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按惯例要登登高,放飞双目,释放下压力。这次带队去的是黄陂和大悟交界处的大顶山,大顶山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蔡店街道蔡家湾西北和孝感市大悟县刘集镇大顶村东北,主峰高.5米,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与铁寨山遥遥相望。因山上有石如鼓而得名金鼓山,据明嘉靖三十五年《黄陂县志》载:“金鼓山在县北一百里,上有石,形如鼓,世传阴雨有声,又名阴鼓山。”后改称大顶山,其中还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金鼓山古时称笔架山,因三峰相峙形似笔架而得名。此山秀拔云表,风景独特,有仙人隐居其中。天长日久,仙人发现山对面的“铁寨”地不断增高,唯恐今后超出笔架山。于是,他就到铁寨顶上坐而念咒,自此铁寨再也没有增高。为了永远镇住铁寨,仙人便将笔架山改称“大顶山”。
天气很好,蓝天如洗,阳光晒在身上暖暖的,没有了夏日的灼烧感。一行十八人,就直奔郊外,大家一路上都很愉悦,我从他们眼神中能看出释放感和享受感,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接下来他们会遇到怎样的经历。
因为是双休,市区和岱黄告诉有点堵,两个小时车就到了大顶村,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鄂中的小山村。小狼、蚂蚁、枫叶三位教练已备好装备等着我们,做好简单的讲解和肢体活动,分配好装备就开始了登山之旅。
最开始的一段路因为有水库、田间、山林、茶园的如画设计,所以走得很轻松惬意,直到来到第一个斜坡攀爬处,白花花的一面岩壁很突兀的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大概有四十五度的坡度,教练上去放下绳子,请大家抓着绳子往上爬,于是,我就看到伊羚等一众一脸惊恐的表情。
凡事都是要有个开始,第一个人上去后,立马缓解了大家的紧张感,尤其是女孩子都能上去后,队伍便开始有序的按照教练所说的一个个往上攀爬,第一个坡,经验成了大家的最大障碍,手的用力,腿的着力点,腰身的前倾度都是技术细节,动作做到位就很轻松,做不到位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第二个坡坡度更陡,开阔面更大,教练放了两根绳子下来,其他有些队伍也上到此处,一度拥堵。几个女生选择了靠右的有岩壁的那侧上攀,我们几个则在岩坡中间的开阔地带上攀,刚开始戴着手套,而黑色的细绳有点滑,反而不好发力,于是脱掉手套用力向上,回头看看后面还是会有畏惧感,斜坡一直下垂到十几米外,远处就是一小时之前经过的村庄水库,显得那么的渺小,赶紧回头向上攀爬,而不远处的另一股绳子处,几个伙伴都遇到了上攀阻力,细石子、非标准的登山鞋、姿势技巧甚至手的力道,都成了拦路虎。看来看上去相对简单的地方也不一定是容易的选择。
第三个坡几乎是垂直的,而且在下沿有点向内圆弧,而且离地一米多高,我一开始试了一把没能冲上教练要求的位置,掉落下来,教练一看对我们有些难度,下到靠近我们的位置准备一个个手拉上去,但最开始还是需要抓着绳子先向上攀爬两三步,这两三步对一般人来说实在困难,手的力道,双脚的抓岩姿势,手脚协调向上的频率,看准的下脚点都需要结合好,攀岩真是一个技术活。上到平台处,再来看着伙伴们一个个的上来,千姿百态,表情各异,在不断的加油声中,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三段堪称艰苦的攀岩。
户外徒步的好处就是你不能回头,而且无论多困难都要硬着头皮上,刚压的同时,也允许你暴露本性,一刚一柔之间,每个人都能表现出他(她)最真实的一面。户外藏不住人,也藏不住心。
经过三段由易至难的上行坡,终于登顶大顶,几平方的空间挤着我们十几个人,毕竟是制高点,蓝天上孤鹰翱翔,周围风景一览无遗,远处的村庄如油画上的色块一般散落在四周,金黄夹杂着墨绿,秋天的颜色应该就是眼前的颜色了吧。
岩降,终极考验。站在会当凌绝顶的悬崖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当踩在崖边,身体被要求往后倒的时候,依然会觉得心跳加速。但此时已经基本没有回头的余地和念想了,只有按照教练的指导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下走,保持身体后倾,腿与岩壁尽量垂直,右手握绳放在腰侧,边放绳子边双脚缓步下行。海拔接近米,山风狂野,体重较轻的都会被吹得摇摆,右边六七十米的深渊,看看都头晕目眩,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在此刻达到最大的压力值,从容者闲庭信步,微笑自若;张慌者手忙脚乱,大呼小叫,但,无论你想怎样,终归要抵达终点。岩降就像人生,你不经意的被带到这个人世间(悬崖边),然后俯瞰众生,困苦炎凉,上面下面都是看着你的人,你含泪也要走完你的这一生,不如放飞自我,放手一搏,管他怎样,待抵达人生终点之时,回头看看来时的路,也并不觉得辛苦,竟会有松弛的满足感,满满的回忆和感悟来填充时光。
一个看似极度可怕,不可能做到的事,而且每个人全部是人生首降,但所有人都完成了,其中不乏表现优秀者让我感叹年轻的身体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意志力。更让我感叹后生可畏,极限运动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适应力和张力。相信他们也能从今天的经历重新认知自我对于自身的意义,对于团队的意义,行走的力量到底能带来怎样的潜能激发。
伴随着落日余晖和夜幕降临,我们向山下目的地急行军。团队的力量再度彰显,完全不像一只第一次参与这样活动的年轻队伍,训练有素,在相互提醒和提携的节奏中,顺利的抵达目的地大顶村出发处,三个教练都由衷的感叹和赞许,我想,这也许就是对大家最好的褒奖,而大家今日的表现也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从内心为这些小伙伴而感到自豪。早十点半到晚上七点,八个半小时只不过是一天的三分之一,但对于一些伙伴来说,这三分之一天可能就是一辈子。
晚八点半,大顶村一隅,农家小院,十一只猫。
皎洁的月光流淌在身上,浴后重生的兴奋感伴随着一天的强能量消耗,让我们对美食无比渴望。土甲鱼炖土鸡汤、大闸蟹、自助烧烤、农家蔬菜、自炒花饭、红酒、白酒、啤酒。。。。。。自我创造,自给自足的满足感环绕着我们,年轻人们拨弄着吉他,哼着心中的歌,让情绪尽情流淌释放,再次迸发的元气其实来源于白天的历练,所谓否极泰来。
这一日,我们用心寻找徒步攀登的坚持,寻找克服恐惧的勇气,寻找团队协作的张力,寻找美食美景的享受。。。。。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找到了新的自我认知和对伙伴的认知,对于年轻人来说,尤为重要。
完美一日,成长一生。
Batigong年重阳于大顶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