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0时28分,迎来冬至,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
“
阴极之至
阳气始生
日南至
日短之至
日影长之至
”
因此称之为“冬至”,
它是24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也是24节气中少见的自带“节日光环”的节气,
你也可以叫它“冬节”、“长至节”、“亚岁”。
不过,
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显示,
21日夜间至23日,
华北南部、黄淮、江淮等地大气扩散条件转差,
有轻至中度霾。
24日,
受冷空气影响,
上述地区雾、霾天气自北向南减弱消散。
另据中国天气网消息,
预计12月21-23日,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回升,
今明天北方气温达近期最高。
但大家还是要注意保暖,防范天气污染~
冬至三候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习俗
上坟祭祖,结算工钱陕西有谚语:“冬至大如年,先生不放(假)不给钱。冬至大似节,东家不放(工)不肯歇。”就是说,冬至像过年一样重要,学生、长短工都给享受假期。
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
南方也一样。《吴中岁时杂记》载:“冬至大如年,郡人最重冬至节。”冬至前一天,亲朋好友互相赠送食物,称为“冬至盘”。这天晚上人们设宴饮“节酒”过冬至夜。
潮汕地区民谚云:“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冬至大如年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祭祖。河北《深泽县志》记载:“冬至,祀先,拜尊长,如元旦仪。”意思是说,冬至祭祖、拜谒尊长,要像过元旦一样举行隆重的仪式。
北方饺子,南方擂圆冬至大如年,所以好吃的很多。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这是人们熟知的。
前者,我们以河南为例。“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对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看见乡亲们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非常难过,就叫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的习俗,连带还有“不吃饺子掉耳朵”的说法。
后者以浙江为例。冬至时,浙江人好吃“冬至圆”。在台州,擂圆是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因为这个过程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圆起名叫“擂圆”,而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再拌入红糖,味道香甜浓郁,配上糯米圆的细腻糯软,令人食欲大增。
舅姑赠鞋,宴请教师冬至节,民间还有赠鞋习俗,其源甚古。《中华古今注》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亦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
后来,赠鞋于舅姑的习俗,逐渐变成了舅姑赠鞋帽于甥侄了,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现在则多数是从集市上购买,样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每逢冬至,一些地方的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冬至节,旧俗要由村里的德高望重者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德高望重者带领学生拜先生。目前山西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甚浓。
冬至养生
冬至如果只吃饺子那可亏大了,
牢记“三句话”,
让你一冬不生病~
冬至重暖头
不忘护胸背
搓耳保安康
要“暖头”
老年人、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的耐寒能力较差,切记做好头部防寒。
1.外出戴上保暖的帽子、围巾,并避免顶风行走。
2.夜间睡觉勿蒙头。否则会因空气不流通而致使人呼吸到的氧气减少,导致胸闷、出汗甚至从睡梦中惊醒,加重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护腹背
前胸后背在数九寒天最应悉心呵护,因为这里有着肺、心脏、脾胃等重要脏器,万一受寒,心脏病、咳嗽哮喘、胃痛腹泻就会让你“难过一冬”。
1.随时加件衣。最好能穿件背心或马甲;夜间起床时披件衣服,防止“夜风”。
2.女性要注意,少穿低腰裤,不要为了“线条”而丢了健康。
按摩耳朵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后,气血运行不畅或肾阳虚的人,耳朵易生冻疮。常按摩耳朵,助于肾脏保健和气血顺畅,常用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廓。
摩耳垂
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发热发烫为度。
提耳尖
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
摩耳轮
拇指位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
冬至读诗
六阴消尽一阳生。
暗藏萌。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
阳数足,化龙升。
在众多写冬至的诗词里,要数元代尹志平的《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为最,诗情词意不但道出了冬至的自然规律、时令玄机,更是阐明了冬至的深意和本旨。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是白居易笔下的《邯郸冬至夜》,可以想象,诗人身处异乡,想着家人此时在念叨漂泊在外的他。“抱膝灯前影伴身”是乡愁,“还应说着远行人”是幸福。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琯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在杜甫的《小至》里,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情也是“阳生春又来”,你看,室内宫女绣纹添线,玉管葭莩(jiāfú)灰飞;室外柳枝舒展,梅花欲放,阳气回升,春天很快就要来了。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
今天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关键又吉祥的一天,特为老朋友们送来养生习俗攻略,祝愿大家健康快乐,如意平安!
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它就像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起,黑夜渐短,白昼渐长。
冬至开启了一年中最冷时节的序幕,此节气过后,气温往往会大幅下降,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就到了。
不过冬至后,阳气缓缓回升,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所以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
冬至习俗冬至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把冬至看得与过年同等重要。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贺冬至
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这一天是个吉祥的日子,预示否极泰来,值得庆贺。冬至那一天人们庆贺祝福的活动,包括臣子对君主的祝贺、弟子对师长的祝贺、幼者对尊长的祝贺。
开始数九
冬至一到,开始数"九"。冬至是一九头,每9天数一九,81天后,天气才开始转暖。
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北吃饺子南吃汤圆
“冬至饺子夏至面”,过去人家过冬至,饮食习俗多为吃饺子。每逢冬至,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在江南,冬至盛行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冬至养生指南:重点在“躲”
冬藏要藏阳气!冬天阳气藏得好,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躲”才能养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1、饮食:
1躲暴饮暴食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2躲过咸过辣冬季养生饮食不宜过咸,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此外,饮食上还要注意不可过食辛辣刺激之物。日常饮食宜吃些润肺养肺的食物,如百合、银杏、银耳、莲藕、莲子、雪梨等。
2、起居:躲寒冷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3、锻炼:
1躲“死亡”冬至这天《易经》有"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之说。意思是说这一天黑夜最长,阴气最重,是最接近"死亡"的一天,最好什么事也不干。
2躲大汗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4、情志:躲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中老年人要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冬至养生食谱:补对一天,健康一年
滋补羊肉汤
食材羊肉、党参、红枣、枸杞。
做法1、羊肉块先热水煮去血水,捞出洗净。
2、加水、放羊肉块、生姜片、党参段、红枣、枸杞、盐、白糖、胡椒粉、料酒,蒸2小时即可。
功效大补元气,可补脾益肺、宁神益智、生津止渴。
西红柿土豆炖牛肉
食材牛腩、西红柿、土豆。
做法1、牛肉用大火煮开后,放山楂、葱段、花椒、桂皮、八角,淋入生抽,再小火炖40分钟左右。
2、放切好的土豆块,继续炖3分钟,然后放切块的西红柿,炖1分钟放盐。
3、改大火煮3分钟,撒入香菜即可出锅。
功效补血暖胃,滋补身体。
最早最美的冬至祝福:送给白巅风白癜风医院那里比较好