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西部沙区明珠泰来县防沙治沙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是黑龙江省荒漠化最严重地区和生态最脆弱地区。全县辖8镇2乡,83个行政村,个自然屯。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8万人。总幅员面积.6万亩,其中耕地.5万亩、林地76.8万亩、草原30万亩。泰来沙地属科尔沁沙地延伸部分,是全国第14号沙地。泰来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风大,夏季高温少雨,秋季干燥多风,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4.2℃,无霜期—天。年平均降水量mm,其中近75%集中在6、7、8月份。年蒸发量为.2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9倍。全年风沙天气较多,平均风速为4.1m/秒,其中4、5月份大风天气最多,最大风力达9级,平均风速达5m/秒,均达到起沙风速。年泰来县被纳入“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年被列为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泰来县地处嫩江沙地腹地,境内共有6条大沙带,总长公里,沙漠化地表形态面积万亩,占总幅员的63%,全县有80%的人口生活在沙带上。

多年来,泰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上项目、惠民生、强党建”,的工作思路,把防沙治沙,改善环境进行大力推进。截至年末,全县有林面积达到7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比年提高5.6个百分点。全县森林蓄积量达到万立方米,蓄积产值3.9亿元,年增值效益万元,商品木材价值达到1.17亿元。通过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不但使80万亩沙地得到了治理,荒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而且建设了一道道庇护农田和草原的绿色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扬沙天气明显减少自然风速降低,空气湿度增加,自然灾害减轻,初步形成了区域性良性小气候。流沙埋没村屯,阻塞道路的现象基本杜绝,农民不在撵沙种地、等雨种地,百姓深深地感受到泰来生态环境的改变,治沙造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效显著,成为黑龙江省西部沙区的明珠。

他们成效的取得,主要是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宣传发动,激发全县人民防沙治沙热情

防沙治沙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为了使全县上下达成共识,把防沙治沙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自觉坚持下去,从树立典型示范引导入手,不断加强对防沙治沙重大意义以及搞好防沙治沙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的舆论宣传,引导和教育干部群众认清县情,迎难而上,形成泰来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彻底根治风沙的共识。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绿化意识,增强了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全党动员、全民治沙的良好氛围。

(二)规划带动,大打造林绿化攻坚战

为从根本上治理沙地,保证治沙工程建设的科学性、连续性,泰来县先后制定了《泰来县年至年造林绿化五年规划》、《泰来县“十二五”科尔沁沙地治理五年规划》、《泰来县“十三五”科尔沁沙地治理五年规划》。在规划的引导下,选择治沙造林为突破口,采取网、带、片相结合的办法,本着先易后难、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原则,实行整村、整乡成片造林、规模推进。实现了治理规模大、治理速度快、治理效果好的目标。全县共营造千亩以上片林20个,亩以上片林82个。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村屯道路绿化,先后绿化了江桥镇哈木台屯、大兴镇前官地屯,和平镇团结路、泰塔路、江桥镇东环路的高标准绿化工程,典型造林带动了全县重防沙治沙工作的开展,使村屯环境有了很大改观。近二年来共绿化村屯20个,面积亩,道路绿化15条,面积亩。

(三)转变观念,增强林业发展后劲

坚持治沙造林与发展沙产业相结合,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大力调整树种结构,增强林业生产后劲,引导农民大力营造沙棘生态经济林,实行林粮兼作,以短养长,实现长短结合。年开始,营造沙棘生态经济林品系示范园,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增加单位面积产出和效益。目前,已建立沙棘生态林示范园3个,面积达亩;营造沙地果园3个,面积亩;营造红松坚果林亩;营造大果榛子示范林亩。在东方红林场营建红松坚果林、寒地浆果、大果榛子、枸杞、黑加仑等生态经济林示范园亩,计划今年在省林科院的指导下,引种黑枸杞50亩,为全县实现生态型林业向生态效益型林业的转变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从年开始进行林下养鸡试点,已经有部分农民收益,目前正逐渐推广,全县每年林下养鸡达到1万余只。有利增强了治沙造林的活力和后劲。

(四)机制驱动,加大工程建设的推进力度

一方面,结合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谁造谁有,允许继承和转让”的政策措施,全县普遍采取了林地无偿和公开竞价发包的办法,落实经营主体,实行林权私有化,明晰责、权、利关系,实现给你一片沙地,还我一片绿洲,走防沙治沙与林农致富双赢之路,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治沙造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大群众投入放心、经营上心、管理精心,积极踊跃承包沙地投身于退耕还林和三北工程建设之中,不但促进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而且造林成活率得到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泰来县把以防沙治沙、造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进行专题推进,加强造林绿化工作考核管理,制定考核办法,考核排名,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县重点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尤其是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年大造林的号召,明确了造林3万亩的工作目标,并加大投入,确定了每亩造林财政补助元和每年投入万元奖励造林绿化考核排前三名的乡镇。连续三年,县财政要投入造林资金余万元,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各乡镇开展造林绿化工作的热情,全县上下再一次掀起了造林绿化热潮,形成了比学赶帮超良好工作氛围。

(五)科技推动,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针对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实际,泰来县不断总结造林沙地造林的经验教训,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抗旱造林实用技术,全面推行以机械挖坑、机械起苗、座水栽植、扩穴深栽、苗木浸根和修剪侧枝为重点的抗旱造林实用技术,使造林标准质量、造林成活得到显著提高。科学优化树种结构,扭转了单一种植杨树、乔灌配比不合理等实际问题,使森林的整体生态效能得到真正发挥,保证了防沙治沙、造林绿化工程质量与成效。

(六)监督促动,保证工程建设取得成效

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对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坚持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对不达标的地块不予验收,限期补植达到合格标准,全面实现了工程造林信息化管理,保证了三北工程造林的时效性。加大沙区林草植被保护力度,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大力宣传林业政策法规,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类违法案件。全面做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严防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发生,有效巩固了治沙造林工程建设成果。按照国家和省市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林地清理工作。

(七)挖掘潜力,保障防沙治沙稳步推进

随着全县造林面积的逐年增长,再加上农民对土地珍惜程度的增加,用于造林的土地越来越少,给造林面积的落实带来了难度。面对新形式,新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泰来县积极采取措施,充分挖掘造林潜力。在造林规划和造林地块的落实上,拓展视角,转变思路,即要搞好大面积治沙造林也不忽视小面积造林绿化,把四边、四傍、四荒等闲散地、废弃地和收复被蚕食的林地、私开私恳土地做为造林潜力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加大投入和土地转换等方式,解决了造林地块落实难的实际问题,实现了规模治沙造林与闲散地绿化同步进行,大大的缓解了造林落实难的压力,也使防沙治沙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

(八)典型造林,引领未来治沙方向

年度防沙治沙工作,采取了典型造林引路的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兴镇时雨村亩片林,该小区是时雨村沙化危害严重的耕地,今年春季,这个镇把这个区域作为治理的重点,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造林现场指挥部,全程严格跟踪把好设计关、选苗关、假植关、栽植关、浇水关、培土关、扶正踏实等质量关。历时5天栽植杨树株,打抗旱机电井1眼。江桥镇亩片林,该小区位于艾伦村前艾伦屯前,是几十户农民拿出机动的耕地,进行联合造林,投资10万元,高标准栽植杨树株,实现集中连片造林的目的。为江桥镇这个治沙造林的排头兵又增添了新亮点。义务植树唤起了全民的造绿热情,克利镇乾兴村规划的亩人工造林是全县的义务植树现场,4月20日发动机关单位近千人,栽植二根二杆小黑杨0株、银中杨株、丁香株、沙果株。栽植的标准高质量好。东方红林场设立了永久性义务植树基地,并且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唱义书,得到了各界的积极响应,春季15天就栽植云杉亩。每一位参与者都为建设生态家园、幸福泰来贡献了力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laixianzx.com/tlly/10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