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易经》,很多人只以为,它是算卦的书、迷信的书。
作为一个资深的国学迷,我实在替它委屈。
要知道,《易经》才是中国文化之底,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儒家、道家分别以《易经》中的乾卦、坤卦来开宗立派,兵家的三十六计也是来自它;故宫也是按照《易经》卦理来设计,蕴含精密数学原理,历经年风吹雨打,依然金碧辉煌;清华大学更以乾坤二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滋养出一代代学子;
可以说,国学《易经》的广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大部分国学文本。
《易经》顾名思义是讲变化的书,讲的就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顺规律兴,逆规律亡”,人们意识到这法则不可违逆便遵照执行,但也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过分依赖和迷信于此,反而被框住了头脑,甚至有很多人将《易经》视为算命书籍,这就大大地误解了《易经》的真谛,也浪费了这本书给予世人的智慧。
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在汉语中,有余条成语源出《周易》。这些成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也为人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策略。今日与大家分享《周易》里的30个成语,我们一起领略古老的处世智慧。
1
否极泰来
出处:《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象曰:天地不交,否。”《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象曰:天地交,泰。”
释义:“否”“泰”为卦名。天地交,即天地相互作用,谓之“泰”,不交谓之“否”;“泰”则亨通,“否”则失利。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达到一个关节点,就要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否”可以转化为“泰”。后来便常用“否极泰来”形容情况从坏转好。
人们说“乐极生悲”“苦尽甜来”“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等都是“否极泰来”的意思。它充分体现了辩证法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改变原有的形态,出现新的状况。好可能转化为坏,坏可能转化为好,有利条件可能转化为不利条件,不利条件也可能转化为有利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这种事物互变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
出神入化
出处:《周易·系辞下》:“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释义:神:神妙;化:化境,极高超的境界。出神入化,超越神妙,入于化境,形容技艺达到极高的境界。
3
群龙无首
出处:《周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释义: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一个领头的。比喻众人会集,没有领头人,无法统一行动。
4
革故鼎新
出处:《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释义:革:《周易》卦名,意为变革。鼎是烹饪器皿,能使食物由生变熟,由硬变软,故引申有更新之意。革故鼎新,意为破旧立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5
应天顺人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释义:应、顺:顺应、顺从;天:旧指心目中的上帝。顺应天命,顺从人心。旧时常用以颂扬建立新的朝代,中国古人认为朝代的更迭、政治的变革,是天意和人心共同作用的结果。后应天顺人演变成为封建社会帝王登基时常用的套话。
6
殊途同归
出处:《周易·系辞下》:“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释义:原作“同归殊途”,意谓通过不同道路,达到一个目标。孔子曾经说过,天下的人,最后都回到同一个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来是一致的,但人们却有种种的思虑。
7
满腹经纶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释义:经纶:治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满腹经纶泛指人很有学问,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8
匪夷所思
出处:《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释义:夷:平常;匪夷:不是一般人。匪夷所思,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也形容所见事物的离奇或复杂。
9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出处:《周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释义:积善:积累善举,指经常做好事;余庆:遗留福泽。旧时指经常行善的人家,一定会给子孙留下幸福。也就是所谓善有善报。
10
见仁见智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释义:对同一事物,因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法不一致,就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作“见仁见智”。
11
数往知来
出处:《周易·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释义:数往知来表示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即可以根据过去推测未来。
12
极深研几
出处:《周易·系辞》:“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释义:极深研几指的是要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形容钻研深刻、细致。
13
触类旁通
出处:《周易?系辞下》:“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释义: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能推知同类的其他事物。
14
探赜(zé)索隐
出处:《周易?系辞》:“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
释义:这一段话有两个成语:探赜索隐和钩深致远。赜:幽深玄妙。探赜索隐的意思是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钩深致远也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15
谦尊而光
出处:《周易·谦》云:“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释义:谦尊而光的意思是尊者谦虚而更显示其美德。
16
改过迁善
出处:《周易·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释义:改过迁善是表示道德品质和作风的用语,意即:有德行的人见到别人的善良德行就学习、仿效,见到别人有错误就自觉对照改正。明朝王廷相在《慎言·小宗》中有“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决”表示迁善和改过速度很快且果断。
17
履霜坚冰
出处:《周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释义:履霜坚冰释义是行走在结霜的大地上,便会想到结坚冰的寒冬即将到来,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
18
物以类聚
出处:《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释义:指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现多比喻坏人和坏人常在一起,互相勾结。
19
见机而作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释义:见机而作的意思是看到适当的时机就立刻行动。
20
安不忘危
出处:《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释义:安不忘危表示要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21
尺蠖之屈
出处:《周易?系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huò)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释义:《周易》上述话中包含三个成语:能屈能伸、尺蠖之屈和龙蛇之蛰。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能适应各种境遇,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施展抱负;尺蠖之屈比喻以退求进的策略;龙蛇之蛰比喻引退。
22
藏器待时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释义:《周易》上述话中包含两个成语:藏器待时和待时而动。藏器待时的意思是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比喻不急于表现才干能力,等待施展的机会;待时而动是说等待有利的时机,然后行动。
23
朝乾夕惕
出处:《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
释义: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24
刚柔相济
出处:《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释义:刚柔相济的意思是刚强的与柔和的事物互相调剂补充,使之恰到好处。这条成语强调的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时,必须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注重和谐、协调、平衡,做到不偏执、不过激,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25
信及豚鱼
出处:《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释义:信及豚鱼的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要讲信用,比喻信用非常好,指出做人要诚实守信。
26
卑以自牧
出处:《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释义:《周易》上述话中包含两个成语:谦谦君子与卑以自牧。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卑以自牧指以谦卑自守,要求人们保持谦虚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
27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释义:上段话实际上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像锋利的刀剑一样能斩断铜铁,后常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喻指紧密团结,力量无敌;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
28
惩忿窒欲
出处:《周易?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释义:惩忿窒欲的意思是克制忿怒,抑止嗜欲(嗜欲指肉体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它强调的是克己与忍让。
29
自强不息
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释义:自强不息的意思是自己要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深层次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30
厚德载物
出处:《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释义:厚德载物提倡的是一种宽容精神,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易经:物极必反。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
《易经》是一部可以让人「知命知运」的智慧之书!
它是大道之源,在古代还被称为“帝王术”,服务帝王家。越是成功人士,越能参透《易经》的智慧。
自古以来,成功之人无不受《易经》智慧的深远影响,妙用“运气”以成事。他们的成功其实有迹可循。
《易经》中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一种生活剧本。它已经帮助你推断出你选择的结果。
很多事情,看似幸运,其实是有痕迹可寻的。
人这一生就该读一读《易经》,去大彻大悟里面的大智慧,或许会让你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它可以教会我们,要如何按规律办事,做出正确选择,如何把自己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无论为商,为政,为学,还是为人父母,面对不同的问题和危机,你都能在里面找到解法。
《易经》一直是很多名人大咖绝对不会错过的书。孔子说,读懂了《易经》,人生就不会犯大错误;曾国藩一生读它5遍,最终参透转危为安、安身立命的方法;马云则认为,职场人都该去《易经》里拜拜师;南怀瑾先生,晚年更是独爱《易经》,到了读着读着不觉天就亮了的痴迷程度。
曾仕强教授直言:“只要你是中国人,就很难摆脱《易经》的影响,它是国人血液里的东西,生命的基因。”
俗话说,读杂书万卷不如真经一部,这里说的真经就是指《易经》
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其实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古籍,里面暗藏着更为高深的智慧。
众所周知,《易经》、《老子》、《庄子》作为中国古来的三玄之学,高深莫测,其中以易经最为争议,是经典中的经典。
孔子晚年独钻《易经》,甚至翻断了编竹简的绳子;哲学大师冯友兰临终唯一遗言是: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异彩,要注意《易经》。
《易经》这部三千年的经典,回答了“人从何处来,欲往何处去”这类古老的哲学问题,吻合了人们潜意识想宣泄的忧惧与想望,提供了解决吉凶祸福、贵贱穷达等切身问题的办法。
有人说古人的文言文晦涩难懂,一般人真看不懂,那这本白话文版本的《图解易经》推荐给大家,这个版本不仅完整完整将原版的内容收录进去,还将那些深奥的语言,用白话文讲解,通俗易懂。
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让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后,对于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开朗。关键能将里面的智慧实际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现在这两本书只要99元,一顿饭钱,但是却能让你近距离接触古代先贤的思想精髓,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能让你逆风翻盘!悟透人生的真谛,让自己以及家人日子越过越顺。何乐而不为呢?一本易经,一本风水能让你终身受益,非常值得!
点击下方链接就可以把这两本大智慧带回家:
AYC图解易经古代哲学书易经小店¥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