇:时刻为革命奔走
人物名片
邓拔奇(.6.4-.10.10),怀集甘洒人。幼读私塾,到县立高等小学、县立中学读书。年,到上海浦东中学补习,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年秋,考进厦门大学法律系,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年7月,邓拔奇中止学业前往广州,与郑作贤、梁蕴石、梁钟琛、郑淑鸾、陈嗣琰等怀集籍青年组织成立“怀集留穗同学会”,创办《怀集青年》刊物,加入全国学生联合会宣传队,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历史丰碑年春节后,共青团广州地委派邓拔奇到广宁县协助团的工作。他到广宁县内各地视察团务工作,在广宁南街召开了共青团广宁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县的领导机构。8月至10月,邓拔奇受共青团广东区委委派赴广宁任团县委书记,领导当地的青运工作。他先后在19个乡建起共青团支部、团小组,同时在5个区成立了团区委会。后来,他随农运领导人周其鉴在广宁开展农民运动。尔后,邓拔奇回怀集,推广广宁县农民运动的经验,当年冬,在家乡指导成立了“屈洞乡高富村农民协会”。
年6月回广州参加著名的沙面大示威和省港大罢工,根据组织需要,放弃考取了到苏联中山大学的学习机会,留在共青团广东区委工作,经常为《疾呼》撰写文章。
年5月,与廖梦樵到广西梧州恢复党组织,建立中共广西地委,廖梦樵任书记,邓拔奇任委员兼团广西地委书记,协助廖梦樵主持广西省党的工作。9月6日,由于叛徒李天和的出卖,地委书记廖梦樵等10多名干部被捕,后惨遭杀害。不久南宁、桂平等地党组织相继被破坏。邓拔奇、杨千山、胡奕卿等先后转移到浔洲四属工作。10月,邓拔奇担任中共广西地委书记。
年9月,广西特委改为临时省委,机关设在梧州,邓拔奇担任省委委员,与朱锡昂共同主持临委工作。11月因在梧州的省临委机关被破坏,他脱险后去贺县、钟山、桂林、柳州、怀集等地巡视指导工作,期间回到故居,因军警前来搜捕而匆匆离家。
年初,党派他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因工作需要提前于同年9月回国,到广东省委机关工作,负责指导广西的革命斗争。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指派邓拔奇再次担任中共广西特委书记。9月以中共中央南方局特派员的身份,到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向红七军前委传达中央指示,和邓小平一起工作了近半年。年初随红七军到达全州后,前往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
年2月2日,任中共广东省委秘书长,3月底,任两广省委委员。5月,省委派他前往广西巡视工作,他冒着风险往来于梧州、贵县、南宁、百色、柳州一带指导工作,与党员干部秘密开会、谈话,开党员训练班,主持出版《广西红旗》周报等。
年春,邓拔奇回到香港。不久,国民党反动派组织强大兵力,围剿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的潮阳、普宁、惠来三县分界的大南山苏区。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剿”,党派邓拔奇到东江特委工作,参加武装斗争。
年10月,东江特委连续收到广东省委的两次来信和中央的一次指示信。尽管处境极端困难和危险,东江特委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召开一次东江特委常委扩大会议,贯彻上级指示,部署新的工作。10月9日,有关负责人前来参加会议。由于敌人进攻苏区,当晚,特委的开会地点即转移到的一个小村庄田乾村开会,第二天早晨7时,会议刚开始,就被国民党反动军队四面包围。与会者奋力突围,终因寡不敌众,除少数人脱险外,东江特委负责人杨善南、邓拔奇、张先等壮烈牺牲。邓拔奇牺牲时年仅29岁。解放后,邓拔奇被确认为革命烈士。
邓拔奇故居
邓拔奇故居始建于年,是砖木结构的传统式平房,位于怀集县甘洒镇永富村(解放前为广西省怀集县屈洞堡高富村)邓氏厅堂西侧。
年1月,为了缅怀邓拔奇的丰功伟绩,更好地教育下一代,中共怀集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了修复邓拔奇故居的决定,于当年动工,年11月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邓拔奇故居内设有两个展室:正展室在二进厅,中央安放着邓拔奇半身塑像,塑像的左右两旁分别放着两个展柜,展出了邓拔奇生前从事革命活动用过的文物及发表的论著,南北墙上展出了曾与邓拔奇一起进行革命活动的老领导题词和邓拔奇开展革命活动的简介;副展室在头进厅,展出了当年永富村妇女协会妇女识字班的照片和农民协会用过的征粮大称等革命文物,卧室保存邓拔奇睡过的大床。年、年县府两次拨款维修。
年,中共怀集县委、县人民政府将邓拔奇故居定为全县中小学德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年县委将邓拔奇故居划归县文化局管理。年县法工委定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年5月,被怀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一柱:在笔锋上的革命青年
人物名片
梁一柱(—年),又名梁拔豪,笔名梁缥纱,怀集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年,与邓拔奇一起组织了“怀集留穗同学会”,出版《怀集青年》油印刊物,秘密传回家乡向青年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年3月,他进入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史丰碑年下半年,时任广西地委书记的邓拔奇派梁一柱从南宁回怀集重建党组织。梁一柱回怀后,利用怀集中学国文老师兼童子军教练的身份作掩护,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灌输进步思想,并从师生中培养积极分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培养,发展了邓卓奇、何定、曾烜昌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春,根据中共广西特委的指示,建立了中共怀集县委员会,梁一柱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设在怀集县立中学内,是为广西省最早的中共县委组织之一。梁一柱的家也就成了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
年2月中旬,设在梧州的“联络站”春葩书社被破坏,联络员何定不幸被捕,特务在搜查书社时,发现有梁一柱、曾烜昌等人的书信,随即派特务来怀与反动县官搜捕。
年3月12日,梁一柱在县城不幸被捕,押往梧州监狱。敌人对梁一柱施尽各种卑劣手段进行威迫利诱、要他供出党的秘密,但梁一柱始终守口如瓶保守着党的机密,坚贞不屈地苦忍着敌人的审讯。至当年4月底,梁一柱和何定同时被国民党广西当局在梧州郊区杀害,牺牲时年仅28岁。解放后,梁一柱被确认为革命烈士。
梁一柱故居
梁一柱故居始建于清代光绪二十七年(年),位于怀集县怀城镇永安居委会红旗路东巷25-27号(旧称附城乡卓秀村)26号。
故居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光山顶,青砖墙,三间三进四廊,总面阔17.35米,进深24.1米,建筑面积.14平方米目前故居总体布局和结构比较完整,基本完好,但已很陈旧。产权属其后人所有,现部份出租给人居住。
郑作贤:以青春之体魄献身顾国
人物名片
郑作贤(—),原名郑作礼,怀集坳仔人。年考入怀集中学读书。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参加以邓拔奇、梁一柱、梁需润、陈嗣琰等怀集进步青年为骨干的大中华民国学生爱国总会怀集分会组织的学生活动,上街示威游行、开演讲会,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年7月,在《怀集青年》刊物传播革命真理。
历史丰碑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为支援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斗争,郑作贤积极参加由中共广东区委陈延年、周恩来等领导的广州各界反帝示威大游行。
年12月11日,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举行广州起义,时在中山大学就读的郑作贤与郭士章、梁蕴石、陈嗣琰等怀集籍青年一起参加了这次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郑作贤被捕,年11月被反动当局杀害于广州车尾炮台中心洲,年仅30岁。解放后,郑作贤被确认为革命烈士。
郑作贤故居
郑作贤故居建于年,位于怀集县坳仔镇罗大村委会大浪村民小组。
故居主体建筑坐东向西,砖瓦结构,青砖墙,硬山顶,石门框,布局后座比前座高,面阔三开间,三进两院一门楼。总面阔10.9米,总进深31.77米,占地面积.29多平方米。
郑作贤故居于年5月被怀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怀集县文物保护单位。
曾烜昌:大局中彰显组织力量
人物名片
曾烜昌(—年),怀集岗坪人。17岁考上怀集中学,与连麦的陈浩然是同学,受大革命的浪潮影响,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活动。
历史丰碑年春,曾烜昌返回岗坪发动农民运动,在自己村组织成立了“曾村农民协会”。在下半年,梁一柱受中共广西地委书记邓拔奇的派遣到怀集中学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发展党组织。经教育、培养,吸收了曾烜昌和何定、邓卓奇等进步师生为中共党员。
年春,梁一柱根据中共广西特委的指示,建立了中共怀集县委员会,曾烜昌成为四名县委委员之一。县委书记梁一柱组织曾烜昌、何定等人在县城孔圣庙举办“农民运动夜谈讲习所”,为当时怀集县农民运动培养农会骨干40多人,指导农会从公开转为秘密活动。同时,曾烜昌等还协助县委组织了“学校校工工会”“西洲扎运工会”“县城店员工会”等群众组织,领导县内工人开展反对资本家的斗争。
年7月,邓拔奇回怀集巡视,由曾烜昌、曾纪良两人的陪同前往大成岗梁钟琛家隐蔽,指导开展革命活动。期间,由邓拔奇介绍,曾烜昌、曾纪良监誓,在梁村花石望岳岩顶上吸收梁钟琛、陈浩然为中共党员,为中共怀集县党组织增添新生力量。
年9月,参加广东省委工作的邓拔奇函召曾烜昌奔赴香港任联络员,负责香港(时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在香港)与广州市的联络工作。在一次曾烜昌奉命回广州执行任务时,被曾是“广西青年同志社怀集青年第三支部”成员钟嗣桐(怀集冷坑岗脚人)出卖而遭捕,壮烈牺牲于广州黄花岗,年21岁。解放后,曾烜昌被确认为革命烈士。
曾烜昌故居,位于怀集县岗坪曾村,在曾村厅屋后背处。是三间两廊两层泥砖砖木结构房屋。因年久失修已很残旧。
黄凡元:武装斗争的践行者
人物名片
黄凡元,原名黄醒宗,曾用名黄飞、黄辉。年8月出生于甘洒罗密村,他7岁进私塾读书,年考进怀集县立中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在怀中任教的中共党员老师秘密组织的“救亡读书会”,思想不断进步,年秋参加了中共怀集党组织领导的“怀集抗战后方服务团”,担任北区(现泰来、中洲、下帅等地)小分队的负责人,深入乡村公演抗日话剧,宣传抗日救国。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史丰碑年春,黄凡元高中毕业,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安排他返回怀集,在县简易师范当文牍,从事秘密活动,期间曾试图组织抗日武装。
年3月,党派凡元到广州中山大学附中当文牍,联络在广州读书的怀集进步青年;年初,与连麦的陈桂文在怀集建起了冷坑、岗坪、泰来、连麦、甘洒、洽水等多个党的交通站;6月,参加了钟山县英家武装起义;8月调回怀集,任怀东大队副大队长。
年2月9日,黄凡元率领怀东大队配合北挺大队袭击了甘洒罗密宥孙词和六公祠的驻敌多人,缴获大批武器。
年8月29日,黄凡元率领武工队,从广宁游击区回到家乡发动群众筹粮借枪,被敌人发现,黄凡元等被敌人包围,只有黄焕一人突围脱险,而黄凡元与战友李月、黄木兰因负伤不幸被捕,押至“宥孙祠”施酷刑后杀害。
黄凡元:武装斗争的践行者
人物名片
植启芬(—年),又名茜军。年,植启芬考进怀集县中学,经在校任教的中共地下党员甘文绍、林鹤逸等人的指导下,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年夏,经中共地下党介绍赴香港达德学院学习,确立了革命人生观,加入中国共产党。
邓偶娟(~年),女。其父亲邓仲韩(耀琦)曾任国民党怀集县党部书记长,出生在一个较富裕家庭。在参与革命斗争中,邓偶娟与植启芬产生了爱情。
历史丰碑年秋,邓偶娟在怀中读书,参加学校党员教师组织的“读书会”和“时事研究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等各种进步活动,成为进步学生骨干。年,植启芬响应党组织的号召,投笔从戎,被分配到粤桂湘边区游击队叶向荣部,5月他被派返永固活动。他回到家乡后,秘密串连当地青年加入游击队,加上县特支组织动员到广德怀游击区工作的近20名怀集中学学生。编为广德怀挺进队属下的“海燕队”,植启芬任队长。年6月2日,为响应全国学生联合会的通电,怀集党组织通过邓偶娟等进步学生,发动怀中、简师近千名师生在怀城举行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示威大游行。7月,反动当局准备逮捕进步学生,中共怀集党组织立即采取措施,把邓偶娟等进步学生分批送到广德怀游击区参加武装斗争。入伍后一直在植启芬领导的海燕队和后来的永固分队工作,任文化教员。年8月15日夜,植启芬事先争取了永固乡公所一个保警作为内应,为怀南人民武装起义成功打下基础,从此打开了怀南武装斗争的局面。在植启芬的动员下,其父植公明及同村亲友植启英、植启权、植友禄等19人参加了游击队,植启芬家也就成为游击队活动的据点。植启芬任怀南人民抗暴大队永固分队队长。年初,广德怀人民抗暴义勇总队成立,植启芬任怀南区队永固分队分队长,活动于广宁石咀、永固、大坑山的珠洞、闸岗一带,再次袭击了永固乡公所,端掉了闸岗乡公所和税站,使随后一段时间永固无驻敌。这正是邓偶娟和植启芬红色爱情开始的地方。年6月1日,国民党粤西桂东联剿指挥部调集余兵力,对怀南游击区实行重点“围剿”。绥贺支队总部决定冲破敌人包围圈,转移到外线作战。6月10日晨,绥贺支队第三团团长刘乃仁部和植启芬率领的永固分队几经辗转到达永固的富禄村,正准备横渡永固河,向广怀边的膺洞转移。突然遭到数倍敌人的截击包围。植启芬率永固分队奋力掩护冲到前面的刘乃仁部突围,刘乃仁部30余人冲过河突出了重围,而永固分队却被敌人截住,由于敌人火力猛烈,队伍被迫退回富禄村附近的双庵涌,敌人穷追不舍,重重包围了双庵涌。游击队员们在植启芬的指挥下,与敌激战至入夜,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而失败,植启芬、邓偶娟等30余人不幸被俘。6月13日,敌人把植启芬、邓偶娟和其他的游击队员押往怀集县城。年7月15日敌人将植启芬、邓偶娟等7个游击队员杀害于怀集中学大门前的城壕边。植启芬、邓偶娟这对革命情侣牺牲时,分别为23岁和24岁。植启芬故居始建于民国初期,位于怀集县永固镇宿安村委会宿峡寨,左侧是植氏宗祠,离县城30公里,紧邻永固墟。故居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三间两进,泥砖墙。总面阔6.67米,总进深13米,建筑面积86.71平方米。保存基本完整,属其弟所有,现无人居住,存放农家杂物,已很陈旧。邓偶娟故居位于怀集县怀城镇永棋街,为两进三间青砖墙瓦面、封火墙、樑间完整,室内壁画重绘。他们是怀集永远不会褪色的回忆
让我们青年人走近革命遗址
让我们学习前辈先烈们的坚韧与奉献精神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